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國霞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僅只重視學生的學科學習,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據調查研究如今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而且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因此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不僅有利于改進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也能夠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因此本篇將針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健康教育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
當然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兩方面,第一是身體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這兩方面對于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方面能力培養階段,而且其價值觀念也沒有完全形成,很多高年級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壓力較大,以及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產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班主任以及教師要秉持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心理上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好成長。
一、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同于低年級,有了自己的思想,在教育中,雖然有些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對于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健康教育,班主任是主要的管理者,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針對學生的外在表現出的現象進行教育,并沒有從深入看到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且高年級階段的教師也會過多關注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并沒有對學生的外在行為進行一定的觀察。
2、教育不夠貼合學生實際情況
一些高年級階段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喜歡用一些過于專業化的詞語進行教導,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這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真正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實際的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不夠好。
二、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1、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對于學生而言,只有在學校中真正與教師進行過多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可以更加方便學生能夠及時將自己心中的困擾與教師進行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處于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的位置,因此在教育中可能會對學生比較嚴厲,這就使學生對教師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畏懼感,不敢親近教師,而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 而在教育中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在除課堂之外的時間內,應該采取平和的態度對待學生,放下自己的教師身段,走進學生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動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可以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也可以更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比如交談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日常的生活情況,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其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教師與學生進行了更多的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加信賴教師,更加愿意配合教師心理教學工作。
2、尊重學生
對于高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也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人格。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但是在教學中仍然會存在很多不尊重學生的現象,比如成績好的學生會坐在班級的前排,而且成績好的學生可以擔任班級中的職務。往往都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會受到教師格外的關注,這就使得一些學習成績不夠好的學生慢慢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逐漸演變成心理問題。 那么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思維,能夠重視學生的人格,能夠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教學中不能夠只是過多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班級中的每個學生而言需要平等對待。并且能夠在課堂中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那么在這樣的班級氛圍中,學生的心理也會越來越健康。
3、采取激勵教學方式
實際上對于班級中的每個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在學習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是導致學生的成績存在差異。但是作為教師,不能夠從成績方面去評判學生的其他方面。因此對于班級中的每個學生而言,教師都需要平等對待,關注到班級中的每位學生。當然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可以發現當一個學生犯錯,教師采用激勵的手段會比批評或者是懲罰所收到的效果要更好,因此這也就說明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激勵教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家校合作教育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同樣也不能忽略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家長對于自己孩子的情況,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學生的心理情況不容易被外界的人了解,這就需要家長對學生進行關懷,給予學生來自家庭的溫暖,以愛來感化學生。就需要教師及時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情況。 當然最重要的也是提高家長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一些家長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往往會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嚴格,且對學生都抱有較高的期望,這樣會導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與家長進行交流中也需要讓家長懂得及時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不能夠給學生過多的期望和束縛,應該在生活中更多關心學生。那么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家長講座的形式,讓家長學習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家長會等形式集中向家長匯報學生的表現情況,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學校的表現情況,方便教師與家長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促進家校合作教育效率的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需要值得教師的重視,同時也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學習中的表現情況,大概推測學生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可以及時作出調整。只有學生在心理上排除了各種困難,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那么在學習上才會更加投入。且健康的心理也會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為學生的后期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丁嫄,李雪平.山西省貧困地區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1):140-144.
[2]胡義秋,朱翠英.不同學齡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5(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