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笑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形成的過程。因此,對于低年級數學教師而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一項尤為重要的教學任務。
一、善于傾聽
上課聽講能力的強弱,是決定學生接受新知識多少的首要因素。低年級學生大多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意志力和自覺性相對較差,因此在課堂上,老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培養的就是專心聽講的習慣。
(一)聽老師
在筆者看來,學生能否認真傾聽的前提,取決于老師教學的方式方法。例如,當老師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可以隨機要求學生進行復述,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可以適當地對其進行表揚,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其他學生來說,又是對這個知識點的再一次鞏固。如果學生答得不對,也沒有關系,對他而言正好起到了一個提醒他接下來認真聽講的作用。此外,由于數學內容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兒語話和充滿趣味性的語言,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語調,制作精美的課件等等,都是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方式。
(二)聽同學
除了能夠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有著相似的知識基礎,年齡也相近,帶著差不多的理解能力進行交流,也許更容易產生共同語言和共鳴。然而,急于表現自己是低年級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因此,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幕: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并從眾多高舉的小手中選出一位同學時,緊接而來的是一片嘆息聲。這樣的“心理落差”往往會影響他們對接下來同學發言的傾聽。為此,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采取開小火車之類的游戲方式,讓多位同學復述這位同學的發言,久而久之,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二、樂于思考
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從低年級抓起,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
(一)精心設疑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級學生還不具備很好的思維能力,因此,很多老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很容易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地依賴這樣的教學模式,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時變得不愛思考、不會思考。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適時地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角的特征,就會使其陷入被動而機械的接受之中,失去思考的權利。為此,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與教學環節相關的問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展開思考:“既然我們把這些圖形都稱為角,那么它們一定有著什么共同的特征。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共同的特征嗎?”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此外,我們還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提問,樂于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與想法,為他們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這樣,學生漸漸地就會真正地學會思考,變得樂于思考。
(二)及時鼓勵
美國一位著名兒童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學生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歡被稱贊、嘉許和鼓勵,而禁止、懲罰、抑阻等卻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面對著一群低年級的學生,老師的鼓勵定會讓他們瞬間充滿學習動力。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拿起放大鏡”,找到切入點,及時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對學習產生信心,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更大的思考熱情,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思考。
三、積極發言
“說”是語言表達的主要形式,是學生思維學習的重要外在表現。培養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反饋學習信息,能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接下來的教學措施。
(一)敢說
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此,在班級中,總有那么一些膽大敢說的學生,當然也不乏膽小怕言的。針對這些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老師可以采取不同的培養方法。例如,對于那些敢于發言的學生,可以及時給予表揚,以讓他們保持積極發言的學習狀態。對于那些不太敢發言的學生,老師可以適時地向他們投去鼓勵的目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期待,以此給予他們發言的勇氣。
(二)會說
低年級學生知識面較窄,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很多時候,數學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一些數學問題,很多學生都能在自己本子上寫出正確答案,而當老師請他來說想法,說說是怎么得到這個答案時,有些學生卻不一定能正確地表達出來。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說”的培養。例如,在《9加幾》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說,注意說話的完整性,接著將學生形象思維的過程進行板書,讓學生看著板書再次完整地表述計算過程,最后脫離各種模式,讓他們看著算式就能直接說出計算過程和得數。
總而言之,雖然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也比較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