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
(鎮雄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云南 昭通 657200)
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指患者肝臟已失去代償能力,屬中晚期肝病。目前,國內出版的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大多提出,對于肝硬化患者發展至失代償期,應使用核苷酸類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恩替卡韋是病毒性肝炎臨床常見治療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降低肝功能指標水平,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長期使用容易對腎功能產生影響,且單獨使用療效較為有限[1]。水飛薊素屬于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具有保護肝細胞和抗氧化的作用,同時也具有促進新的肝臟細胞生成的作用,對于肝中毒、肝功能損傷等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在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治療中應用水飛薊素膠囊聯合恩替卡韋對其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鎮雄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12例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156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81、75例;年齡23~64歲,平均(39.72±3.15)歲;病程5~17年,平均(10.54±3.15)年;Child-Pugh分級[3]:A級67例,B級51例,C級38例。治療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79、77例;年齡24~61歲,平均(40.52±4.07)歲;病程4~16年,平均(10.85±3.42)年;Child-Pugh分級:A級66例,B級50例,C級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無精神障礙,能配合本次研究者;3個月內未使用過干擾素、激素、抗病毒類藥物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者;非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失代償期者;正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鎮雄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恩替卡韋膠囊(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72,規格:0.5 mg/粒),口服,0.5 mg/次,1次/d。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水飛薊素膠囊(MADAUS GMBH,注冊證號 H20181067,規格:140 mg/粒),口服,140 mg/次,3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48周。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HBV e抗原(HBeAg)陰轉比例對比。陰轉標志:HBV-DNA < 500 copies/mL;HBe Ag 轉為乙型肝炎e抗體(HBeAb),分別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4 mL,以2 5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使用熒光探針法檢測血清HBV-DNA,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HBeAg水平。②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對比。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①,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ST、ALT、TBiL水平。③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水平對比。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①,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檢測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使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HBV-DNA、HBe Ag陰轉率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HBV-DNA、HBe Ag陰轉比例均顯著升高,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HBV-DNA、HBeAg陰轉率比較
2.2 肝功能指標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顯著下降,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TBiL:總膽紅素。
組別 例數 AST(U/L) ALT(U/L) T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56 108.21±11.75 71.35±12.51* 119.57±18.03 69.55±11.81* 42.78±8.36 25.96±8.45*治療組 156 109.56±12.58 49.98±5.76* 111.53±16.21 40.32±5.81* 42.39±8.87 16.51±5.76*t值 0.980 19.380 4.142 27.738 0.400 11.54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氧化應激反應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MDA、NO水平均顯著降低,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組別 例數 MDA(nmol/L) NO(μmol/L) SOD(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56 15.25±5.47 9.37±3.85* 55.48±13.97 41.05±13.26* 85.87±16.29 97.52±18.52*治療組 156 15.37±5.14 7.52±3.04* 55.37±13.72 24.03±10.82* 85.32±15.96 121.54±26.78*t值 0.200 4.710 0.070 12.421 0.301 9.2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指肝功能無法提供人體正常代謝所需,患者出現肝功能嚴重減退,且出現門靜脈高壓癥的表現。目前國內對于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方法多以延緩肝臟組織纖維化,改善患者生存時間為主。恩替卡韋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復制過程,起效快,耐藥率低,能有效削弱乙型肝炎病毒活躍程度,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過程,但對于肝細胞的保護與后期預后效果較差[5-6]。
水飛薊素是由水飛薊果實中提取的脂素類化合物,具有強效抗氧化功能,能有效保護肝臟細胞、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7]。郭香娟等[8]研究結果表明,水飛薊素輔助核苷酸類藥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可以提高HBV-DNA、HBe Ag陰轉率,發揮抗病毒的作用,同時又可改善肝功能。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血清HBV-DNA、HBe Ag陰轉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水飛薊素膠囊聯合恩替卡韋能穩定有效殺傷乙型肝炎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機體中的病毒,發揮抗病毒的能力,同時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防止核苷酸類藥物對肝細胞的損傷。
血清MDA、NO、SOD作為氧化應激反應指標,當血清MDA與NO迅速升高,血清SOD水平降低則代表患者肝臟出現局部細胞組織脂質過氧化,病情加重。水飛薊素中的水飛薊賓具有抑制炎癥、改善氧化應激反應等作用,能夠對肝細胞膜形成保護作用,同時有效促進肝細胞進行自我修復,促進患者病情好轉[9]。本研究中,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SOD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MDA、NO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水飛薊素膠囊聯合恩替卡韋能有效緩解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控制病情發展,與李珂等[10]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水飛薊素膠囊聯合恩替卡韋能有效減輕乙型肝炎病毒對肝細胞的損害程度,改善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同時緩解機體氧化應激損傷,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