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會
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出現次數最多、頻率最高的詞就是“人民”,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最堅定的人民立場、最深厚的人民情懷、最純粹的赤子之心。落腳到衛生健康系統,我們應當從群眾“生到死”、醫者“苦和樂”、事業“難與進”三個維度出發,深刻認識和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解決人民群眾“生到死”的“急難愁盼”問題,是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一重要思想集中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的唯物論、“發展依靠人民”的歷史觀、“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時代觀,深刻詮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邏輯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對于衛生健康系統來說,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人民群眾“生到死”的“急難愁盼”問題,圍繞出生的嬰兒到彌留的老人“全生命周期”,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全方位服務”,只有把健康這個“1”牢牢豎起來,才能以身體的健康,帶來生活的安康。
在醫者“苦和樂”中解決患者的“急難愁盼”問題,是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要求我們,要把人民福祉作為奮斗的價值,把人民利益作為工作的標尺,把人民期待作為自己的行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廣大醫務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不顧安危的“苦”,換來群眾平安的“樂”;在技術攻關中以冷清寂寞的“苦”,換來成果轉化的“樂”;在醫治病患中以超負荷工作的“苦”,換來群眾康復的“樂”。雖然有很多“苦”,但我們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苦”亦成了“樂”。我真切地感到,在“苦和樂”的交織中,唯有把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作為永恒課題,才能用更多精湛的技術,換來更多患者的“樂”。
面對事業“難與進”,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現階段衛生健康事業的“難”,就在于“醫療更親民”已成為群眾的首要期盼;就在于我們還處在事業瓶頸期、醫改深水區、風險挑戰期;就在于我們還面臨很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難”,我們唯有以“無我之心”做“為民之事”,迎難而上、向難而進,扎扎實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以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群為統領,實現“能力大飛躍”;以美麗醫院、智慧醫院建設為抓手,實現“品質大提升”;以醫共體“三通”建設、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為重點,實現“改革大突破”,做到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品質生活,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