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泳, 陳明菊, 劉佳月, 章云飛, 彭 超, 程曉彬
(四川民族學院 農學院, 四川 康定 626001)
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Linn.)Nash],又名巖蘭草,為禾本科香根草屬多年叢生C4類草本植物[1],原產于非洲、印度、巴西等熱帶地區,1988年引入我國,在我國的江蘇、浙江、臺灣、海南、四川等地區均有分布[2]。香根草為須根系,根系發達,入土可達3 m深;莖稈粗壯中空,直立生長,莖高為1.5~2.5 m;葉片線形無毛,邊緣粗糙;圓錐花絮,主軸粗壯,小穗無柄呈線狀披針形。香根草的光合能力強,生長量大[3],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氣溫為-15~55℃,年降水量200~6 0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地區均可栽培[4]。
大量資料表明,香根草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因根系發達,穿透能力強,在土壤中呈網狀分布,能固結3 m厚的土層,莖干粗壯,能形成貼近地表的永久性致密綠籬,且既耐干旱又耐水淹,具有很高的水土保持功能,我國農業上常將其用于覆蓋保墑、改善田間生態環境、培肥改土以及促進作物增產[5-7]。香根草莖稈為優質菌草,被制作成草粉培育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香根草根系含巖蘭草醇,還可作為各種香精和化妝品的重要原料[8]。
近年來,香根草的研究集中在種質資源、繁殖方式、生理生態等方面,對香根草在特殊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研究報道較少。甘孜藏族自治州(簡稱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境內的高山峽谷區地形復雜、溝谷縱橫、土壤質地疏松、年降雨量少、植被覆蓋面積少,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因此,干旱河谷地帶引進香根草進行適應性栽培,研究其物候期和生長發育情況,為香根草在該地區進一步合理利用和開發提供參考。
試驗位于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鎮,東經102°10′29″,北緯30°07′14″,海拔1 400 m。該地氣候為干熱河谷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5~17℃,最熱月平均溫度28~30℃,最冷平均溫度5~8℃,平均降水量664.4 mm,日照時數約1 900 h[9]。試驗地土壤質地為礫質粗砂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0.9%,堿解氮含量為89.3 mg/kg,速效磷含量為3.2 mg/kg,速效鉀含量為183.5 mg/kg。
供試材料為2個不同地區的香根草品種,分別為來自浙江杭州的品種XZ和來自江蘇宿遷的品種XJ。
試驗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四川民族學院農學院試驗地進行,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共設2個處理(2個不同品種XZ和XJ),每個處理5次重復,田間試驗小區面積1.0 m2(1.0 m×1.0 m),每個重復為1個小區,小區間設0.5 m寬走道。
1.4.1 播種 試驗前對2個品種種子進行發芽率試驗,結果XZ為89.5%,XJ為90.8%。試驗采取穴播,每個小區播25穴,每穴播15粒種子,待出苗后進行第1次間苗,每穴均勻留5株苗,三葉期后進行第2次間苗,每穴留長勢最佳株,每個小區最后留25株用于物候期和生長發育測定。
1.4.2 物候期 香根草物候期包括出苗期、三葉期、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揚花期、枯萎期、萌發期,出苗期為每個小區從播種到有10粒種子出土、苗高1 cm的時間;三葉期為每個小區有3株苗出現3片葉的時間;分蘗期為每個小區有3株苗出現分蘗的時間;拔節期為每個小區有5個分蘗開始拔節的時間;孕穗期為每個小區有5個分蘗出現孕穗的天數;抽穗期為每個小區出現5個穗子的時間;揚花期為每個小區有5個穗子出現揚花的時間;枯萎期為每個小區有3株開始枯萎的時間;萌發期為每個小區有3株開始萌發的時間。
于孕穗初期觀察記錄每株苗的分蘗數;于抽穗期測量株高,用米尺測定根莖處到莖稈最高處的長度為株高;地上部分和根系重量測定時將整株完全拔出,除去根系中附著的土壤,自根莖處分開,用電子天平分別稱量,保留小數點后2位。測定時每個小區隨機選3株,每個小區的分蘗數、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為3株數據的平均值。
由表1可知,2個品種的香根草均能正常生長,其中來自浙江的品種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略遲于來自江蘇的品種,并且比江蘇的品種提前枯萎,次年也延遲萌發。

表1 不同品種香根草的物候期
由表2可知,不同地區的香根草在甘孜州干旱河谷地區能正常生長。其中,江蘇香根草的分蘗能力(15.32個)、株高(103.25 cm)、地上部分(198.51 g)和地下部分(182.33 g)的重量均高于浙江香根草。

表2 不同品種香根草的植物學特性
大量資料表明,香根草抗沖刷能力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香根草發達的須根系統在土壤中呈網狀縱深分布,能牢固地鎖定土壤;莖稈分蘗能力強,地上部分簇生成叢,地表徑流流經草叢時,可大大降低流速,從而達到減少水土流失的功效[10-11]。因此,香根草的抗沖刷能力和水土保持功能與香根草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長情況密切相關。試驗發現,香根草在甘孜州干旱河谷地區能實現多年正常生長,秋末開始枯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發,在年降水量超過600 mm、生長期不人為澆水的情況下也能形成草籬,根系入土深且生長量大,抗沖刷能力強,說明在甘孜州高山峽谷區可以引種香根草用于坡地和邊坡水土流失的防治。
試驗在不施肥和灌溉的自然條件下完成,而合理的施肥與灌溉將有利于香根草的生長發育。探討甘孜州干旱河谷氣候條件下香根草適宜的栽培技術將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