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洋
摘要:教師在課前應端正預習態度,加強預習意識,激發預習興趣;明確預習要求,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培養預習習慣和預習能力;及時考查與評價學生的預習,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前預習;態度;要求;評價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71
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已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種共識。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學生預習的效果不理想,自學能力也沒有多大提升,學生預習陷入“三多三少”的誤區:指導多方法少;應付多創新少;布置多檢查少。如何改變當下流于形式的預習現狀,提高預習的實效,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確保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呢?以下是筆者的一點思考。
一、端正學生預習態度,加強學生預習意識,激發學生預習興趣
小學生對預習缺乏客觀全面的認識,預習意識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認為“預習只是應付老師課堂檢查、提問”,“預習沒必要認真,浪費時間,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可以了”,甚至有因小學生自制力差又是在家里做,變成“我現在都不預習了”等等。而教師對預習作業又缺乏堅持而有效的指導和認真考查。預習對學生而言,似乎是一項可有可無的作業。小學生相當不重視課前預習,是挺普遍的現象。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預習有正確的認識,明確預習的重要性和意義,并采取多種形式的檢測、評價手段肯定學生的預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預習的好處和教師對預習的重視。教師可開展小組競賽、關于預習的班隊主題會、抓典型樹榜樣等活動,激發學生預習興趣,端正預習態度,逐步樹立和加強預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明確預習要求,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培養預習習慣和預習能力
學生端正了預習態度,有了預習意識和預習興趣,接下來,教師要做細心的指導。指導預習,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心理學表明:目標越是明確,注意力就越集中。學生知道了應該要做什么,才會有所針對地積極地去做。
教師除了針對課文提出的個別具體的預習要求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明確并把握預習的常規要求:
1.標段落。要求學生每次預習課文時,用阿拉伯數字在每個自然段前標出序號。2.圈畫生字詞。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把生字新詞用符號標劃出來,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還要會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標出字音和字義。此外,還要指導學生根據需要用不同的標記符號標劃出多音字、近反義詞、好詞佳句、重要內容等,加深記憶與理解。3.讀課文,思考問題。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法是學生預習課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預習應以讀為核心,教師要具體指導學生讀什么,怎么讀。
教師要求學生先讀準、讀通課文,不漏字、不添字,有些課文要大聲朗讀,讀得讓自己聽得見,這樣才能意識到錯誤或不足之處。還要特別提醒學生讀課文題目,想想課文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注意并重視課文題目。學生朗讀課文經常漏讀題目,所以要在預習時強調這點。讀課文,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看看課后思考題,帶著思考題再讀課文,并在課文中劃出與思考題有關的關鍵詞、句、段,不明白的問題或當時的閱讀想法,教師指導學生用批注法及時地批注在左旁右白、天頭地尾上,這樣,學生聽課注意力會更集中,更有針對性,更會思考與交流。在教師精心、堅持指導下,逐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思邊讀的良好預習習慣,提高預習能力。
2.查資料。有些課文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較少或從未接觸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相關信息,包括課文作者情況,如生平事跡、主要作品,社會影響;課文的創作時代背景等等,讓學生提前閱讀、整理課外資料,并做適當記錄,初步掌握。課堂上,可將學生搜集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交流、分享,豐富課堂。這既培養了學生遇到問題查找資料的習慣,又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拓展知識面。同時,也要避免把學生收集來的資料上成“展示課”。學生掌握了預習的常規要求,學會了具體的預習方法,即使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也會按預習的常規要求自主學習。
三、認真、及時考查與評價學生的預習
葉圣陶先生說過:“預習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教學是一個系統,檢測與反饋是保證系統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學生按教師的預習要求和指導認真去做,逐步掌握了預習方法,產生了興趣,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態度和預習情況進行認真考查、反饋,給予恰當的評價。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預習意識增強,預習興趣增厚,另一方面,也使教師清楚學生的預習態度和預習質量,找到有助于課堂教學的信息。
考查預習的方法很多。可以固定預習作業本,教師批改預習本,制定預習獎勵法,展覽預習本,小組競賽,預習小能手評比活動;可以利用早讀課,抽查學生預習本,檢測朗讀;可以在上課開始時,檢測字詞;在課堂講授中,提問幾個問題來檢查;可以利用同桌互評,小組評議,教師評價,逐層推進。考查方法很多,關鍵是教師對學生預習的檢測不能放松,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不能放松,堅持對學生預習進行認真考查并作出評價。
四、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評價語言激勵學生
面對學生的預習成果,教師要一絲不茍地檢查檢驗。對于好的成果,要善于鼓勵,善于表揚,如“你真棒”“你真自覺”“這個內容老師沒有講,你就弄明白了,真聰明”“你也能當小老師了”等。當然,教師還可以拿出優秀的預習作品,在班級里張貼、傳閱,供其他學生品鑒學習,讓作者體會成功的喜悅。面對預習中的不足或者沒有預習的學生,要客觀公正地指出,要及時找其談心,詢問原因。對于不足之處,可以用諸如“如果你再深入思考一下,你會更棒的”“請你再花點精力想一想好嗎?”“這個地方換個角度會不會更好?”等。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千萬不可用侮辱性的語言傷其自尊,如“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東西你都不懂”等,久而久之,學生不但沒有真正掌握預習的方法,還會產生厭倦情緒,進而對老師、對學科產生抵觸情緒。
參考文獻
[1]李紅英.激興趣創條件教方法愛閱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84).
[2]潘淑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吉林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