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焦粵龍 鐘素妹
【摘要】目的:對喉癌術后患者氣道的濕化方法、濕化液、濕化量進行分析比較,以提高濕化效果,建立科學的濕化管理方案。方法:選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兩所廣州市三級醫院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 1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濕化方法的不同分為A(n=3)、B(n=5)、C(n=8)三組進行實驗,A 組采用持續性滴入0.45 %生理鹽水,B 組采用持續性滴入藥物配置液,C 組采用間歇性滴入藥物配置液,比較三組氣道濕化效果、術后并發癥及濕化滿意度。結果:B 組氣道濕化效果高于A組、C 組(P<0.05);B 組在痰液粘稠或呈黃色且難以咳出、有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發生率上低于 A 組、C 組(P<0.05);B 組濕化滿意度高于 A 組、C 組(P<0.05)。結論:采取持續性滴入藥物配置液,對喉癌術后患者的氣道濕化效果最好。
【關鍵詞】喉癌;氣道;濕化
【中圖分類號】R739.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6-0003-02
基金項目:廣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科技項目(20181A010042)作者簡介:劉芳(1985年3月),職稱:主管護師,女,學歷:本科,專業:護理學,研究方向:耳鼻喉護理,吞咽專科護理
喉癌是最為常見的呼吸道腫瘤之一。在中國,喉癌發病率約為1 %~3 %左右,50~70歲高發,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喉癌在臨床上主要根據腫瘤侵犯程度采用全喉或部分喉切除術,無論哪種手術均需要做氣管切開術,重新建立人工氣道,這將破壞本來擁有的天然屏障,而且干燥空氣直接從氣管套管進入下呼吸道,若不加濕會增加并發癥的風險[2-3]。對于最佳氣道濕化方法,目前全國范圍內尚無標準或共識性規范。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6例接受氣管切開術的患者,研究手術后喉癌患者呼吸道濕化的方法,以改善濕化的影響,并為開發精確的模型提供經驗基礎,科學和可靠地管理氣道濕化。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兩所廣州市三級醫院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共16例,按照濕化方法的不同分成A(n=3)、B(n=5)、C(n=8)三組。A組均為男性,年齡在23~72(58.01±11.45)歲;B組均為男性,年齡在23~73(58.07±11.62)歲;C組均為男性,年齡在24~73(58.06±11.91)歲。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上述基線資料上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通過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喉癌;(2)首次手術干預(完全喉切除或部分喉上切除)和術后氣管切開術;(3)年齡在18周歲以上;(4)心肺功能正常;(5)認知能力正常;(6)依從性良好;(7)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全身其他嚴重疾病;(2)術前合并肺部感染;(3)呼吸道發育畸形;(4)人格或精神障礙;(5)不了解或無法控制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癲癇發作無法控制,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因疾病而失去知覺或判斷力的患者;(6)拒絕或不簽署知情同意書。
剔除標準:(1)病人要求離開;(2)測試期間發生嚴重的負面事件或反應(SAE);(3)試驗中病情的進展;(4)研究者認為受試者應該離開研究。
1.2 實驗方法
A組3例患者,持續性滴入濕化液,濕化液為0.45%生理鹽水(上海喬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EC10002),濕化方式采用微量注射泵,接一次性延長管后,放入氣管內套管管口約4 cm處,用膠布固定后,以2 ml/h的速率持續泵入,每日濕化液用量為48 ml。
B組5例患者,持續性滴入藥物配置液,藥物配置液為0.9 %生理鹽水40 ml+注射用麋蛋白酶(上海喬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090709)4000單位+慶大霉素注射液(路凱(湖南)科技有限公司,批號07040020170412-265)8萬單位的混合配置液,濕化方式采用50 ml注射器抽取配置液,接一次性延長管后,放入氣管內套管管口約4 cm處,用膠布固定后,用微量注射泵以6 ml/h持續性滴入,每日用量為144 ml。
C組8例患者,間歇性滴入藥物配置液,藥物配置液同B組,濕化方式采用50 ml注射器抽取配置液,由護士每小時間歇性沿氣管內套管壁滴入,每日用量為40 ml。
所有患者均同步霧化吸入藥物配置液,藥物配置液為0.9 %生理鹽水10 ml+注射用麋蛋白酶4000單位+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單位的混合配置液,每天2次。實驗周期為3天,3天后依據評價指標記錄實驗結果。室內溫度維持在22~24 ℃,相對濕度為60 %~70 %。
1.3 觀察指標
1.3.1 濕化效果
(1)濕化適宜:①痰液特征:痰如米湯或白色泡沫,容易咳出;②沒有形成痰痂;③不刺激性咳嗽;④患者冷靜,SpO2>95 %;⑤睡眠時間>5 h。至少符合標準①和其他兩項標準。(2)濕度不足:①痰液特征:外觀明顯粘滯,往往帶有血漬黃色,難以用力擠壓咳出;②痰痂形成;③吞咽和排泄的咳嗽;④病人情緒激動,伴有SpO2<95 %;⑤睡眠時間<5 h。至少符合標準①和其他兩項標準。(3)過度濕化:①痰液特征:痰液如米湯或白色泡沫,容易咳出;②呼吸道有痰鳴聲;③咳嗽和刺激性咳痰;④患者經常咳嗽,SpO2<95 %;⑤睡眠時間<5 h。至少符合標準①和其他兩項標準[4]。
1.3.2 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痰液粘稠或呈黃色且難以咳出、有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SpO2<95 %、睡眠時間<5 h。
1.3.3 濕化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濕化滿意度調查問卷(Cronbachs α=0.786),滿分為10分,分為非常滿意(9~10分)、滿意(6~8)、不滿意(<6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以[n(%)]描述,數據比較采用非參數Wilcoxon秩和檢驗,當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氣道濕化效果比較
B組氣道濕化效果高于A組、C組(P<0.05)。見表1。
2.2 三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B組在痰液粘稠或呈黃色且難以咳出、有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發生率上低于A組、C組(P<0.05);三組在睡眠時間<5 h上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三組濕化滿意度比較
B組濕化滿意度高于A組、C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人工氣道的濕化問題已成為當今呼吸治療和危重病治療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我國人工呼吸道濕化研究對象主要關注需要機械通風的病人,如頭部損傷、腦血管疾病、神經肌肉疾病等[5]。有關文獻中很少提到喉癌外科手術后呼吸道濕化的標準,而在喉癌外科手術后呼吸道濕化的研究主要是根據患者的濕化模式進行的[6]。另一方面,患有喉癌的患者具有自己的特征,例如手術后的自發性呼吸、早期自發性活動的改善、喉切除術后的呼吸道分泌的增加、經常性咳嗽和刺激性呼吸等[7]。具體的加濕劑量必須根據患者的環境、個人生命和呼吸狀況以及吸入氣體的溫度和濕度來確定。
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或環境差異,其對于每日濕化液的用量需求不同。有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每天在氣道中蒸發約300 ml的水,但在人工氣道建立后,水分損失增加,或每天約800~1200 ml。若采用濕化液泵入,速率宜為4~6 ml/h,每日濕化量約為200 ml為宜[8]。本研究中B組氣道濕化效果高于A組、C組;B組在痰液粘稠或呈黃色且難以咳出、有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發生率上低于A組、C組;B組濕化滿意度高于A組、C組。這表明濕化方式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續性滴入明顯優于間歇性滴入;濕化液采用配置藥液,明顯優于0.45 %生理鹽水。但是具體滴加速率和濕化液用量,應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適當調整,一般主要根據患者的環境、個人生命體征和痰液狀況、吸入氣體的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確定。
綜上所述,使用混合配置液,通過微量注射泵持續性滴入人工氣道,氣道濕化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濕化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Piffer S,Gentilini M,Rizzello R,et a1. Estimates of cancer burden in Trentino-Alto Adige[J]. Tumori,2013,99(3):296-307.
[2] Amusa YB,Badmus A,Olabanji JK,et a1. Laryngeal carcinoma: experience in Ile.Ife, Nigeria[J]. Niger J Clin Pract,2011,14(1):74-78.
[3] 危艷萍.喉癌病人氣道濕化依從性的質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0,18(1):112-114.
[4] 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07.
[5] 莫木瓊,王東芳,廖美芳,等.噴霧式瓶裝氣道濕化方式在喉癌術后氣道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A1):146-147.
[6] 黃玉英,李湘.喉癌術后氣道濕化的臨床研究[J].微創醫學,2018,13(4):490-493.
[7] 蘇瑩,陳立娥,劉莉.根因分析法在降低喉癌患者術后氣道濕化不足發生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4):55-57.
[8] 馬莎莎,熊銀環,許紅梅,等.喉癌患者術后氣道濕化臨床實踐指南計劃書的制定[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0):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