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五二
摘要:初中物理主要涵蓋力,熱,光,電,磁,其中力學和電學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中考中占分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左右,很多人就難在這里。而這兩塊知識點的學習時間又是集中在初二下和初三上學期,時間緊,知識點多又有點復雜,這是很多人初中物理卡在這的重要原因,下面就主要講一講力學的具體章節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力的概念;力與運動;壓強和浮力
力學從第六章密度開始到第十三章簡單力學結束,它系統的闡述了力的概念,力在現實中的運用以及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
第六章《密度》是力學的入門,主要講的是質量,密度的概念。第一節講的是質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物理中質量側重與量,即含有物質的多少,而生活中側重于質,要注意質量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不隨物質的形狀,物態,位置變化而改變,在天平的使用中,要注意天平使用前的調節,即底座和橫梁平衡。稱量的過程中要注意“左物右碼”,游碼相當于往右盤加砝碼。取用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要遵循先大后小的順序。稱量腐蝕性物品要在左右托盤中各放一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液體要用容器裝。游碼讀數時以其左側對準的刻度。密度這一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單位。熟練運用密度的公式及其推導式。記住一些常見的物質的密度,知道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與質量和體積都無關,只和物質的種類有關。物質的鑒別主要是根據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不同物質密度不同。第四節是密度的測量,講的是用排水法測不規則物質的密度,要理解并掌握。
接下來的第七第八兩章講的是力學中的基本概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以及力的圖示。然后我們需要注意的力學中的三大力--重力,彈力,和摩擦力。這是我們在學習力學過程中最容易碰到的三個力。把這三個力學好學透,力學基本就沒問題。怎么學,我建議大家從力的產生原因 力的三要素去學習。從力的產生來看,重力是地球吸引產生的,地表一切物體都受重力作用。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公式G=mg,其中g=9.8N/kg,并隨地理位置變化,月球上的g值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地球上兩極也比赤道要大。方向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區別于垂直向下,其作用點叫重心,重心并不是真實存在于物體上的一個真實點,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代表,它可以存在于物體上,也可以不存在于物體上,比如:圓環,球殼,三角尺這些物體的重心就不一定在物體上,重力的重點是大小和方向,難點就是對重心概念的理解。彈力在書中講的較為簡單,從產生來看,它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其大小可用公式F=kx表示,方向與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一致。作用點就在與物體接觸的其他物體上,所以彈力和重力不同點就在于它是接觸性力,不同于重力可以隔空產生(樹上的果子),后面的摩擦力也是接觸性力,在彈力的學習中經常遇到的難題是怎么判斷到底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到底有沒彈力產生呢,因為形變有時無法直接觀察。這里我們可以采用假設法,先假設在彈力存在的情形下物體還能否維持現在的狀態,若能則是,不能則否。注意支持力,壓力,拉力這些也是彈力。摩擦力是這三個力當中最復雜的,它分為動摩擦和靜摩擦,動摩擦中又可分為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其難點在于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學習。從產生角度來看,摩擦力是由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接觸面擠壓下發生了相對運動或者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故其方向是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的,注意相對運動方向指得是兩個接觸面之間互為參照,這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不一樣,如傳送帶上的物體的摩擦力方向,故而摩擦力方向有時會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有時相反,摩擦力有時是阻力有時又是動力,因為它阻礙的是相對運動而不是運動。靜摩擦力的方向是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其趨勢如何判斷呢,也可以借助假設法,假設先撤去外力,看物體如何運動,此時的運動方向即為剛才運動趨勢方向。 再講大小,滑動摩擦力大小記住“兩相關兩不相關”,與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與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所以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去增大有益摩擦或減小有害摩擦。比如運動員在手上涂滑石粉,機械上抹潤滑油等,作用點這在平時并不是重點內容,只需要知道在接觸面上就可以了。
講完了三大力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一重力,二彈力,三摩擦力再其他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再根據力和運動的關系解決力學綜合題。
這兩章是力學的基礎,要多學多記,學好了后面的壓強和浮力才好深入學習。特別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的結合。打好了基礎高級的也就不吃力了。
第九章第十章是前面兩章的強化和深入學習。第九章《壓強》重點在液體壓強。液體壓強的公式采用理想模型法推出,液體壓強大小只和液體密度有關,跟液體質量和體積無關,因此在計算給定液體壓強時候只看深度就可以了,同樣計算液體壓力的時候,由于液體的壓力一般不等于重力,故多數情況根據F=ps計算 這和固體壓強和壓力的算法不同。氣體壓強沒有專門的計算公式,搞清楚托里拆利的實驗原理即可,另外還需要知道大氣壓強與海拔高度的關系,還有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浮力》這一塊其實是力學的綜合。首先要搞清楚物體的受力情況,再根據浮沉條件列出方程。再將阿基米德公式代入即可。解題的關鍵是在于準確判斷出物體的浮沉。方法有二:一 是根據生活常識,比如輪船等常見的漂浮體 二是假設物體浸沒,計算出此時浮力,再與重力比較進而確定浮沉
十一章是從能量的角度闡述力與運動的關系,較為簡單。十二章只要掌握好力臂的做法會運用杠杠的平衡條件即可 滑輪實際上是杠桿的變形也沒什么新意,難點在于機械效率的理解。只要弄清楚機械上具體的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即可,具體可描述為用手直接對物體做功為有用功,克服機械內部摩擦為額外功,人施加于機械上的力做的功為總功。
結語: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愛好永遠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愛好源于對知識的渴望和實際動手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再加上細心的觀察,和透過現象對本質的思考。有了這些,學習物理將會是一件愉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