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冬燕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對當前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站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下,需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作為教育者,需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滿足全新的教學需求。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充分開展了教學實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在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德智體美勞;高質量課堂;教學方式
2019年7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要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行,推動教學改革,進而提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在全新的教育視角下,作為教育者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堅持五育并行的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積極轉變自身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國家相關政策需求的同時,助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一、高質量課堂教學方式的特征
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首先應當有一個遠大的教學目標。在小學階段,教學的開展更多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開拓學生的思維,更多是打基礎和啟蒙的作用。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下,教學的開展應當要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只有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才能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出能夠擔當復興大任的接班人,實現遠大的教學目標。
此外,教學的開展也應當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高效學習并保持強大的學習動力,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到了自身的學習主體性。對待小學生豐富的好奇心,教育者應當小心翼翼地呵護,并且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好自己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全新的知識領域。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前提下,對學習保持一定的興趣,并進行相應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進而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高質量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方向
(一)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構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方式,就是要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了與學習并且勤于反思,才能夠實現“會學習”的目標。為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當堅持尊重學生,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一定的課堂參與度,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和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事先預留好一段時間,在帶領學生學習了相關知識后,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與溝通,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盡情發揮自己身上的才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應用在語文、數學等理論課堂上,在體育、音樂等實踐性較強的課堂上也可以發揮出明顯的作用。例如,在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了一項體育運動的學習后,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從學習和運動當中獲得了什么收獲等等,讓學生能夠調動剛剛積累的知識經驗,主動分享與交流,并獲得全新的收獲。通過尊重學生的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堂參與度,并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
(二)基于問題,積極實踐并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實踐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學生需要掌握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開展實踐,掌握實踐創新能力,掌握適應社會和未來發展的綜合能力。當前的教學更多是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開展的,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很難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站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下,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綜合化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各式各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在不同的復雜情境當中解決問題,給予學生進行實踐和創新的機會。并且可以嘗試開展跨學科教學,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才來可以融合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的知識,構建綜合化的問題情境,數學課堂上可以結合科學、體育等學科知識,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并創建對應的問題情境,基于問題,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實踐并進行創新,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綜合能力,實現基礎教學目標并推動學生的個人發展。
三、結語
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下,對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的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掌握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第一個關于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重要文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J].上海質量,2019,07:4.
[2]汪露.核心素養視角下中小學課堂教學方式變革[J].教育現代化,2020,724:39-41.
[3]盧尚建,肖正德.怎樣的教學才是高質量教學?——新時代高質量教學的特征分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110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