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華 何禮洋
摘要:與傳統稅源專業化管理不同的是,大數據時代下的稅源專業化管理更加重視對數據的使用。大數據時代下的稅源管理具有數據價值方向開始轉變、稅務機關重點工作轉變和相關數據要求開始轉變等特征。而目前我國的稅源管理存在數據質量不高和體質機制不合理等問題。應采取實施稅源的分類管理、建設稅收信息化平臺和提高稅源信息的質量等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稅源管理;專業化
在大數據時代,大家發現數據才是極具價值的資源,但各式各樣的數據匯總起來,其數量完全脫離了傳統稅源管理模式所能管控的范圍,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數據資源,需要在國家層次、地區層次、單位層次等治理方面努力。稅務機關作為國家機關之一,為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應該順應大數據時代潮流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對稅源管理進行一系列改革。在新時代的形勢之下,為使得稅務管理更加具有適應性,張月紅(2015)、江武峰(2018)和王明月(2019)等都提出了相應的見解。本文擬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稅源管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表現出什么樣的特征,并對我國現行稅源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解決對策。
一、大數據時代潮流下稅源管理特征
(一)數據價值方向開始轉變
奧地利數據科學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數據時代》中指出,大數據不是通過捷徑,例如隨機分析法,而是采用對所有的樣本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大數據有著四個顯著的特征——規模大、流轉快、類型多和低密度價值。21世紀以來,在稅收征管方面,西方國家計算機網絡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以美國為代表,計算機中心掌握著納稅人的各類信息,使得美國80%以上的稅收都是由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征收,實現了稅收各個環節的網絡化管理。對稅源管理而言,“大數據”既是動力也存在一定阻礙,因為數據本身存在價值不大,只有面對不同的場合,將數據重新排列整理,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的數據才能發揮其作用。
(二)稅務機關重點工作轉變
隨著虛擬經濟和網絡經濟等此類新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多樣化經營日益普遍,從傳統的區域線下經濟向跨區域的線上轉化,與此相匹配的傳統管理模式不再適應,“風險管理”開始被人們關注。“風險管理”的理念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在西方國家中使用廣泛。所謂風險管理通過測度風險、評估風險和應對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規避風險的管理手段。在大數據時代下,為了進一步提高稅收管理和納稅服務水平,稅務機關將稅源相關的風險管理列為重點工作,即注重收集納稅人的事前和事中稅源信息,使得稅源信息受主觀影響的可能性降低。
(三)相關數據要求開始轉變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普遍性的管理內容上移和個性化管理內容是稅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即上級稅務機關的工作可以直接利用大數據進行,不再依賴于下級稅務機關提供相應的數據,使得稅源管理工作更加簡便。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數據要求的變化,從要求精確向完整轉變。因為大數據時代需要的是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所以絕對精確的數據不再被要求,數據能揭示存在的相關問題即可。
二、我國現行稅源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質量不高
西方國家在稅源管理工作方面遠遠在我國之上,他們通過各種線上渠道獲取相關信息,使得稅源管理的數據很高。而我國獲取稅源數據的方式主要依賴于納稅人所提供的,數據缺乏一定的客觀性,造成我國的稅源數據質量不高。
1. 稅源信息具有分散性
由于缺乏一個統一將零散分布在各個系統、單位和部門的數據整合起來的稅收信息網絡,使得我國的稅收信息極其分散,難以形成完整的數據系統,不能為稅收工作提供很好的輔助作用,造成相關工作更加繁雜。
2. 信息獲取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各地區、各單位和各部門都對自身所掌握的數據嚴格保密,另一方面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數據提供的義務性,導致各類數據的共享性很差,能獲取有關數據的渠道少,獲取方式也存在局限性。
3. 信息提供具有方向性
我國對部分企業在對外信息提供上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在不同的事務所需要對外披露的數據也不同,如企業向稅務機關提供的經營信息和向公眾提供的財務報表。由于在統計口徑、計算方法和規定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對應所提供的數據也存在一些不同。
(二)體制機制不合理
1. 稅源管理機制不科學
在西方很多國家,大企業的稅源管理、稅收征管、稅務稽查和納稅服務等工作的實施已經不再由稅務機關來承擔,而是各個管理轄區都設有大企業管理局,大企業管理局負責確保相應工作的落實。將所有納稅人分成不同的等級,相同類型的納稅人配置相應的管理機制,實現分類管理模式。因為層級越高的機關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權利,所以稅務機關管理等級最大的納稅人,以此做到層層分配管理。
但在我國大部分的稅源管理工作是由基礎稅務機關完成,反而級別高的稅務機關很少接觸納稅人的相關管理工作。隨著稅收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慢慢一些省市級的稅務機關開始設立大企業局或大企業處,并劃分不同的轄區,由相應機構負責轄區內的相關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并沒有實現把稅源管理當作重點工作。
2. 傳統稅源管理體制不適應
隨著我國進入新經濟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所對應的傳統產業經濟發展開始變得緩慢。據統計,2019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比2018年年末提高了1.02%。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帶動我國鐵路、客車等新興工業產品和網絡購物、移動游戲等新興產業增長迅猛,整體有利于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