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長安汽車似乎正在扛起“中國力量”的大旗。
2021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累計銷售120萬輛,同比增長44.5%,重回中國汽車集團第四,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66萬輛,同比增長68.3%,重回中國品牌乘用車企業第一的位置。
領跑自主品牌的長安汽車正步步為營,迎來高光時刻。
而在領跑的背后,是長安人曾經“斷、舍、離”的步伐,他們同陳舊的思想斷開、與曾經的輝煌告別,重整行裝踏上了新的征途。
正如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所言:“長安汽車正堅定不移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將效率和軟件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
調整思路轉型新賽道
——未來的汽車不再是技術的堆砌和服務的捆綁,而是人們的智能出行伴侶
2018年,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長安汽車發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長安汽車將從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轉型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并推出了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
消息一出,旋即在業界引起震動。
彼時,正值車企“寒冬”。這一年,車市先后經歷了汽車總體銷量增長幅度大幅下滑再到負增長,汽車經銷商庫存連續超過警戒線等。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整個汽車市場一片“哀號”。
而隱藏在車市“寒冬”的迷霧下,中國汽車行業正處于新一輪技術引領的變革當中——伴隨著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浪潮的沖擊,汽車的核心競爭要素正在發生改變,即向軟件和服務轉移。
“企業最大的危機在于內部,長安汽車如果轉型不成功,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朱華榮稱。
對于起步相對較晚的中國車企而言,要實現智能化轉型,短期內將面臨不小挑戰,但放眼未來,這注定是一次偉大的機遇。
正是看到了智能化的機遇與挑戰,長安汽車催生出“北斗天樞計劃”——到2025年,車載功能實現100%語音控制,并上市L4級自動駕駛車型。
“‘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的理念總結為8個字:在你身邊,相知相伴。”朱華榮稱,“長安汽車希望可以為用戶提供安心、開心、知心、省心的‘四心智能移動體驗。”
“北斗天樞計劃”一經發布,便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人熱血澎湃,為長安汽車的魄力叫好;也有人質疑,稱這不過是一種噱頭。
然而,支撐長安人邁出這一步的,從不只是一腔熱血,而是他們在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優勢。
作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長安汽車很早就將目光聚焦到了智能化領域。
2016年,長安汽車完成國內首個2000km無人駕駛測試;2017年,長安汽車獲得“美國加州路測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牌照”。此外,長安汽車還是第一個完成L4級自動駕駛公開展示的中國企業。
“天樞星是北斗星系的第一顆星,而長安就想成為天樞星一般的存在,做一個‘引領者。”朱華榮稱。
向智能產品普及者邁進
——用長安人骨子里的狼性,讓產品和服務快速走進用戶的生活
經過一年的快速發展,在2019智博會上,長安汽車交出了“北斗天樞計劃”的第一份“成績單”。
戰略成果發布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格外開心。
這一天,譚本宏坐在長安CS75 PLUS里,操控著方向盤,向騰訊副總裁鐘翔平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條車載版的微信語音消息。
“鐘總,歡迎您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參加長安汽車智能化戰略成果發布會。”譚本宏說。
臺下的工作人員同樣激動萬分,因為這是大家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的成果。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一個月前,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接到任務,要趕在智博會之前實現車載微信功能。
“這項功能要搶在智博會上首發。”研究院智能交互所主管朱宏海稱。
作為項目的參與人員之一,朱宏海倍感壓力:“我想著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隨即,他整理好行李,帶上幾件換洗的衣服前往北京。在那里,已經有一個十幾人的項目組嚴陣以待。
“車載微信功能由騰訊提供正版的微信系統,雙方共同研究如何實現微信‘上車。”朱宏海稱,“這并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把應用搬到車上,我們還要研究解決車載微信怎樣和方向盤聯動、整車怎樣構架等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項目組遇到了諸多困難:原本的硬件平臺算力不足,不能夠支撐系統的運算;音源邏輯混亂,容易出現聲音互斥的現象……
“硬件平臺算力不夠,我們就新建一個平臺;音源邏輯混亂,我們就將聲音輸入分類,定方案、敲代碼,出一版試一版,在不斷調整中提高音源邏輯的精準度。”朱宏海稱。
就這樣,項目組的工作人員擠在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手捧電腦,不分日夜,馳而不息,這才將較為成熟的車載微信功能研究出來。
“成功的時候我們都很興奮。”時至今日,朱宏海仍難掩激動。
除了車載微信,在發布會上,長安汽車還向外界公布了“北斗天樞計劃”實行一周年所取得的其他成就:掌握了200余項智能化核心技術,實現了15項行業領先技術的首發量產,讓100余項智慧產品和服務走進了中國汽車用戶的生活當中。
“科技的偉大不在于‘超級而在于‘普及,產品的價值不在于‘說教而在于‘體驗。”朱華榮稱。
如今,長安汽車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到了已量產及可體驗的智慧產品和服務之中。
從“單打獨斗”到“混合雙打”
——基于相同的理念,實現產業和信息化的合作共贏
加速智能網聯項目落地,在掌握自主產權的同時,長安汽車也充分意識到了與互聯網龍頭企業合作的重要性,“北斗天樞聯盟”由此誕生。
其中,長安汽車與騰訊的合作已經深入到了合資公司的層面。
2018年7月,雙方共同成立梧桐車聯合資公司,致力于在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攜手打造面向行業的開放平臺。
“梧桐”栽下才一年,就已結出不少合作“果實”。具備車載微信功能的TINNOVE OS汽車智能系統,就是梧桐車聯的落地成果之一。
“我覺得長安汽車跟騰訊一起合作,就是在不斷探索車與互聯網能否產生更多、更好的體驗。”在譚本宏看來,長安汽車與騰訊的合作不是簡單地將現有產品進行結合,而是創造新生事物。
如今,“新四化”已然成為汽車轉型的共識。車企和互聯網企業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優勢,從過去各個行業在自己的產業領域“單打獨斗”,轉變為產業和信息化雙方合作的“混合雙打”已是大勢所趨。
之所以選擇騰訊作為“至交”,長安汽車也有自己的考慮。
“我認為我們用戶至上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譚本宏稱,在核心理念一致的前提下,長安汽車在與騰訊的合作中發現了許多結合點,雙方從高層戰略指引到底層的發展步調都十分一致,所以無論是產品級還是工業級方面都會探索出很多合作的點。
此外,長安汽車還攜手華為、博世、百度等合作伙伴,提供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系統和解決方案,打造更成熟、更開放的自動駕駛平臺,在不斷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同時,也推動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智能化戰略是一條永不停歇的道路,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遠遠沒有到可以停下來的時候。”譚本宏如是說。
如今,“北斗天樞計劃”又有了新進展:“三體”產品預研已啟動,“芯屏器核圖網天”七大能力布局方案也已初步成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全體長安人正不遺余力,奔向世界的舞臺。
【延展】
從2018年開始,重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著力推動汽車產業加快提檔升級,強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打造,加快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轉型,汽車產業發展表現十分搶眼。
高端化發展國內領先。長安汽車的UNI系列上市即熱銷,迅速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車系列;長城汽車在國內自主品牌細分市場最高端的“長城炮”,月銷量持續破萬等。2018年以來,長安汽車、小康集團、長城汽車等重慶主要車企以高端化為引領、以新產品為突破加快向上發展,助推重慶徹底告別中低端發展路徑,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發展的領先地區。
新能源發展提速。產業鏈方面,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加速成群成鏈;產銷方面,2021年上半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20年全年規模,同比增長2倍多;市場方面,隨著基礎設施、使用場景等方面的不斷完善和優化,重慶市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銷量占比)已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并持續提高。2018年以來,重慶著力推動從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提速,建立起與汽車產業在全國的地位相匹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部分領域已在中國實現領先發展。
智能化轉型加碼。產業鏈方面,不同類型企業共同助推重慶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轉型方面,長安汽車布局天樞科技等重大智能化項目,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小康集團深度綁定華為,形成了從研發到產銷的全面合作;產銷方面,2020年,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量較2017年翻倍增長;環境打造方面,重慶是國內第三個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第四個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城市,百度、中國汽研等企業的智能網聯測試、運營項目建成,自動駕駛測試和示范運營均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以來,重慶已成為中國智能化汽車產業發展應用場景領先、產業基礎優、產銷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領先地區。
(數據來源: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