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逾
預習階段的課文批注是學生對文本信息加工的直觀體現,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文批注,可以讓教師有的放矢,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他們生成新的知識經驗。下面,以《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例,探討基于學生預習批注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剖析:明確核心定目標
《誰是最可愛的人》剛被收入部編版七下語文教材第二單元“家國情懷”,單元導語中強調“涵泳品味”“學習做批注”。
課文有以下四點特質:1.從文體看,這是一則通訊,文中有大量真實的細節描寫。2.從記敘文構思看,三則故事選材典型,反映事物本質。3.從表現手法看,抒情方式多樣,給人一種娓娓道來又酣暢淋漓的感覺。4.從文章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看,志愿軍戰士具有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和美好高尚的品質。
當下的社會大環境并不像以前那樣清澈,不少孩子情感匱乏,戲謔歷史?!墩l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的回歸無疑是一劑良藥,非常適合引導學生去思考: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
因此設定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和品味語言,感受志愿軍戰士有血有肉的形象。2.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診斷:依照學情備重點
學生初讀課文后形成的批注可以提供以下幾點信息:1.學生的興趣面:一般批注較多的段落是學生關注較多、有話可說之處,也將會是課堂生成較多之處。2.學生的閱讀層:從批注的數量和質量,我們可以觀察每位學生的閱讀態度和能力,了解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到何種程度。3.學生的困惑點:學生標注出問號或者批注錯誤的地方,既是學情障礙處,也是教學難點的突破口。
教學重點應聚焦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初讀課文后,學生的批注展現了他們的已知已解:本文介紹了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們的英雄事跡,他們英勇無畏,熱愛祖國和人民。但大部分學生對戰士的形象感知還是比較扁平和單一的,并沒有關注到戰士也是情感豐富的普通人,而中國恰恰是被這些“平凡人”所保護的。
三、聚焦:突破難點巧設計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所有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圍繞“語言運用”展開。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我們可以圍繞學生批注的四個點去重錘敲打:錯誤點、粗疏點、淺顯點、矛盾點。
1.糾正批注的錯誤點
部分同學在批注時是這樣概括課文的:“戰士殺敵、馬玉祥救孩子、戰士吃雪?!鼻皟蓜t概括沒有問題,但第三件事是概括錯誤的。原因就是這些同學混淆了“主要”和“次要”內容,沒有關注這一段著墨最多的是戰士與作者的交談,而不是詳寫戰士如何吃雪。概括方法的欠缺和概括能力的薄弱就是學生的痛點所在。
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情境化提問“請你向學長概括介紹戰士事跡”——教師糾正不當之處——強調概括原則(簡短、準確)——明確概括句式結構“主語加謂語”。對學生做如下引導。教師:第三件事中字數寫得最多的是什么?學生:戰士說的話。教師:請把“戰士說的話”這個名詞性短語轉變成“主語+謂語”,也就是“名詞+動詞”的形式,你會如何轉換?學生:戰士在說話、聊天、談心。
課堂是教師糾錯的重要領地,及時撥正學生的偏誤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擴展批注的粗疏點
課文中記載的“松骨峰戰斗”可謂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在批注時,學生圏畫了戰爭場面描寫的句子,旁批了“大無畏精神”等詞語,但很少有同學從具體字詞展開分析。揣摩語言、推敲字詞是重要的閱讀方法,教師應幫助學生從“結論式批注”向“鑒賞式批注”轉變。
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學生自由品析詞句——教師出示具體段落和字詞——指導學生品味?!斑@支部隊的先頭兵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岡,阻住敵人。”“匆匆”體現任務重時間緊,“很低的、光光的、小”體現據點地勢不利,任務困難重重。“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蜂擁、壓”體現敵人數量多,來勢猛,“摔”這個動作既體現了戰士背水一戰的剛烈,又體現了對敵人的忿恨:死也不會留給你們一槍一炮!“呼呼地”是擬聲詞,凸顯戰士堅韌的意志。
字詞品析可以避免思維的固化,避免標簽式的解讀。學生只有在積極主動的閱讀中、在充分調動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體驗作品呈現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3.挖掘批注的淺顯點
在第二件事“馬玉祥救孩子”里,同學們旁批的是“英勇無畏”的品質。但馬玉祥這樣做是有他的心理基礎的,他在那一刻并不是毫不猶豫地沖進火海的。
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請學生思考,把文中心理活動替換成“我一定要進去!朝鮮人民和我們祖國的人民是一樣的!”可以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馬玉祥在當時對自己的一番叩問,是愛國情感的涌動,是自身責任的堅定,更有著對所有生命的珍視與博愛,具有普遍的反戰意義。
在防空洞里談心的無名戰士,除了學生批注的“樂觀積極、熱愛祖國”的品質之外,他的性格其實也刻畫得相當細膩。“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么就做點什么?!边@句話既是戰士責任心的體現,也包含著自己對未來和平生活的向往:等到日后回歸祖國,“我”也希望能夠幸福地享受安寧呢!
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學生品讀人物性格——學生自主設計朗讀。點評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想象戰士的表情、語氣,有意識地強調重音,讀出節奏。讀出戰士的真誠坦率,讀出自豪感、幸福感、憧憬感。
4.利用批注的矛盾點
戰士們對物質上的獎勵并不在乎,可是他們真的不在乎“名”嗎?如果不在乎,又為何想要那一枚獎章呢?這位同學的批注看上去與文本是矛盾的,但又不是完全錯誤的,個性化的解讀與文本之間的張力恰恰為教學提供了良好契機。
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請在笑之前添加一個形容詞,想象戰士是怎樣的笑。更多的個性化解讀開始涌現出來。有的同學認為這里是幸福的笑,他想象著自己報國立功,榮耀歸家。有的同學想象他是靦腆的笑,覺得他真誠說出自己的愿望,但又怪不好意思的,是一個樸實的人。令我詫異的是,有一位同學添加的修飾語是“無奈”,我感到奇怪,追問她為什么。她的回答令我動容:戰士想到佩戴獎章、順利回國也許只是一種奢望,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都去世了,自己哪能說回就回呢?所以只能無奈地想象一下罷了。
這是一個“課堂意外”,卻又成為一個新的教學增長點。 綜上所述,課文批注應成為學生的課前熱身,應成為教師的備課源泉。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