陶培林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瑰寶,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整個體育科學體系中,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還是貧困的學科之一,特別缺乏獨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疇、命題和研究方法。[1]我們不能被束縛在這個困境里,要突破要改變,管理學中的SMART原則給了很大的啟示。將SMART原則貫穿于教學目標的設計的整個過程,以SMART 原則制定教學目標,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評估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在這樣的基礎上,能更好提高教學質量。[2]讓SMART原則與民族傳統體育中教與學相互作用,注入新鮮的血液,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活力。
SMART原則也叫目標管理原則。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的1954年發表的《管理實踐》一書首先提出,他指出“目標是工作和工作安排的基礎”。SMART原則五個字母代表有效管理的五個因素,一S表示 Specific(具體),即目標及要求必須清楚明確,不能籠統模糊;二M表示Measurable(可測量),即必須能夠提供量化指標作為標準,不能無法測量;A表示Attainable(可實現的),即目標具有完成的可能性,不可夸大但也不能太弱小; R代表Relevant,即目標需要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不能脫離現實;T代表Time-Limited(時間限制),即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標任務,一個時間段完成什么任務,不能拖欠。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SMART原則缺一不可,各個字母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在不同領域含義不同,根據文獻綜述等方法本人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定義SMART原則為必須要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的教學目標,制定可測量的教學評價與反饋,并且要和教學目標實際相結合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教學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整體教學的有序化和最優化;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按時間階段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實現自己的計劃目標,使自己成績呈向上趨勢。
2.1.1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采用傳統模式。
現今在體育教學中的事故出現的也越來越頻繁,體育教師一方面迫于社會壓力怕學生出事另一方面學校高層給出的教學模式照搬照抄,教師想有所突破創新也是無能為力,為了追求所謂的評估評先,教師只能根據所規定的去教學,去評價,然后學校達到升學率,成為所謂名校,一輪又一輪的循環,體育教學不斷地再改革,傳統教學思想不改變,內在原因不改變,只改變外在,只能說治標不治本。在傳統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班級授課制是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是領導地位,學生是服從地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只希望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和標準走,安安穩穩的上課下課考試,學生中若是出現“奇思妙想”,那結果就是不及格、扣分面臨重修,不能允許所謂“異類”的出現。民族傳統體育中教材課本很少,相關研究和理論知識較為貧乏,大部分理論知識陳舊,缺乏創新,這是需要深思和改進之處。
2.1.2 理論與實踐脫軌
民族傳統體育在體育教學中,僅僅局限于武術,太極這幾類運動項目,類型偏少,懂這類學科的教師人才偏少,有一部分是從別的運動項目轉型過來的教師,比較混亂無章。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時,教師大部分是動作示范,反復練習為主,極少會給學生普及運動項目里面的歷史背景文化理念,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一屆一屆的教學,等學生成為教師也還是“從前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主是我們牢不可破的傳統教學思想,民族傳統體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里面包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維系我們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楊天慶等專家說體育教學的最佳綱領性定義即教育性體育教學。教育性體育教學包涵著兩層涵義: 一是“通過教育學習運動”; 二是“通過運動進行教育”。[3]它既有認知方面的特征與要求, 又具有倫理方面的特征與要求。說明民族傳統體育要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同時也要用理論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這是學校體育教學中所缺失的,沒有結合好理論與實踐,太重視實踐能力,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認知,成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體育人。
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思想模式逐步僵硬化和趨同化,在民族傳統體育課上學習運動項目時似懂非懂的努力去模仿教師,課后轉眼就忘,不去了解動作里的內涵的學習方式,到考試周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學習態度,基本上是每個學生的常態,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千人一面。學生的主觀意識里存在著是為了完成學分被動學習,學習興趣和終身體育的觀念從何談起。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歷史悠遠,其中包含著許多豐富多彩的實踐與理論知識,如五禽戲:“虎鹿熊猿鳥”,每個動物動作里的功效不同,形式不同,卻又相互聯系作用。而學生大部分卻只了解動作分析,很少去主動了解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背后的故事以及理論知識,學生認為只要完成課堂任務練習,一節課就結束,只要考完期末考試,這個運動項目就此終結的思想根深蒂固,很難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無論是走下一步或到達終點都需要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鼓勵指引我們前行,一個明確的目標是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基礎。民族傳統體育中也必須要根據課程標準明確大目標,再分支成各個小枝干目標,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學校相關組織機構需要給教師和學生清晰的教學框架和學習框架;體育教學存在著許多突發性情況,教師職責明確,清楚課程的育人目標,能夠隨機應變處理情況,引導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學習,不是籠統的傳統教學模式,每節課教學目標明確,將新課與舊課層層遞進;明確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有利于去因地制宜的解決每個學生與眾不同的學習特點和理解思維;學生明確自己的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合理安排學習計劃,讓民族傳統體育這門學科按著計劃朝著目標有序進行,讓學生一步一步穩打穩扎深層次領悟到民族傳統體育的精神文化。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要求是可以衡量的,是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反饋以及學生對這個運動項目的理解,在民族傳統體育武術教學中:相關高層教育機構都會制定課程標準和所要達到的任務,讓學校與體育教師能夠有一個標準去進行教學,教師對學生的動作是不是規范且流利、步伐是不是符合節奏,學生對該項目教師的評價,這都是屬于可測量性。沒有一個基本的測量標準去約束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我們的教學系統會混亂無序,只有通過師生、生生互評、自評多種可測量的方式,得到反饋,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依據優缺點進行相應的改善,達到師與生的公平化和平等化,但是這個可測量性不是太過頑固死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不可控因素太多,我們所要的是能夠靈活應變的可測量性。
毛澤東主席曾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可實現性是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前提條件,每個學校根據教育部下發的文件,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和認知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案,過高期待化會造學生心理負擔從而對課程的厭惡,過低謙虛化又造成學生的盲目自信,民族傳統體育教師要靈活應變,合理安排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過高期待化和過低謙虛化都會造成民族傳統體育的翻車,很難將我們的民族傳統所闡述的豐富內涵激發出來,在學生的認知能力范圍之內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使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得到鍛煉,也可以配合教師的工作,實現教與學的最大效率化。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部是緊密相關環環相扣的,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有序牢不可破的教學寶塔,能夠維持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教學秩序,所以說相關性是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的必要條件。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里一個很大的分支學科,內容豐富,各種小分支縱橫錯亂,但又相互聯系。根據圖1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組織結構是一層一層下發教學任務給教師,教師根據來規定教學計劃實施在學生上,學生進行測試反饋,使教學不斷進行完善改進,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是由教學目標來設定教學計劃,從而實施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加上老師與學生緊密聯系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后進行考試再評價與反饋,這些都是層層相扣緊密相關的,缺一個方都不可將程序進行下去,只有將這些因素聯系在一起,才能讓民族傳統體育這門學科有序進行。

圖1 組織機構關系圖
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每個目標和計劃實施都需要時間的限制,沒有時間的限制,對事情就不會有輕重緩急的理解和定義,所以說時限性是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必要條件。學校領導下發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要求教師在一學期內完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一學期上完多少節課和多少課時;教師合理的規定每一課時并在規定期限中完成每一階段的教學任務;檢查目標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指導。[2]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練習動作也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在一個時間段學習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完成作業,讓教與學的關系更為融洽。
在教學上要發布明確的教學任務,教師結合信息化時代根據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特點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合理利用教學手段進行每一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教師就不會盲目教學;學生要根據教師安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及時準確的安排自己的每一階段任務,給自己定下階段目標和學期目標,在課堂中不會混亂,并完成對民族傳統體育這門學科的了解與傳播。另外,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有效測量學科的質量,形成上級領導的綜合評價與師與師評價、師與生評價、生生評價的紐帶,讓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所出現的優點和弊端順利得到反饋。
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跟上當今的信息化時代發展,創新出新時代體育教學,與各學校進行交流討論。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上級領導安排出符合學情特點、在教師能力范圍之內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根據下發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和自己的教學水平,不可夸大與縮小,不符合現實去進行教學,在教學民族傳統體育時,教師要根據每個學情段的學生的特點安排教學任務,要借用多種媒介手段吸引學生興趣,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在有困惑的地方尋求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會導致跟不上教學進度,只是痛苦的去學習不是真正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容易造成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厭惡,應該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學習理論和動作,進行課中課后反饋。
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也是如此道理,在這個大學科,它分支成各系統再展開成各要素,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手段、這些因素是不可或缺,少一個教學系統便會無法進行下去,不管上層領導還是教師與學生,不能只區分權利、年齡,在整個教學系統中,要緊密聯系各要素,牢牢把握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不能側重或忽略一方,樹立全局的觀念;教師將制定的目標、計劃與學生緊密相關,根據實際圍繞著學生進行教學,及時反饋調整,教師要鼓勵主動與學生交流,增進之間的聯系,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彰顯濃濃的師生情;生與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一方面增進學生情,另一方面,通過交流讓各自發散性思維得到提升。讓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在師與生中結合創新。
凡事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沒有時間限制很難想象世界各事物會如何,拖欠延誤的現象會層出不窮,我們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安排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都要有時間限制,教師要將一學期總目標分支成各階段小目標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現在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基本上是按課時上課,教師要在每一課時授課內容要詳細,每一步動作教學時間要合理安排,不超期超綱,需要制定一些強制且嚴格的時間要求;學生也要在教師規定的期限完成相應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