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懋蓉
摘要:小學數學學習離不開問題設計,問題設計的精巧、趣味、有效能明顯的突出教學的效果。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技巧性、生活性。課堂上充滿活的生機,更好地提升師生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全面呈現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問題設計;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說明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進行積極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熱情。“興趣”是孩子創造力、求知欲的原動力, 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展。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全憑興趣學習。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學研究發現,學生如果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那么就會主動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則會表現出積極主動性,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提問,是有效組織好課堂提問的前提。要使提問收到好的效果,還須講究提問的趣味性。當學生在思維出現阻塞時,教師應注意循循善誘,在學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變換角度進行提問,使學生疏通思路,順利解決問題。如:三年級第二學期“算式分類” 的教學。課的開始我們安排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出示一些數:
20、28、36、238、300. 任選其中的兩個數能組成哪些不同的算式? 學生興趣盎然。交流時,場面熱烈:20×28、20×36、20×238、20×300、28×36、28×238、28×300、36×238、36×300、
238×300,所有的不同算式都一一呈現。接著,老師要求學生把這些算式進行分類,并說出理由。由于沒有限制,學生的分類有兩種。其一按照數位的多少分為兩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三位數;其二按照因數末尾有無零分為一個末尾有零的因數乘以一個末尾沒有零的因數、兩個末尾都沒有零的因數相乘、兩個末尾都有零的因數相乘。這時,老師揭示本單元所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 兩位數的乘法。學生對所要學習的乘法類型有了一定的理解,為后續的分課時學習形成了認識。由此可見,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性的問題創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二、問題設計要有探究性
眾所周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是學生對課堂思考的最直接的反應,同時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鑰匙,有探究性的提問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而探究能力正是數學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能力。教學中, 精心設計開放式問題,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其探索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高峰。如:三年級第一學期“年、月、日” 的教學。在課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安排了這樣的提問“關于年、月、日,你已經知道哪些知識”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年、月、日的關系來探討,學生肯定了一年有 12 個月,但對一個月有多少天產生了分歧。于是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請學生拿出抽屜里的年歷卡研究研究——你能發現 12 個月中存在什么現象?有所發現的同學可以小組交流。(匯報時)學生們很興奮地答出: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有 31 天;而 4 月、6 月、9 月、11 月有 30 天。而對于 2 月,學生會有所疑問:(1)2 月即不是 31 天,也不是 30 天;(2)2 月份的天數不是每一年都一樣的。這時, 老師就重點引導學生研究 2 月份天數的特點。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年月日的奧秘。這樣一來,真正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探究數學奧秘的興趣和激情。
三、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
我們在教學中一直說課堂要具有開放性,其一最重要的就是指問題來源的開放性,教師設置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應當同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這是對問題來源的開放性,問題應當充分聯系實際,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如:一棵白楊樹約高 15()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去想一想;教師在講授直線最短這一問題時,可以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小芳去婆婆家看望婆婆怎么走路線最近之類的情境作為問題來源。其二是解決問題的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應當是單一的,教師不應當提出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范圍。如:三年級第一學期“年、月、日”的教學。為了讓老內容煥發出新風貌和活力,設計時我們就注重引入新理念開展教學,課的開始我安排了一個開放式的活動:請同學們記錄下你認為難忘的日子,并標明是哪一年的幾月幾日。針對這么多的資源,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么多的日子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有共同之處,你們發現了嗎?學生們在細細地觀察之后,不難發現:這些日子都用到了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從而自然而然引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這樣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舉足輕重的一環,開放式問題值得每一位一線教師細細揣摩,反復摸索。我們有理由期待,少些信馬由韁的盲目跟從,多些畫龍點睛的靈機一動, 課堂教學會迸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