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選擇哪些史料來進行教學對于初中歷史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老師應該針對當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對一些固有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轉變和改革,選擇更貼近當前中學生思想、生活的史料來進行教學引導。本文就初中歷史老師們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創新選擇有效史料的問題,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怎么樣更好選擇史料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自主性,使得我們的初中學生能更真實準確地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的核心素養做些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選擇史料;有效課堂
我們國家的教育也在一次次改革,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當然也應該隨之進行改進。如今,我們的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問題,是怎么樣讓學生理解歷史,進而喜歡歷史的問題;是我們的老師怎么樣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有所創新地選擇史料,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使學生的歷史素養得到提升的問題。怎么樣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有所創新地選擇更貼近初中學生思想、生活的史料,構建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的歷史素養得到提升呢?
一、選擇能激發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史料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思維的發育水平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學生學習的基礎也就參差不齊。做任何事都要是要從基礎開始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因此,學好歷史必然要抓好基礎。教材內容是基礎,但是我認為,對于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來說,最重要的基礎,還是興趣。在史料真實性的基礎上,我們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盡量選取一些初中學生感興趣的點,來使學生更容易、更客觀全面的理解歷史。比如,在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隋朝的統一和滅亡》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突出講解隋煬帝好大喜功、縱情享樂的一面,也要非常著重的講解隋煬帝的豐功偉績。讓學生了解到大運河的挖掘和科舉制度的建立對于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帶來的深遠影響,讓學生從另一面了解隋煬帝的宏才大略,讓學生養成更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看待歷史人物的素養。總之,我們的初中歷史老師需要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上做出改進韋子康和大膽創新,在教學史料的選材上努力地做到更加多元化,讓同學們心靈上有觸動,覺得有新意感興趣,長期堅持下來,同學們的歷史興趣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這樣對歷史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史料
老師們要轉變自己在課堂上居高臨下的狀態,努力地去改善歷史課堂中,沉悶枯燥、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努力使歷史課堂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同學們的興趣和熱情起來了,自己的中心位置確立了,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才能真正地高效地進行學習,讓自己的歷史素養得到提高。在課堂上,要使同學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史料的選擇也需要注意,比如,在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的教學中,老師來當學生,讓一個同學上講臺來講一下自己知道的三國故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聽講,一起提出問題,一起討論問題,這樣的學習效果,往往出人意料的好。老師選擇的史料應該讓學生對《三國演義》的講述產生一些顛覆性的認識,比如對曹操其人的全面認識等,讓學生了解到演義和真實歷史的差別,學生的能夠更真實的、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人物,歷史水平一定會大幅度地提高。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收集史料的能力
老師的講解是同學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引導,讓同學們去掌握看待歷史分析歷史的方法。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每一個老師都會思考的問題。老師們要想方設法,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同學們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比如,七年級歷史《金與南宋的對峙》的教學中,我們在課前布置預習,學生在課前自己通過書籍網絡收集有關南宋抗金的故事,也可以收集金兀術等金國的故事。在這樣的預習中,學生不僅對這一課的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對岳飛、金兀術等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收集資料,掌握了一些學習、了解、認識事物的方法;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誦讀和講解課文內容,還可以讓同學們來講一講自己帶來的抗金故事,看看誰講得好,這樣,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更好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后,老師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推薦對《南宋》等有關歷史紀錄片的觀看學習。這樣,把課前、課中、課后連接起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收集相關史料的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老師的引導,同樣和興趣息息相關,大量的閱讀歷史書籍是學好歷史、提高歷史素養的顛撲不破的法則。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史料的選擇上要在真實客觀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找到初中學生感興趣的點,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的歷史課堂。讓學生有知識有素養,就是真正好的教學質量,就是好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顧興梅.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有效史料的原則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1):60-61.
[2]武滟欣.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有效史料的原則研究[J].新課程(下),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