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摘要:在社會整體環境逐漸完善,社會水平穩定提升的發展形勢下,會計管理工作愈發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文章以會計委派制度與內部控制制度為探究主體,分析在規范企業經濟活動與會計行為的背景下,二者結合的必要性以及內部控制的優化途徑,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關鍵詞:會計委派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管理
會計委派制度屬于會計管理范疇,其制度內容則主要針對會計行為做出具體規定,以此幫助執行者落實制度并根據制度內容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治理會計信息制度失真現象。但在現實情況中,僅僅依靠會計委派制度并不能遏制住相關經濟活動與會計行為亂象。因此,如何通過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將其與會計委派制度有效結合,以此對企業進行強化管理,提升其在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中的作用,成為相關工作者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會計委派制度在實踐中的問題
(一)企業財會職能受到影響
在會計委派制度下,企業財會人員雖然可降低外部因素干擾,以此提升企業財會信息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其能夠依靠會計委派制度提供的獨立性環境開展相關工作。但在現實工作中,財務人員直接由上級部門進行委任,導致其工作內容具備一定的行政干預性。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財務人員是參與企業經營發展分析以及預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會計委派下的財會人員,其工作內容與企業自身經營內容出現一定的分離,導致其在企業中的經營管理職能被削弱,呈現一定的外部化特性。在市場競爭形勢愈加激烈,時代發展愈發迅速的形勢下,缺少部分財會功能支持的企業,在實現長期經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多阻礙,不利于其保護自身經營效益,這使會計委派制度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矛盾,即規范會計行為,提升會計信息真實性與企業經營發展對財務功能需求的矛盾。
(二)缺乏法律保護
會計委派制度在企業落實到自身內部時,部分企業管理者并未針對其制定具體規定,并且會計委派制度自身法律規定內容尚有不足,導致企業部分財會管理制度內容與會計委派制度內容并不兼容,導致其在企業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削弱了其會計監督職能。
(三)工作成本居高不下
會計委派制度下的相關工作內容,需要較高的政府監管成本以及民間審計資源成本,導致其在防治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同時,無法保證工作能夠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并且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部分工作內容會增加企業經營發展風險。例如,會計委派制下,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將會半公開化或全公開化,為企業競爭對手讀取企業財務信息,獲取一定財務機密內容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受到損害的風險,不利于企業配合相關工作,甚至部分企業出現內部人員“架空”會計委派制下的會計人員。一方面,委派會計難以及時調取有效會計信息,影響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委派會計與企業內部的協調性不足,將對企業自身運轉效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員工對會計委派制難以認同,提升了企業落實相關工作的難度。除此之外,委派會計自身的獎勵升遷制度內容難以合理制定,也是影響會計委派制度在落實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強化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委派制度有效聯系的必要性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企業根據經營發展需求以及自身實際情況所構建的管理制度內容,主要通過整合各工作崗位制度,調整各項工作程序內容,實現企業自我調控。內部控制制度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對企業運轉各環節進行控制。其一,組織機構控制,即企業通過對自身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控制,確保其在企業中能夠保持合理有效的結構與職能設置。其二,職務分離與授權及控制,即企業根據各工作崗位職能,將不具備相容性的職務進行分離,以及針對各級人員進行經濟業務授權的管理控制內容。其三,內部會計控制,其主要通過對財務會計核算與監督內容進行管理,包括會計賬簿控制、會計憑證控制、會計報表控制等。其四,內部審計,即針對企業自身經營活動以及管理活動,結合企業經營發展需求以及相關法律規定,制定標準程序以及手續流程進行控制。除上述內部控制主體內容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還包括人員素質控制、目標計劃控制、財產管理控制等。
基于企業內部制度內容分析,企業結合會計委派制度,建立或完善自身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自身在社會主義市場發展形勢下,必須通過建立或更新內部控制制度內容,剔除部分落后管理工作內容,以此解決在會計委派制度下暴露出的財務人員以權謀私、資產流失、財務控制薄弱等問題,及時延緩并阻止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成效下滑的趨勢。
2.在時代發展推動下,企業必須及時建立或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使其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與調節功能,以此滿足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內容增加,管理跨度提升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要求。
3.相對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幫助企業適應會計委派制度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影響,使其可以在參考會計委派制度的基礎上,針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以及資產流失等現象,及時作出應對,在滿足會計委派制度對企業要求的同時,也能使企業自身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成效。
三、內部控制制度優化途徑
為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完善企業財務環境,在會計委派制度與財務相關法律的交叉管理下強化財務考核可行性,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提升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適應性,確保其能夠對企業經濟活動等產生積極影響。企業具體通過以下幾方面落實相關內容。
(一)凸顯董事會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地位
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決策者,其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為此,應通過強化其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使得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在相對統一的權限范圍內得到落實,同時也可避免企業董事會在整體控制體系中失位。同時,企業可借鑒會計委派制度內容,同樣將企業董事會外部化,使得董事會可以在獨立制度的支持下,更好地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監督。除此之外,企業應針對自身管理內容,將董事會精細化,細化為各個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等,使得董事會可以針對財務內部審計、薪酬獎勵機制、預算控制管理等方面發揮自身監管作用,以此為會計委派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工作,創造有利環境,進而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為企業實現經營發展目標,維護自身經濟效益,保護所有者資產安全完整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