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楠
培養驗算意識是培養學生驗算習慣的第一步,而內化的意識必須用有效的方法來培養,才不會浮于表面。隨著學生進入小學數學的中高段,驗算成了保證計算準確率的重要一環。在多數數學課堂上,驗算意識的培養是明顯弱于驗算方法的教授的。驗算方法固然重要,但失掉了驗算意識這片“土壤”,驗算方法也只能是“無根可扎”。反思并總結筆者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驗算意識的培養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榜樣示范,滲透驗算意識
(一)教師的榜樣作用
掌握驗算方法是學生進行驗算的基礎,而教師在教授驗算方法的同時,一定要通過板書對驗算意識進行滲透,這是教師榜樣作用的體現。例如在初學驗算324-108=216時,教師如果只是口述“被減數-差=減數”進行驗算而不板書的話,部分學生知道用減法來驗算,但對用“被減數-差=減數”這一方法來驗算往往是一知半解。這部分學生在驗算時會用216-108,認為只要是做減法用大數減小數就行了。歸根結底,這部分學生對驗算的算理“被減數-差=減數”沒有理解和掌握,驗算意識也很模糊,胡亂驗算了一番,根本起不到驗算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此題驗算時,教師不僅要教授驗算的方法,而且要及時清晰地板書,若能根據“被減數-差=減數”這一知識點板書“324-216=”并列豎式驗算的話,就可避免讓學生走入誤區,更重要的是滲透了驗算意識,讓學生可以模仿教師進行驗算。對驗算過程的板書既可以告訴學生這類題需要驗算,還能讓學生知曉用怎樣的格式去驗算。例如在講解解方程時,教師既要板書解方程的過程,同時也要板書方程驗算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能直觀地通過此驗算過程體會“把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它能使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這個未知數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這句話的意義,而且能通過板書了解方程驗算的格式,深入滲透了驗算的意識,做到有章可循、有條不紊。
(二)學生的榜樣作用
在課堂上,很多教師會利用展示臺展示學優生的作業,請他上臺講述解題過程,并適時地加以點評和指導,希望其他同學效仿和學習,這就是學生的榜樣作用。在驗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全班范圍內或者小組內充分發揮學生的榜樣作用,使之成為小老師,實現由師生互動轉變為生生互動。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提高學生學習驗算的興趣,滲透學生驗算的意識,同時它又有別于直接把學優生與學困生的作業進行對比這種教學模式,能很好地保護學困生的隱私,不會讓其產生自卑心理。如若在課堂上適當地增加一些評比或積分機制,學生驗算的積極性就更能被調動起來,榜樣作用也會愈發凸顯。
二、巧妙對比,提高驗算意識
(一)學優生與學困生的作業對比
對比學優生與學困生的作業,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這可以讓學困生在對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通過對比可以向學優生學習。例如:在驗算123×5時,學優生和學困生都選擇了逆運算法進行驗算。通過對比用積(615)來除以5的豎式驗算過程,學困生發現自己的十位商錯了,導致驗算出來的商和123不一樣。學困生在自己發現問題并找到錯誤原因以后,立刻進行了糾錯,通過又一次檢查保證了驗算的準確。在學困生沒有能力自己發現自己錯誤的前提下,通過學優生和學困生驗算對比,能提高學困生驗算的意識,讓學困生在糾正自己錯誤的同時,收獲成功的喜悅。不過在對比過程中,也會出現個別學困生自己直接抄襲學優生驗算答案的情況,一旦出現此類問題,教師應當及時干預,避免讓學生養成一種剽竊他人答案的習慣。
(二)學優生與學優生的作業對比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有木桶效應的心理暗示,注重對學困生基礎的鞏固,卻忽視學優生在課堂上的發展。優生與優生的驗算對比能讓優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調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同時能在他們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的意識,有效地激發學優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豎式計算159+161這一題中,學生可以利用逆運算法列豎式驗算,用之前計算出來的和減159看最后的差是否等于161,或者用之前計算出來的和減161看最后的差是否等于159;也可利用加法交換律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161+159)再計算一次,看兩次計算的結果是否相等。通過不同學優生的驗算方法的對比,提高他們的驗算意識,能使驗算方法多樣化,同時能建構起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和加法交換律兩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化了學生對驗算方法的理解。
三、個別輔導,強化驗算意識
課余時間,針對班上個別驗算習慣缺失的學困生,我采取“查明原因、驗算強化、分段突破”的方法讓他們形成驗算意識。計算能力較差一直是阻礙學困生成績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如何讓他們找到自己計算的錯誤,使其真正明白驗算的必要性,是提高其計算能力的第一步。例如學生在計算567-469時,算出來得差是102。教師直接提示他個位上是7-9而非9-7,如此學生能很快判斷自己的計算不對,因為差的個位不可能是2。通過末位判斷法等一些小技巧,能讓學困生第一時間找到計算錯誤,但他的第二次計算、第三次計算是否正確呢?這里必須對每一次計算都進行嚴格的檢查,驗算便成了找出計算錯誤的“殺手锏”。
當然,學困生要想熟練地運用驗算,首先要掌握相應的驗算方法。針對不同類型題目的驗算,我對學困生采取了分段突破的方式,從四則運算到四則混合運算,再到解方程、解決問題(一題多解型)等題型的練習,讓學困生層層遞進地掌握不同的驗算方法,真正嘗到了驗算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