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晶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民經濟對數字城市、綠色建筑、智能化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長。與此同時,社會對建筑電氣與智能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高新技術向建筑領域的滲透,推動了智能建筑的快速發展。這一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并使之成為世界上融合電子、通信、網絡、計算機、自控、傳感器、多媒體等最先進技術的技術綜合體,所以在建筑業中,對建筑信息學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系統運行速度、正常工作速度、節能及能效指標與預期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專業的智能建筑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人員。為滿足現代建筑電力工業對建筑電力的迫切需要及對建筑電力工業相關知識的需求,需要從事產品開發、系統集成、工程設計、設備安裝、施工、監理、房地產管理、電力基礎設施等工作,進行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加強實踐教學一直是各大院校比較重視的問題,但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課程實驗多半都是實驗設備驗證一個理論結果,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綜合性實驗比較少;實踐教學體系開環運行,缺少科學系統的優化機制等[1-2]。為了改變當前的狀況,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改革,在實踐教學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為此提出“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當前,根據各大院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實踐教學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專業實訓項目局限于單一課程范圍內,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創新訓練多處于入門門檻高取得成績難的狀態,大眾化的第二課堂實踐不足;教師隊伍實踐能力不夠豐富;實踐教學體系開環運行,缺少科學系統的優化機制等[3]。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促進“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學質量。
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經費不足
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高等院校也逐漸開展了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通過高等院校自身的資金投入,以及合作企業和政府的資金支持,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已經有了起色,表1 為校內實訓基地物質條件建設情況。

表1 以某高校為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物質條件建設情況
從表1 可以看出,一所高等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是由實訓設備總值、政府財政支持實訓設備總值、合作企業捐贈校內實訓設備總值以及學校自籌資金購置校內實訓設備總值四部分組成,具體如圖1 所示。

圖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構成
從圖1 可以看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其中包括實訓基地硬件實施的購買和布設,以及相關方面教學隊伍的建設[4]。然而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教育經費比較短缺。從2014年起政府對關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設立的專項資金,但是該方面設立的專項資金對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來說遠遠不夠[5]。雖然高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已經有了一些起色,但校內自籌資金有限,政府財政支持以及合作企業捐贈投入資金不足,導致目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達不到建設目標。
2.校內實訓基地軟件與硬件建設不匹配
除了存在以上問題之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還存在軟件與硬件建設不匹配的問題,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只注重硬件設施的建設,關注點投入在實訓基地土地征購、建筑面積整體布局以及基地建設規劃上,在硬件設施方面基本達到了要求[6]。但是在相關軟件方面的建設與規劃還有所欠缺,比如校內實訓教材規劃上、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制定與完善上、實訓教師隊伍建設上以及校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建立上等等,導致高等院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軟件與硬件建設極其不匹配,不利于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功能的充分發揮。
針對存在的問題,各大高校首先需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其次還要合理規劃校內實訓基地軟件與硬件布局,提高對校內實訓基地軟件建設的重視,以此保證校內實訓基地能夠得到科學的規劃與建設,以下對這兩點對策進行詳細說明。
針對目前高校教學資金不足的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高等院校還是需要通過政府財政投入的方式推動實訓基地建設,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擴寬校內實訓基地建筑專項資金的審核通道,并且加強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的監管,保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得到專款專用[7]。其次高校需要開拓更多的合作企業,與當地建筑電氣和智能化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8]。提高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視,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將現有的教育資金更多地用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
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提高對基地軟件建設的重視,合理規劃校內實訓基地軟件與硬件布局。在運行機制方面,需要制定與“一體化”教學模式相匹配的實訓基地運行機制,保證校內實訓基地良性運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需要聘請或者培養一些專業的實訓教師,從而使校內實訓基地可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合理規劃校內實訓教材,按照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崗位群的實訓需求合理安排實訓教學內容,科學編寫實訓教材,促進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實訓課程的有效開展,從而達到設定的實訓教學需求。
培養專業通用人才的專業知識教育,現階段自動化專業更需要面向應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掌握建筑電氣專業的理論知識,具備獨立實踐的能力。結合目前“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實踐教學需求,以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對提高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