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帥 張震
摘要:治理農村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環境治理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促進改善農村環境并加速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地方政府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促進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1]。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成因、治理原則,以及在農村環境治理中的真正難題及優化治理結構的路徑。
1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成因
1.1 ?現代化農業生產導致環境遭到破壞
改革開放后,中國采取了粗放型經濟模式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是這種經濟模式造成了環境嚴重污染及資源的嚴重浪費[2]。包括水污染、空氣污染、二氧化碳含量驟加、土地資源的破壞、過度砍伐森林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等諸多環境問題。
1.2 ?地方政府責任缺失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這種開發模型也存在嚴重的缺陷。地方政府單方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導致資源的過度消耗、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環境污染[3],并且當地官員缺乏普遍的環境意識。
1.3 ?生活污染導致的環境惡化
目前農村的生活污染主要來自于包裝垃圾、生活污水、一次性用品等。尤為注意的是,許多農村垃圾處理設施已經廢舊老化,無法進行垃圾處理。除此之外,一部分農民的環保意識薄弱。上述原因使得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后、水邊、路邊傾倒了許多難以回收的固體廢物,甚至將河流變成了天然垃圾桶[4,5]。這些生活污染將會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
1.4 ?環保意識薄弱
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的環保意識和受教育水平與經濟狀況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大部分農民為了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在農業生產中濫砍濫伐,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從而導致了水質和土壤變差的惡劣結果[4]。而以上這些觀點和行為更是間接或直接地促使農村環境問題的形成,造成了環境惡化的現象發生。
2 ?農村環境治理的原則
2.1 ?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
我國的城鄉環境屬于同一整體,并且相互影響,無法分割。因此要把城鄉環境保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進行統籌規劃并進行全面治理[2,6,7]。因此,需要健全機制建設,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及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
2.2 ?堅持協調發展、環境(局部)優先原則
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依賴于生態環境。因此,農村社會的發展要建立在經濟、社會及環境效應三方面統一的基礎之上。即便在某些特殊的層面上,它也充分強調了環境效應而不是經濟效應的原理[2,5]。所以說堅持協調發展、堅持地方環境優先原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3 ?環境治理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相結合原則
在過去的50年中,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這不可避免地導致農村地區環境惡化。同樣,農村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管理是從數量到質量的一個漸進過程。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農村上普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循序漸進和連續性相結合的原則十分必要。
2.4 ?村民自治的原則
環境保護的第一要務是教育。在農村地區各中小學開展綠色學校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同時,動員村民自愿參加農村環境保護活動,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村民對環境保護活動的興趣,理解和支持,提高農村環境質量,穩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2]。
3 ?農村環境治理中的真正難題與治理結構優化
有效監督是農村環境管理中的真正挑戰。通過對農村地區環境管理內容的比較分析,發現“有效監督”的挑戰在農村廢物管理中最為突出,而日常管理相對困難。減少監督成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的組織建設,同時要發展農村社會的集體經濟方式。日常監控應依靠本地組織來降低治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資金及組織資源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關系。這意味著即便資金不多,但是該地區具有豐富的組織資源,那么也仍然可以進行有效的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無疑是提高末級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它極大地增強了村民參與環境管理的動機,通過內部監督和監督水平降低了監督成本[7]。
總的來說,農村環境問題治理結構可以從治理原理,治理內容,城鄉關系和參與者等不同方面來闡述和理解,每個方面都可以進行優化治理結構,從而為治理農村環境問題提供重要的角度。另一方面,根據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理論,優化治理結構是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的根本途徑。需要從多個維度和多個角度把握農村環境管理實踐中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馮亮.中國農村環境治理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6.
[2] 儲小曼.對中國農村環境問題成因及治理原則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4(6):30-31.
[3] 李貴寶,王東勝,譚紅武,等.中國農村水環境惡化成因及其保護治理對策[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3(2):29-33.
[4] 周慶翔.中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原因和治理對策研究[J].理論研究,2018(1):71-76.
[5] 張瑜.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村環境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16(6):61-62.
[6] 楊芳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中的公眾參與[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127-129.
[7] 劉健.新中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艱難探索與未來展望[J].經濟研究導刊,2020(3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