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梅

盛夏時節,渝北區雙龍湖街道龍順街社區旺瑞小區,藍色雨棚在陽光下格外搶眼。
“家里的雨棚是今年初換的,整潔、干凈。看到它們,浮躁的心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居民曾俊(化名)笑著說。
可是,旺瑞小區剛實施改造“手術”時,曾俊的內心頗不平靜,他和小區50多位住戶一道,強烈反對更換雨棚,“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想換,主要怕質量不如原來的好”。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家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不信任。”雙龍湖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坤敏說道。
旺瑞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共有19棟單體樓,它們的修建時間不同、建筑結構不同,每個樓道的寬窄也都不一樣。此外,居民的訴求也是五花八門,反對整改的居民也不在少數。
如何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如何取得居民信任?只有將工作做細、做進群眾“心”里。
為找到群眾最需要的項目,龍順街社區工作人員3次入戶發放調查表,征求居民意見,不斷為居民講解各項改造事項細節:講解塑料雨棚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新換的防火雨棚的好處,講解污水管網整改方案、步驟……他們用細致的工作打開了居民的心結,最終確定了小區的28個具體改造事項。
如今,旺瑞小區不僅有近千戶居民更換了雨棚,還新裝了10部電梯。小區污水管網的直徑全部從原來的300毫米“升級”到500毫米,污水四溢的問題再未出現。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累計啟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842個、337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7.6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