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景彬
【內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利用融洽的情境、心理疏導等活動去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產生更多情感體驗的教學理念,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初中班主任可以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與學生相互理解,那么必然能激發出學生的理解、尊重之心,讓學生主動約束自身言行,從而有效改善師生關系,為實現有效管理做準備。本文將結合我的管理經驗,介紹班主任應該如何通過情感教育去組織并推進班級管理活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情感教育班級管理實施方法
從人們的常規認識來看,初中生是最難管教的一批學生,這是由初中生的成長特點所決定的。其一,初中生正處于人格獨立意識逐步變得強烈的成長階段,身體素質也逐步發育成熟,他們渴望受到師長尊重,自尊心開始變強,不能接受他人一直否定自己、批評自己。其二,初中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個人隱私意識都會逐步變得越來越明顯,他們愿意嘗試,渴望通過真實經歷獲得成長,不愿意被動聽從他人教導,尤其是當家長表現出強勢、過度干預的姿態時,會讓學生感到個人權益被侵犯,自然便會反抗,有時候會產生一些過激行為。因此,面對初中生,班主任不僅不應該采用強制性管理策略,避免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反而應該重視情感教育,與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情感共鳴,獲得學生的理解,與學生以心換心,用真情打動學生。
一、換位思考,表現出理解與包容的姿態
要想順利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實施情感教育,那么初中班主任就必須要與學生換位思考,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明白學生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從而制訂出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班級管理計劃。對此,初中班主任要客觀分析學生的成長軌跡、成長經歷,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相處,以和諧的態度去陪伴學生,始終對學生表現出包容、理解的態度,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據此贏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打心底里產生安全感,從而順利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為人文管理做準備。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那么根本無法理解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為了真正理解學生,我在教室的四個角放了涂鴉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而且寫作內容可以涵蓋很多,比如學生的心情、學生的理想追求、學生對課外興趣活動的看法抑或者是自己的煩惱等。每每讀到這些紙條,我就在腦海中想象學生的想法,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而且也會抽時間與學生面談,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讓學生盡情宣泄自己的情緒。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小A在涂鴉本上畫了一個哭臉,沒有任何文字,我猜測他遇到了一些困難。于是,我先從小A的考試成績與日常學科練習檢測入手,發現小A的成績是比較穩定的,暫時排除了小A因成績感到難過的可能性。后來,通過觀察,我發現小A近期開始獨來獨往,與平常喜歡三五好友成群相伴的狀態不同,猜測他在同伴交往方面遇到了問題。于是,我就抽時間與小A面談,小A的闡述也證明了我的想法。
原來,小A一次不經意間聽到了其他好友對自己的評價,一些負面的說法讓小A很受傷,也因此開始與朋友慪氣。為了了解事情真相,我就與其他當事人溝通,讓小A躲起來聽著我與這些同學的講話。這幾個學生承認自己確實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詞語,但是也盡量完整地復盤了當日的說法。原來,因為小A雖然為人熱情,有時候會讓其他同學產生負擔感,不好意思拒絕小A,因此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很喜歡小A,尤其是當發現小A不再與他們親密之后,他們才發現原來小A是這個小團隊的“強力膠”。這番說法讓小A產生了很多想法,他沒有立即與同伴和好,而是反思了自己,還與同伴一起承諾,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說出來,不要將心事藏在心里,大家一定要真誠、友愛,彼此信賴。
但是換位思考真正做到卻非常困難,因為如果班主任無法認同學生的情感,那么很難真正理解學生。這里所說的認同學生的感受,并不是指認同學生的行為,因為學生經常會出現錯誤行為,但是有時是一些無意之舉,如果這時班主任對學生過于嚴厲,那必然會傷害學生的心理,反而會將學生推得越來越遠。對此,我就嘗試應用了認同感受工具,即當我看到學生遇到某個問題時,會以不多于兩次的提問去詢問學生的心事,如果幸運猜對學生的煩惱,那么便可打開學生的對話閘門,會讓學生主動展現自己的心理活動。但是,如果無法親近學生,那我也會真誠地告訴學生:“你能說出來心事嗎,我很希望能幫到你。”在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心理感受時,我絕不會打斷學生,而是會非常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心里話,也絕不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批評學生,而是會盡量保護學生,由此獲得學生的理解與依賴,與學生做朋友,以便讓學生順利實現健康成長。
二、寬容學生,尊重學生的成長需求
在很多情況下,寬容與忍讓要比規則更有效,尤其是面對初中生,他們本身就正處于樹立穩定價值觀的關鍵成長階段,如果總是接受“棍棒”敲打,那么學生的內心也有可能會慢慢變得堅硬,甚至會讓有些學生誤入歧途,影響其一生。但是,當學生犯錯時,如果初中班主任能夠展現出足夠的包容心,寬容學生的不足、缺陷,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不足、缺點,但也同樣有優點、長處,那么學生的心性便會慢慢變得成熟,既不因個人特長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也不因個人不足變得自卑無措、妄自菲薄。如此,才能讓學生漸漸形成健全的個性,使其珍惜學習機會,主動汲取智慧、學習他人身上的特長與優勢。
小B是一個存在很多問題的學生,最令人苦惱的便是好動,總是在課堂上違反課堂紀律,而且屢教不改。有時候,雖然小B看著在安靜聽講,但是走到小B身邊卻可以發現,小B一直在抖腿、轉筆,有時候還會偷偷看漫畫。由于屢次說教都不管用,所以我便暫時停止了對小B的說教,開始思考其他的育人方式。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小B因為個人失誤,碰倒了教室內的清掃工具,一下子便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那一刻,小B顯得十分窘迫,尷尬地立在原地。這時,我就直接走到小B的身邊,告訴他不要緊,與小B一起將清掃工具撿起來放回原位,還輕輕拍打小B的背部,耐心安撫著小B的情緒。正是因為這一次,小B突然就發生了改變,他會盡量控制自己的舉動,也不再總是敷衍應付我的說教。
如果當時,我沒有包容小B的無意舉動,而是指責小B,那么顯然會傷害小B的自尊心,而這也必然會影響師生關系。趁著小B的事情,我就對著學生說道:“我們每個人都會犯下很多錯誤,老師希望可以包容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彼此包容、包容教師,因為包容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它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成長為有著寬廣胸懷的好人。”實際上,生生摩擦非常普遍,如果學生無法寬容彼此,那么很有可能會失去一段珍貴的友誼,而寬容與彼此諒解卻可以讓學生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是非常有效的交往法寶。于是,每當學生產生人際交往矛盾時,我會提醒學生冷靜下來,不要趁著一時之快去傷害自己的好友,而是要真誠地愛護彼此、保護彼此。
三、關愛學生,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
關愛教育在近些年來飽受關注,陶行知先生也以“愛滿天下”的思想強調了關愛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本做法,也是融洽師生關系的必要策略。每個人的成長都應該伴隨著愛與包容,學生得到的愛足夠多,那么內心的滿足感便會越強,而這就會直接成為學生內心的勇氣,讓學生變得樂觀與幸福。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對任何學生都要一視同仁,以便通過關愛教育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有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每一個學生都值得被愛護、被愛惜,而我也會始終真誠地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愛的驅動下漸漸成長起來。班內有很多學生因為對未來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走哪條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偶爾會發出感慨之詞,雖然頗有“少年強說愁”的味道,但是我卻認真對待著每一個學生,傾聽著學生內心的煩惱與憂愁。有一次,我們班有一個學生連續兩天都悶悶不樂,問其原因,才得知原來這個同學的姐姐近期要離開家鄉,到外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看到姐姐因為距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感到興奮,這個學生的心里非常羨慕,甚至有些著急,渴望自己也能向姐姐一樣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學生講述自己的心事時,我一直耐心地傾聽,時不時點頭示意,用眼神鼓勵學生繼續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講完了自己的心事后,我反問學生想要做什么。我還告訴學生,追求夢想不在于年紀、地區,只要心中有夢想,踏踏實實地為夢想努力,那么我們的內心就一定是豐富的、安心的,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
對每一個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愛護方式。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他不能接受任何類似于憐憫、同情的眼光,而這會讓其誤會他人的好意,所以該學生的人緣并不好,許多同學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為了幫助這個學生,我曾經私下與學生談話,坦誠地看著學生的眼睛,讓學生明白我并不是因為可憐他才讓他挑戰自我,而是真心希望他可以過得快樂。通過此次嘗試,學生發現我對他的態度是極為尊重的,甚至將他看成是一個成熟的個體,這一認知讓學生感受到了快樂,所以學生也能坦誠地分享自己的過往經歷,我也明白了學生是因為特殊的家庭環境才會如此。但是,我依然認真地告訴學生,要嘗試接受他人的好意,但是并未強迫學生接受我的建議,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做決定。
總之,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初中班主任要主動實施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情感與人格發育狀態,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賞識學生,為學生筑造一個幸福、和諧的班級環境,據此喚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讓學生自覺投身于班集體建設活動中,使其自覺遵守班級公約、道德約束。
【參考文獻】
[1]劉鳳.初中班主任運用心理疏導法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107.
[2]李坤鳳.把愛的陽光灑向每片綠葉——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體會[J].昭通學院學報,2017,39(S2):152-154.
[3]王千惠.“和諧與信任”是班級管理的“法寶”——談班級管理[J].教育現代化,2017,4(41):96-97.
(作者單位:東營市勝利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