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藹瑜 李智慧 康冬麗
一、活動背景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涯發展的基本形成期,在這期間,家庭、學校等都會對學生生涯發展目標設定產生影響,因此學校設計和開發生涯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自我了解的能力,初步形成對自身生涯發展的思考與建構。
我校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西村地區,是廣州歷史悠久的老城區,有大型三甲醫院、國有銀行、西村元素創意園等單位,根據學生生涯現狀、時間安排、師生安全,以及活動經費等因素,我們因地制宜探索和開發能讓學生參與生涯體驗的各種資源。
二、活動目的
1.?學生通過訪談、觀察、體驗和實操,對職場環境、職場人物及崗位設置有初步認識。
2.?學生通過對不同領域的比較,加深對不同行業的理解。
3.?學生通過觀察、體驗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活動,對自我能力、角色及職業興趣等方面進行探索,樹立個人理想。
三、活動對象
初一、初二級學生。
四、活動過程與結果
1.?生涯規劃GPS
2019-2020學年,心理科策劃和開設了《生涯規劃GPS》校本選修課程,希望通過生涯認知課程,以生涯理論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讓學生在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中,領悟生涯發展的積極意義。同時,指導學生閱讀名人傳記和參加研學活動,認識不同的職業世界,感知不同職業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初步規劃未來的職業愿景。
(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荔灣醫院參觀體驗。該院醫務科孫科長介紹了醫療系統、醫護人員工作等方面的情況,并引領師生和家長們到各個科室、功能場所進行參觀學習。參觀體驗后,不少學生表示希望自己日后能像醫生一樣,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同時要以成為優秀的人才為目標,設立人生理想,不斷超越自己。
(2)中國工商銀行東風西路支行參觀體驗。該行客戶經理何經理為師生和家長們介紹了理財知識、智能銀行的業務功能、銀行崗位配置、銀行專業人員的職業道路及必備的專業素養等。隨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親身體驗了日常客服經理與大堂經理的工作。參觀體驗后,初一(1)班的楊同學感嘆道,當今時代科技非常發達,沒想到人們沒有帶卡也可以進行交易了。而與小宇宙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互動,更是讓他感受到科技的強大。
(3)西村元素創意園——楊家聲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參觀體驗。該公司設計總監Jackson和人事主管葉主任帶領我校師生和家長們參觀了企業的各區域與部門。Jackson重點介紹了企業概況與建筑設計代表作,在場人員都贊嘆不已。隨后,葉主任介紹了公司文化建設、用人要求、員工福利等,還通過自身職業生涯及企業案例教導學生在學習的關鍵期要用心學習,不負韶華。此外,葉主任還提醒學生掌握基本的職場禮儀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參訪,企業舒適的環境、簡約大方的設計風格和員工們低調務實的工作狀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連三次參訪學習,學生都非常認真和投入,聽取報告后還積極提問,可見對生涯規劃方面的求知欲很強烈。的確,生涯規劃宜早不宜遲,正如初一(6)班劉同學所說:“態度能改變生活,青春要有夢想,要積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Well,我是職場小達人”親職體驗活動
2019年12月,學校號召學生利用寒假時間跟隨父母或親戚前往工作場所進行“親職體驗”,每位學生需參加不少于4小時的體驗活動,嘗試代入“上班族”角色。
體驗后,不少學生認為看上去很簡單的工作,嘗試了幾小時后,完全顛覆了原來的印象,相比之下,學習才是相對輕松的。也有不少家長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體驗后,無論是做家務還是學習,都更積極主動了。顯然,學生們通過勞動,學會換位思考,更能夠體會父母工作和生活的不易。
3.?職場人物訪談
為了更多元化地進行生涯體驗,2019年12月,學校開展了生涯人物訪談活動。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對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職位上工作或工作過的人進行采訪,實際上是一次間接的職業體驗。我們建議學生最好選擇已經工作了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采訪對象,他們的職業體驗越深,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越清楚,對學生而言就越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
4.?校園模擬招聘會
2019年6月,我校與廣州市青年文化宮、西村街道辦事處及西村社工站聯合舉辦了“2019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校園模擬招聘”活動。本次模擬招聘會邀請了必勝集團、廣州酒家、太平洋咖啡、廣州市紅十字會等32家企業,每家企業都安排了面試官對學生進行模擬招聘。
所有學生都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精心設計簡歷、認真了解企業需求、重視個人形象和禮儀,積極參與模擬面試。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對自身的興趣特長、能力和職業傾向等都有了新的認識,希望他們通過今后的學習,取長補短,為日后實現夢想奠定良好的基礎。
5.?生涯supertalk——職場達人線上分享會
為落實疫情防控時期的特殊要求,2020年5月,學校聯合西村街社工服務站,鏈接社區資源,邀請公檢法的行業代表暢談職業生涯,開展職業達人分享線上活動。
他們分別是來自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梁律師、曾任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特邀人民陪審員”姚老師及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陳檢察官。三位達人干貨十足的分享,既滿足了青少年對校外其他知識的涉獵,又激發了青少年對自我生涯進行規劃的動力,促進正向發展。
6.?匯報展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生涯規劃GPS》課程的師生們最大的感受,也是我們生涯教育滲透在系列活動中的意圖。經過一系列活動的實踐體驗和學習,不少學生都有非常多的感悟和啟發,于是在學期末,我們舉辦了個人學習匯報展示活動。學生整理參觀、體驗和采訪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及當時觸動自己的情景,制作成幻燈片,向老師和同學匯報。
生涯,貫穿一個人的一生,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有機會在現實職業環境中體驗,真正地深入了解生涯人物,了解生活中平凡的崗位。他們在過程中發現:生涯探索無處不在,它可以發生在學校專門開設的課程中,也可以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研學雖然結束,但生涯探索只是個起點。對于生涯教育而言,只要學生有生涯意識,一切活動都可以成為生涯教育的“支點”。
五、收獲與體會
1.?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積極心理學、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以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學校開展生涯研學系列活動提供了正面支撐,?充分證明了活動的可行性。生涯研學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探索能力、創新精神及溝通交流能力,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了他們的核心素養。
2.?初步探索學校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通過系列活動,初步探索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探尋生涯教育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有效途徑和操作策略及評價體系,使生涯教育課程能夠持續發展。
3.?豐富了學校生涯教育課程內容。本次圍繞西村地區開展的生涯研學活動豐富了學校生涯教育課程內容,學生通過參與系列活動,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增強了與社會的親近感,樹立了生涯發展意識。
4.?增進了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學生參與活動后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他們對自我的認識變得更加清晰,逐漸學會接納與完善自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問題,擁有了相對合理的自我定位與發展目標。
5.?形成了校本化生涯教育模式。本次生涯研學系列活動,是校本化生涯教育模式的探討和實施。活動成效顯著,深受師生和家長的認可。該活動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寓學于行、行學相長,有效培養了學生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6.?構建新型家校關系。為了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自主規劃人生,生涯研學系列活動邀請家長陪同參與,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也加強了家長們對生涯教育的認識。通過系列活動,家長從緊盯孩子的學業成績,逐步轉變為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自我發展意識提高,學習內驅力增強,學習主動性與日俱增,親子關系有了明顯的改善。因此,生涯研學活動為探索構建新型家校關系的新路徑提供了策略和方法。
六、活動反思
豐富多彩的生涯研學活動,受到了師生的認可和家長的歡迎。但在開展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進行更加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本次生涯研學課程具有綜合實踐課程的基本樣態,應當根據學校生涯教育的總體目標,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本學校、各年級、分學期切實可行的、與學校生涯教育相匹配的研學計劃,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研學活動中逐步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由此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
2.?要繼續挖掘生涯教育資源。廣州市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及公益性服務資源,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挖掘并用好研學活動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生涯教育資源,促進生涯教育和研學活動的有機結合,應是一個嶄新而有意義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