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桃 張琴琴
【摘要】目的:對診斷胎兒窘迫中應用胎心監護的價值進行研究。方法:選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6 例胎兒窘迫孕婦看做實驗組,將同期收治的 36 例正常孕婦看作為對比組,分析兩組孕婦情況。結果:實驗組產婦出現胎兒窘迫發生率、羊水糞染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高于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胎兒羊水糞染及新生兒窒息發生例數均高于對比組。同時研究發現,導致 36 例孕婦出現胎兒窘迫的因素主要包括臍帶繞頸、期待扭轉、臍帶打結以及臍帶過短、前置胎盤以及胎盤老化和羊水過少。結論:診斷胎兒窘迫中應用胎心監護有著極高價值,胎心監護可以盡早發現孕婦胎兒窘迫現象,從而采取及時措施,降低新生兒不良現象的發生概率,促進新生兒安全得到保障。
【關鍵詞】胎心監護;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
【中圖分類號】R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6-0183-02
胎兒窘迫在當今產科中較為常見,如若孕婦出現胎兒窘迫,不但會對產婦子宮中的胎兒安全形成影響,同時還會造成新生兒出現窒息或神經永久性損傷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后遺癥或胎兒死亡的現象。因此,早期對胎兒窘迫進行診斷同時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對于保證母體和新生兒生命安全來說十分重要。臨床中,在對胎兒窘迫疾病進行診斷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胎心監護[1-2]?;诖耍疚膶υ\斷胎兒窘迫中應用胎心監護的價值進行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胎兒窘迫孕婦看做實驗組,將同期收治的36例正常孕婦看做為對比組。實驗組孕婦年齡23~33(29.36±1.47)歲,孕周為34~39(36.89±1.58)周;其中,初產婦24人,經產婦12人。對比組孕婦年齡23~35(30.41±1.24)歲,孕周34~40(37.31±1.49)周;其中,初產婦26人,經產婦10人。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納入標準: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且未進入產程中,所有產婦均未出現胎膜破裂現象。所有患兒家屬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肝、腎臟等器官性疾病產婦;排除重大腫瘤性疾病產婦;排除妊娠并發癥產婦。
1.2 方法
對兩組產婦均開展相同檢測方式:產婦均在懷孕34周開始在產檢中接受胎心監護,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200型夏普電子監護儀。當孕婦在接受胎心監護前需要保持內心情緒穩定,同時膀胱排空,切勿使用藥物,適當飲食方式出現空腹檢測現象。胎心監護時醫護人員幫助孕婦保持半臥姿勢,對孕婦進行腹部檢測,包括患者胎兒胎動、胎心率以及產婦宮縮情況進行觀察。對兩組產婦腹中胎兒實施胎心監護,觀察胎兒狀態,如胎兒在產婦腹中無明顯活動,適當按摩、推動產婦腹部對胎兒進行刺激,促進胎兒活動,以此使胎心監護能夠有效檢測胎兒胎心,為保障檢查質量,可適當延長檢測時長。醫護人員在聽胎心音時需將胎心探頭放置于最合適的位置,同時在患者子宮底下2橫指的位置放置宮縮探頭。每次需對產婦進行20 min的胎心監護,超聲探頭頻率設置為3.5 Hz,調整產婦至平臥位后,借助超聲成像系統尋找胎兒臍動脈,觀察血流波形和血流音的典型癥狀,收集分析波普。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胎兒窘迫發生率。胎兒窘迫判斷標準:胎心率基線<110次/min或>160次/min,且持續時間超過10 min;臨產期間出現復發性晚期減速、復發性變異減速或胎心過緩,正弦波型;羊水污染度達Ⅱ~Ⅲ度;新生兒Apgar評分低于7分。
(2)羊水糞染發生率。對胎兒羊水污染情況進行判定:淺綠色羊水為1度污染;黃綠色羊水并伴有渾濁為羊水2度污染;棕黃色羊水且稠厚為羊水3度污染;
(3)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新生兒窒息判斷標準:Apgar評分開展時間為新生兒娩出后,0~3分:新生兒存在重度窒息情況;4~7分:新生兒存在輕度窒息;≥7分:新生兒正常,健康水平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所用工具為統計學軟件SPSS 20.0,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Fisher 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胎兒情況對比
實驗組產婦出現胎兒各項發生幾率均高于對比組胎兒(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羊水糞染情況與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
實驗組胎兒羊水糞染及新生兒窒息發生例數均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3。
2.3 36例胎兒窘迫孕婦危險因素分析
研究發現,導致36例孕婦出現胎兒窘迫的因素主要包括臍帶繞頸、期待扭轉、臍帶打結以及臍帶過短、前置胎盤以及胎盤老化和羊水過少,見表4。
3 討論
導致胎兒窘迫的原因包括孕婦宮內缺氧以及酸堿失衡等,因此對胎兒窘迫及時確診同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對于保障新生兒生命安全來說十分重要[3]。為了能夠有效規避胎兒窘迫,提高胎兒分娩安全性及娩出后存活幾率,關注胎兒是否存在缺氧情況,采用胎心監護對腹中胎兒進行臨床檢測并對胎兒健康做初步診斷,能夠有效保障新生兒出生安全及出生質量,具有較高臨床實施意義及開展價值[4]。
胎心監護在臨床中能夠對胎兒于母體中狀態做到有效檢測,通過持續佩戴胎心監護儀,監測胎兒胎心率圖,連續監測胎心率和胎動以及宮縮之間的動態變化,同時深刻反映出孕婦內外環境變化對胎心以及宮縮和胎動造成的影響,進而進一步了解胎兒健康狀況和儲備能力。在檢測過程中,可以有效了解到胎兒所處環境及分娩進程,同時為臨床分娩措施開展提供可靠判斷依據,提高措施實施有效性及準確性,從而保障產婦及胎兒健康,避免分娩不良事件發生,以此提高胎兒娩出后存活幾率,具有較高實施意義。在臨床產科中對胎心監護進行應用后可見,無負荷試驗以及催產素激惹實驗和宮縮刺激試驗顯示為陰性那么則代表胎兒的儲備能力良好,一周內的生存率高達99 %;如若無負荷試驗顯示為陽性那么則認為則需要立即終止妊娠[5-6]。由此可見,胎心監護還能夠對胎兒分娩時間起到良好判定作用,于檢測后可以有效預估胎兒娩出時間,因此,在臨床上具有較高實施價值及應用意義。
有學者研究發現,在診斷胎心窘迫中有效的方法就是胎心監護,該種方法有著操作簡單、無創以及禁忌癥少和高敏感性的特點[7]。在對孕婦進行胎心監護過程中操作流程非常簡單,且該種方法不會對產婦和胎兒造成影響。通過對胎兒進行動態檢測,繼而使得醫護人員能夠詳細掌握胎兒的胎動和胎心等動態情況,從而診斷是否存在胎兒窘迫[8]。胎心監護能夠促進記錄和觀察胎心率變化情況,明確產婦宮縮以及胎兒胎心和胎動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有效評估胎兒安危。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實驗組產婦出現胎兒窘迫發生率、羊水糞染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高于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胎兒羊水糞染、新生兒窒息各項患兒例數均多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發現,導致36例孕婦出現胎兒窘迫的因素主要包括臍帶繞頸、期待扭轉、臍帶打結以及臍帶過短、前置胎盤以及胎盤老化和羊水過少。因此,對疑似胎兒窘迫產婦實施胎心監護,能夠有效診斷胎兒在母體中狀態。
綜上所述,在診斷胎兒窘迫中應用胎心監護有著極高價值,胎心監護可以盡早發現孕婦胎兒窘迫現象,降低胎兒窘迫對胎兒健康的影響,從而及時采取相應救治措施,提高新生兒存活幾率,對胎兒未來成長及機體健康具有保障作用,促進新生兒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艷,陳小玲.B超臍血流測定與胎心監護診斷胎兒宮內窘迫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7):127-128.
[2] 孫亞蘭.胎心監護診斷胎兒窘迫的臨床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9,(5):30-31.
[3] 楊蘋,郭永娟,張玉俠,等.胎心監護儀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胎兒窘迫的診斷效能評價[J].中國醫學裝備,2019,16(12):84-87.
[4] 遲小溪.B超臍血流測定與胎心監護診斷胎兒宮內窘迫的臨床作用評價[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8):21-22.
[5] 王嬌.探討胎心監護儀監測診斷胎兒窘迫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2):143-144.
[6] 王莉群.胎心監護聯合臍血流檢測對預測胎兒窘迫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5):1888-1890.
[7] 黃卓芬,王美蘭,盧紋.胎心監護與臍動脈血流監測對胎兒宮內窘迫的診斷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5):60-62.
[8] 劉敏.胎心監測聯合臍血流S/D檢測預測胎兒窘迫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