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等逐漸被提上經濟發展的日程中,低碳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浪潮。在此背景下,低碳旅游、綠色旅游等被社會普遍關注。將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融合,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有利于建設長期有效的生態文明,促進形成全新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诖?,文章主要分析了低碳經濟背景下旅游經濟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闡述了旅游經濟低碳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此提出了促進旅游經濟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旨在為實現旅游經濟的低碳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旅游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旅游經濟;低碳旅游;發展路徑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放松身心、體驗生活、開拓視野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旅游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旅游開發對自然環境的開發、使用等過程中存在著環境污染、自然破壞等問題,造成了生態危機。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提出,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抓住綠色轉型的重大機遇,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在此背景下,旅游經濟作為強有力的經濟類型,需要融合低碳經濟發展理念,推動旅游產業綠色化
建設。
一、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相關概述
1.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來的,主要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眾多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把控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并舉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隨著今年兩會中“碳中和”、“碳達峰”的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低碳經濟下,低碳技術得到廣泛關注,借助清潔煤技術、二氧化碳捕捉與儲存技術等來中和并分解碳化合物,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技術支撐。如何實現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長的目標,最終完成各類經濟與生態保護雙贏,成為經濟社會建設的新風向標。
2.促進旅游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意義
旅游經濟與低碳經濟融合發展的可行性,與二者的互聯互通有關。一方面,二者都是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發展的重要經濟類型,二者在本質上關于綠色發展是站在同一立場的。另一方面,低碳發展為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指引,旅游經濟講究生態宜居、環境和諧,這需要靠環境保護來實現。因此,促進旅游經濟的綠色低碳化發展具有現實價值和重要意義。一是促進旅游經濟轉型升級。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能帶動當地的就業和餐飲業等發展,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自然資源不斷耗竭,生態環境被破壞,旅游經濟發展的依托正在逐漸喪失。將低碳經濟發展理念融入到旅游經濟中,能夠推動旅游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能源的節約,促進旅游產業向集約化、高端化、技術化發展方向轉型升級。二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旅游經濟能夠得到發展的來源是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人們在旅途中得到自然風光給予的精神慰藉,旅游經濟得以發展起來。在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能夠穩固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的互惠關系,改變了傳統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突破傳統旅游產業的局限性,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二、低碳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改善旅游環境,提升旅游體驗
隨著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的不斷融合發展,旅游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人們能夠從旅游中獲得的滿足感、體驗感、幸福感會得到顯著提升,這有利于旅游經濟的長效發展。低碳化發展倒逼旅游產業進行自身升級,最明顯的就是基礎游玩環境的改善,環境的優化會提升景區在游客中的口碑,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同時提升重游率,最終實現景區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有更多資本投入到低碳化建設中。如此,旅游經濟的低碳化發展形成穩定的螺旋式上升階段,旅游環境同旅游經濟一起,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游客的體驗感也得到極大的滿足,獲得了身心愉悅的享受。
2.加快產業演進,促進技術更新
高能耗與低產能往往是緊密相連的。對于旅游經濟而言,那些耗能大的項目、技術等不被淘汰或更新,就無法提升旅游項目的產能,更無從談及旅游經濟的長遠穩定發展。低碳經濟的日益普及,會推動旅游產業對能源供給方式進行調整,將傳統能耗方式向潮汐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方式進行轉化,實現能源供給的革新。此外,低碳旅游在遏制一批項目發展的同時,也會倒逼旅游企業開發新項目,景區發展變得愈發多元化,旅游、休閑、養生等綜合一體化旅游方式會得到青睞,“智慧旅游”得到支持,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旅游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3.高耗能項目被取締,景區面臨轉型危機
低碳經濟要求旅游經濟對其中高能耗的項目進行整改,但由于整改成本過高,旅游企業一般會選擇重新建設。對新項目的選擇和景區布局的設計,會直接關系到景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影響景區的轉型升級。特別對于大型觀賞型項目的設計,其中會涉及一些煙花、禮炮等高污染表演,這與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背道而馳,需要對其進行替換和整改,同時又要保持項目的觀賞價值,需要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旅游景區根據地方人文特色、風俗習慣等進行節目、項目的編排與布設,能否在滿足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個性化發展,是轉型的重中之重。
4.技術應用模式有待研究,景區建設經濟成本增加
目前,關于低碳技術在旅游經濟中的應用缺乏實踐經驗,多停滯于理論研究層面,可以直接部署的應用模式尚未形成。具體來說,低碳技術具體應用到哪些方面能夠帶來旅游景區經濟效益最大化、能源消耗簡約化、環境保護優質化是一個仍有待細究和探討的問題,低碳技術的具體應用需要“以點見面”,不能得到迅速普及。低碳技術引進旅游景區無疑會顯著增加景區建設的經費成本,由于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較高、應用的基礎設施有要求等,需要景區在多方面進行投資建設,很容易導致其陷入資金周轉不周瓶頸,最終影響整個景區的正常運轉。
三、旅游經濟低碳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綠色低碳旅游意識淡薄
有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有接近九成的消費者在制定旅游計劃時,主要從經濟角度進行考量,而非環保角度,總體來說,人們在旅游方面的低碳環保意識有待加強。一方面,很少有消費者能夠將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聯系起來,其在參與旅游活動時,很難意識到自己在出行方式、飲食方式、居住方式的選擇上會有影響旅游經濟的綠色發展,也無法及時、準確研判自己的行為是否在非低碳行為范疇中,是否會影響綠色生態文明建設。另一方面,有將近五成的消費者認為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是相互沖突的,如果選擇低碳旅游的方式,則其在旅游中的放松感、愉悅感、舒適感等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法得到滿足,失去了其實施旅游計劃的意義,潛意識里排斥綠色低碳
式旅游。
2.景區開發帶來環境污染
目前,旅游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提升。為發揮旅游經濟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具備一定自然資源優勢或其他相關優勢的地區紛紛參與到旅游產業的建設中,大力發展當地的旅游經濟。在開發景區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環境污染問題。首先,部分開發商缺乏環保理念,可持續發展意識淡薄,為了實現短期經濟利益訴求,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旅游景區的開發與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的破壞。最后,在旅游景區的建設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若處置不當,隨意丟棄,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二次破壞。再次,大型娛樂設施在景區內的建設愈發火熱,這些娛樂游玩項目的開發,增大了生態系統進行自我修復的負擔,對當地既有的生態資源造成破壞。
3.能源消耗問題與日俱增
旅游經濟的發展涉及多項內容,諸如出行、飲食、住宿等,是一項復合型的經濟類型。其中,對于交通出行方式的選擇,是影響旅游經濟能源消耗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對于出行方式的選擇集中在自駕、打車、飛機等類型上,這些交通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較高,特別是飛機這種交通工具,即使是短途飛行,也會產生超過同里程鐵路三倍的碳排放量。旅游公司為了提升顧客的舒適度,創造長遠的經濟效益,也往往會選擇飛行這種交通方式,給旅游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帶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景區內交通方式的設置也存在著能源消耗問題。隨著景區的開發,景區游覽面積越來越大,觀光巴士被納入到景區中。觀光巴士長期處于工作狀態,會對景區內的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顯著增加景區內的碳排放量。
4.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不足
對于旅游經濟而言,要想實現低碳發展,離不開對低碳技術的廣泛應用。但縱觀旅游產業應用低碳技術的整體情況,存在著很明顯的應用不足的問題,掣肘旅游經濟的綠色低碳化發展進程。從技術研發的角度來看,我國旅游產業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仍顯不足,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針對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高能耗環節,關鍵低碳技術開發不到位,更無從談及其應用實踐,制約了旅游經濟的低碳發展。從景區開發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方式等方面應用低碳技術的力度有待深化,開發商為節約建設成本,往往會選擇應用最低檔次的低碳技術以應對相應的檢查,而低碳技術在實際操作中還會存在很多偏差,進一步降低了低碳技術的實際效能。
5.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強
隨著旅游經濟的日益繁榮,要想實現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并行不悖,需要加大對綠色旅游的宣傳力度,重在旅游人才隊伍的建設。不論是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還是低碳目標的實現,人才都是重要支撐。從橫向來看,目前的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面略顯狹窄。旅游產業的人才培訓主要圍繞景區介紹、歷史梗概、人文情懷等方面展開,關于低碳經濟、綠色環保、生態保護、綠色旅游等相關內容的培訓不到位,導致旅游工作人員在引導游客綠色低碳旅游方面的能力不強。從縱向來看,旅游產業人才對低碳經濟與旅游經濟相互關系的認識有待深化。關于低碳旅游,不是簡單地向游客推薦綠色的出行方式、選擇綠色的消費方式、參與綠色的宣傳活動等,而是重視觀念的傳遞,依靠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具備低碳理念,并參與到低碳旅游的實踐與宣傳中。如何以專業知識傳遞綠色旅游,是旅游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長期課題。
四、低碳經濟視角下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1.重視低碳旅游理念的宣傳
要從根本上實現旅游經濟的低碳化發展,需要從意識形態入手,通過在社會上宣傳低碳旅游理念,形成廣泛的低碳環保意識,促進旅游經濟與低碳經濟并行不悖。從政府層面,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詳細周密的頂層設計,將低碳旅游宣傳目標下發至各個地方單位,在各機構單位的協同中,實現低碳旅游理念宣傳的最大效用。從景區層面,各個景區在開展日?;顒訒r,要避免出現鋪張浪費的情況,通過對景區的低碳化布置,做好低碳環保旅游示范,并積極對游客進行宣傳教育,從細節處入手,幫助游客認識到并改正旅游中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從企業層面,可以重點開發一些低碳環保的旅游方案,通過對消費者推薦該類型的旅游路線,降低團體旅游產生的碳排放量。
2.強化旅游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學合理的旅游管理制度是落實旅游經濟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對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活動進行有條不紊的管理和監督。一方面,政府部門加強對低碳旅游的管理與認證工作,由專家、研發機構、企業等共同參與,就低碳交通、低碳景區、低碳住宿等制定明確的通用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對旅游各項設施進行評分定級,通過評定結果的公示,鼓勵各景區、各單位主動參與到低碳旅游建設中。另一方面,制定關于低碳旅游的獎懲制度,對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對低碳技術或新能源等使用效能良好的企業,進行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鼓勵該類型企業的優先發展,培養一批旅游業內的良好示范帶頭企業;對于碳排放量超標的企業,根據超標等級,實施相應的懲罰,如收取碳處理服務費等,敦促其改進發展模式。
3.進行旅游景區項目的創新
進入低碳經濟發展新時代,旅游景區中能耗高、碳排量大的項目會逐漸被取締,景區可能會面臨著旅游項目單一化、重復化的問題。旅游景區要想實現長遠發展,需要對景區項目做出積極調整,引進和創新個性化、低碳化旅游項目。目前,旅游景區的項目類型以觀賞型為主,在對景區進行布設時,如果缺少創意和特色,就無法吸引游客“故地重游”,不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對此,旅游景區可以合理設計景區的布局,通過融合觀賞型、參與型、體驗型等項目類別,提升游客對景區“意猶未盡”的樂趣,提高重游率。此外,景區在項目建設前需要對市場進行定位,根據市場定位和未來產業布局要點,分析主要消費群體的特征、需求、喜好等,科學設置綠色旅游項目,提高項目建設的有效性。
4.優化旅游交通出行的規劃
交通和住宿是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能夠影響消費者的旅游體驗,還關系著旅游經濟的發展。其中,交通出行方式的選擇也是產生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需要對旅游中的交通布局進行管控。一方面,對私家車的流量進行限制,根據當地的碳排放要求,公示單雙號車牌號限行準則,特別對于車流量較大的景區周圍,進行預防式疏導和分散車流量。另一方面,由政府帶頭,由企業參與,開設旅游專線列車,便捷景區與景區、景區與城市之間的交通,讓游客能在與自駕游相近的時間內便利地抵達目的地,吸引更多人主動選擇公共出行方式。在專線列車的使用中,貫徹落實綠色環保的理念,可以將綠色低碳技術進行應用,促進公共交通的節能環保式發展,實現旅游經濟的低碳發展。
5.加強低碳科技手段的應用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低碳技術得到顯著發展,但其在旅游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有待提升,發揮節能減排效用的潛在空間很大。由于我國目前在低碳技術研發方面略顯遲滯,新型環保技術在旅游經濟中的應用成本較高,因此很少有旅游單位會主動選擇使用低碳技術。對此,相關單位、機構需要加強引導,做好整體規劃,促進低碳技術融入到旅游經濟發展中。例如,綠色酒店的建設可以引領一批綠色旅游發展的新風向標,通過對水源使用、溫度控制、電器使用、垃圾處理等方方面面應用低碳技術,能夠顯著實現碳排放量的下降;同時,開發使用新能源設備,通過凝集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使用,有助于實現旅游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
6.做好旅游工作人員的培訓
旅游經濟與低碳經濟的融合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就包含旅游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與。通過強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從工作隊伍中增強對低碳旅游理念的認可,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踐行和宣傳低碳旅游方式。在培訓中,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轉變工作人員對低碳旅游的態度,態度影響行為,只有從內心認可低碳旅游這一方式,工作人員才可能去踐行這一旅游方式,從而影響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等周圍人。二是掌握一定的低碳旅游知識,在有低碳旅游意識的基礎上,以科學知識引導低碳旅游行為,并為游客的低碳旅行提供講解和指導。三是培養動手實操能力,通過專業技能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學術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旅游經濟的低碳化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的共同參與,通過多方協調、共同參與、協同監督、多措并舉,完善低碳旅游發展的管理機制,規范旅游產業建設標準,深化低碳環保理念,最終促進實現旅游經濟的綠色生態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旅游經濟的綠色發展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20,36(04):22-24.
[2]高菲雨,王曉君.低碳經濟視域下綠色旅游發展探析[J].山西農經,2020(01):11-12.
[3]韋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策略分析[J].山西農經,2019(21):50-51.
[4]張海燕.低碳經濟視角下綠色旅游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0):115-116.
[5]彭艷,黃貴平.低碳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4):95-97.
[6]孔倩倩.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思考[J].智庫時代,2019(09):7-8.
[7]吳晗.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4):173-174.
作者簡介:王云燕(1976.03- ),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大學本科,管理學學士,中級經濟師(旅游管理),主要從事旅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