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菲

摘 要:新發展格局下,受人民幣持續升值及國內外資本流轉速度不斷加快影響,中國外貿企業匯率成本壓力開始直線上漲。由此,作為能夠緩減外貿企業匯率壓力的有效路徑之一,人民幣結算被國家及各地政府大力推崇。但從現實角度出發,當前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仍面臨外貿企業自主選擇結算貨幣話語權缺失、資本雙向流通渠道不暢通、金融媒介平臺發展滯后等諸多問題。有鑒于此,為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應借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從深入推進DCEP研發、增強商業銀行服務能力、推動出口產品技術聚能、優化人民幣跨境結算流程四方面著力,逐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
關鍵詞:雙循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結算系統;數字人民幣
2020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發表重要講話,內容主要圍繞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展開。這既是中國順應國內外政治經濟局勢變化做出的關鍵戰略轉型,也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基于“經濟強貨幣強”原則,新發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從而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注入新動能。據前瞻網整理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收付總額同比上漲44%。此外,通過整理中行每年定期公布數據發現,2020年僅第一季度的人民幣跨境指數(CRI)就已達到313點,同比上漲5.7%;人民幣離岸指數(ORI)則為1.38%,同比上漲0.08%。由此可見,新發展格局下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流轉速度及在貿易交易、國際儲備等國際貨幣職能中的影響力均有所提升。但近幾年,全球經濟形勢不斷下滑,國際關系愈加模糊,對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造成了較大壓力。基于此,探討新形勢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臨的問題,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趨勢
(一)結算業務漸趨活躍
一是總額持續上漲。自2009年這一業務正式試點推行以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總額呈現出跳躍式上漲狀態。據《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可知,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為35.8億元;2018年這一數值已上漲至5.11萬億元。這其間,2009-2015年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持續性穩定擴張階段;2016-2018年則是波動式高速上漲階段。另外,據新浪財經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金額突破了6.77萬億元;2021年僅1月和2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金額就高達4667億元。
二是數量不斷攀升。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數量呈現出日漸增加態勢。尤其是2016年后,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加快,中國跨境貿易發展愈發向好,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數量實現質的飛躍帶來極大推力。據中行統計,2018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數量為144.24萬筆,同比漲幅為14.57%。2019年這一業務量持續攀升,突破188.43萬筆。后續在央行大力推動下,截至2020年末,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高達220.5萬筆,同比增長33.4%。從以上結算總額及總量可以直觀看出,近幾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漸趨活躍。
(二)結算結構更加均衡
從發生額結構來看,隨著中國開始著力調整進出口產品比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額結構也朝著合理化方向發展。一直以來,貨物貿易發生額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中都居于主體地位。據中行整理數據可知,2015年貨物貿易發生額為6.39萬億元,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中占比高達80%。但近幾年,通過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的貨物貿易發生額占比已經下滑至75%,同時服務貿易發生額占比也在逐步提升。2018年服務貿易發生額累計達1.45萬億元,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額中占比上升至28.4%;而此時貨物貿易占比已下跌至71.6%,創下歷年來最低記錄。截至2020年末,貨物貿易發生額已下降至4.79萬億元,占比跌落至67.2%。
從收付地域分布結構來看,近些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境外地域結構正漸趨優化。一直以來,中國香港由于區內設有人民幣離岸市場,可以為人民幣跨境流通提供優質基礎和載體,故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所有收付地域中長期居于主導地位(如表1)。據《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香港在人民幣跨境貿易收付額中占比高達55.2%。但通過觀察近幾年中國香港在人民幣跨境貿易收付額中占比可以發現,其比例在逐年下降。2017年,中國香港在人民幣跨境貿易收付額中占比還是53.6%,2019年這一數值已下降至40.5%。截至2020年末,中國香港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收付額中占比已下滑至約36.4%。綜上可見,隨著貨物貿易發生額在結算總額中占比、中國香港在收付地域中占比逐年下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結構正逐年變得更加均衡。
(三)結算系統覆蓋面愈發廣泛
自2015年10月正式啟動以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簡稱CIPS系統)建設日漸完善,同時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覆蓋面也愈加廣泛。據新華財經客戶端統計數據顯示,CIPS系統試運行一年之后,直接參與企業數量有27家,間接參與企業數量累計包含366家,僅覆蓋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2019年末,CIPS系統覆蓋面明顯大幅上漲,直接及間接參與企業數量分別相較2016年上漲約74%和413%。這一年CIPS系統直接參與企業數量為33家,間接參與企業數量累計多達903家,共覆蓋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另外,據搜狐網站最新報道數據可知,截至2020年末,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開展業務的國家及地區已經有242個。由此可見,短短五年時間,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系統就已實現了翻倍增長,覆蓋面不斷延展,人民幣全球跨境支付實現“互聯互通”已是指日可待。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外貿企業自主選擇結算貨幣話語權缺失
跨境貿易往來過程中,結算貨幣可以直接影響進出口雙方經濟效益,而企業議價能力的高低正向決定著結算貨幣自主選擇權的高低。長期以來,由于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型出口產品研發水平較低等原因,中國外貿企業議價能力被極大削弱。具體來看,中國出口產品類型長期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在其中占比一直較低。同時,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自2005年到2020年,一直穩定在30%左右,并沒有顯著提高;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例一直維持在40-50%左右,較為穩定。這種分布極為不合理的外貿出口結構導致中國出口商品附加值和差異化較低,外貿企業不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優勢,國際競爭力極缺。基于此,中國外貿企業在跨境貿易中展開的出口貿易大多以買方市場為主,在貿易議價商談中長期處于劣勢地位,難以為外商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有效動力。
(二)資本雙向流通渠道不暢通
近年來,雖然人民幣在境外存儲量不斷增加,但由于中國資本管制較為嚴格,人民幣在境內仍沒有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這種對外開放程度較低的資本賬戶運作模式,將直接導致境內外人民幣雙向流通渠道受阻,嚴重影響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擴張。據IMF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程度的評估結果來看,當前人民幣在境內尚沒有完全自由可兌換項目,而不可兌換項目有4項。基于此,一旦跨境貿易項目下人民幣輸出額度達到頂點,境外市場投資者在選擇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時將受到極大限制。此外,通過分析中行在2019年對使用人民幣的主要地區及國家開展的市場調研報告可知,境外企業獲取人民幣后,只有9%境外企業會用于投資人民幣產品;14%境外企業選擇持有人民幣存款;78%境外企業則會選擇兌換成本幣。由此可以體現出兩點,一是境外企業只有兌換成本幣才可以滿足企業運營所需現金流,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率仍較低;二是境外與人民幣相關的投資產品較少,境外企業對人民幣持有意愿較低。綜上,當前境內外均尚未形成支撐人民幣流通的完備渠道,嚴重阻礙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擴張。
(三)金融媒介平臺發展滯后
銀行是人民幣結算方式在跨境貿易中推行的重要媒介,以中資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構建完善與否對外貿結算發展有直接影響。雖然近幾年大量中資銀行的金融體系經過不斷改革有了很大改善,但相較于成熟的金融市場而言,部分銀行在發展上仍存在一定滯后性,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形成阻礙。一方面,當前中國國內具有較強國際化程度的商業銀行較為缺失,影響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能力提升。據財經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入圍世界500強的銀行僅有10家;而這之中,排名在世界前100位的中國銀行僅有4家。這充分體現出中國離岸市場發展仍不夠成熟,從而導致可以為人民幣在離岸與在岸市場間進行雙向流動的平臺缺失,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能力較弱。另一方面,當前大多中資銀行運行的清算體系局限性較大,阻礙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據搜狐網相關報道稱,現階段部分中資銀行采用的清算體系多適用于處理一些較為簡單的支付業務,快捷性及便利性有所缺失。因此,傳統清算體系已無法滿足跨境貿易中一些新業務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清算要求,難以適應逐年增長的跨境貿易量,在較大程度上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增添了阻力。
三、新發展格局助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策略
(一)深入推進DCEP研發
數字人民幣(DCEP)即在法定范圍內非現金結算所使用的一種支付貨幣。雖然早在202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就已公開發表聲明指出,DECP研發工作正處于內部測試、優化及完善階段,未來將進一步延展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范圍。但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府部門首次提出要全面發揮國內現有強勁內需潛力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后,DCEP加速推進消息開始頻出。在此基調下,中國應深入推進DECP研發,助力中國企業在跨境貿易中話語權提升。首先,中行應充分利用終端安全存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大力推進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外的試點及研發工作。其次,中行應同境外銀行間積極推進多邊合作,致力于研發“數字貨幣在全球實現普及后,如何有效解決資金國際轉移問題”,進而逐步增強境內外銀行信息資源互通共享。最后,政府部門應鼓勵中國移動支付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逐步擴展人民幣移動支付服務市場。如此既可以加快不同國家間貨幣流轉及匯兌的速度,又有助于構建一個共享、開放的數字人民幣平臺體系,打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良好的支付生態圈。
(二)增強商業銀行服務能力
為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際國內資本雙向流通,需要境內外商業銀行不斷增強自身服務能力,對國內外資本做到“一視同仁”。2020年11月,中國金融學會聯合有關機構舉行了一次關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的理論研討會。結合當前發展局勢及上述會議內容,針對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臨的資本雙向流通渠道受阻問題,中國境內銀行應不斷增強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服務能力。首先,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應加快“走出去”步伐,助推人民幣實現雙向自由流動。在發揮良好帶頭作用的同時,要持續優化自身在跨境貿易中對于境外人民幣的服務,致力于成為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及融通主渠道。其次,境內商業銀行可利用海外并購模式,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并購或參股海外銀行不僅能降低運營風險,還能為境外企業有效使用人民幣清算提供極大便利。最后,境內外中資商業銀行應遵從外貿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實際需求,建立一個可供人民幣雙向流動的跨境“資金池”。
(三)推動出口產品技術聚能
國際服務市場與產品市場的大循環可以為中國出口加工企業帶來先進生產技術與經驗,從而助推跨境貿易交易中出口產品技術聚能。且依據格拉斯曼法則可知,跨境貿易中買方選擇結算貨幣時,面對同質性且附加值較低產品,通常選擇國際上通用貨幣進行結算;面對異質性且技術含量高產品,通常會選擇出口國貨幣進行結算。有鑒于此,中國應多措并舉升級出口產品技術,以不斷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在政策層面,有關政府部門應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對一些高科技型外貿企業提供適當政策傾斜,例如稅收優惠、參政補貼政策。在社會層面,各地政府應積極倡導大眾創業,不斷加大對一些優質科技出口產業的宣傳力度。另外,各地政府應基于實際情況,探索及推廣本區域優勢產業。例如,就中國廣西地區而言,當前越南出口廣西的產品中,大多為初級、低附加值產品,且多為美元結算;因此,廣西地區的出口產品未來應大力向價值鏈上游攀升,當地政府應著力推動廣西地區產業升級。
(四)優化人民幣跨境結算流程
2021年2月4日,為助力國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誕生,中行協同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結合《通知》內容,總結出以下進一步簡化人民幣跨機構結算流程策略,為境外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提供動力,緩解金融媒介平臺發展滯后問題,助推跨境貿易人民幣計算。首先,完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重點監管名單構成機制。中行應同有關部門對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重點監管名單的認定標準及時進行更新,不斷優化名單形成制度及流程,為中國外貿企業發展提供業務支撐。其次,推進單證審核向電子化升級。中國境內銀行可允許外貿企業提供紙質或電子形式收付款指令來代替傳統單證審核模式,同時也要限定相關企業提交的收付款指令需滿足國際公認申報要求。最后,優化跨境貿易項目下人民幣集中收付流程。有關政府部門應支持一些跨國企業依據自身所需,在異地開設人民幣結算賬戶,用以辦理經常性跨境貿易項目下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集中收付業務。▲
參考文獻:
[1]鄧富華,楊甜婕,霍偉東.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基于資本賬戶約束視角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20(6):160-174.
[2]王廷勇.雙循環”視域下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的潛力、挑戰及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21(3):23- 26.
[3]騰訊網.美元霸權地位或將不保為什么大多數石油國選擇人民幣來結算石油[EB/OL].https://new.qq.com/omn/20210314/ 20210314A007QT00.html.[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