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勇敢地站在時代的潮頭,你就會越走越高
大學畢業后,擺在小唐面前的有三條路:一個是工作,一個是考研,還有一個是出國深造。他猶豫不決,想聽聽身邊人的看法和建議。
室友的意見驚人一致,出國。“這還用想嗎,當然是出國,多么好的機會啊。”小倪羨慕地說。他來自農村,在上大學前,連縣城都沒出過。另兩位室友也強烈支持他出國,小樓說,他的好幾位同學都出國了,有的中學就出國了,他家條件不行,不然也早出去了。“幾年之后再回來,你就是海歸了,那時候,工作還不挑著找?”
小唐還想聽聽幾位好友的看法。小張說:“如果是我的話,首先排除掉工作。”小唐問為什么,小張說:“你家條件好,暫時不用工作,沒有任何壓力,重要的是,你有學習能力,自然是趁年輕,多學點東西,拿更高的學歷,將來也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出國嘛,最好是去美國,最好是排名前50的學校,最好是熱門專業。”
小胡的看法不一樣。早幾年,出國很流行,現在不同了,海歸不吃香了,回來未必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很多人出國混了幾年,連語言都沒過關,那純粹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邊找工作,邊談個女朋友,結婚生子,其樂融融。人這一輩子,很短暫,不如快樂輕松瀟灑一點。”
小唐又約了小涵,聽聽她的態度。小涵和小唐是中學同學,現在又在同一個城市上大學。兩個人經常一起看電影逛街。不過,那層窗戶紙,至今沒捅破,因此,算不上真正的戀人。小涵說:“你真聽我的嗎?”“當然,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小唐笑著說。小涵說:“那就別出國。考研我支持,工作我也贊同。”小唐問:“為什么不能出國呢?”小涵一笑:“因為我沒打算出國啊。”小唐笑笑,沒接茬。他明白小涵話里的深意,但眼下,他還不想把那層紙捅破。
接下來,小唐想聽聽父母的想法和態度,那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意見。
母親還是一貫的態度:“你怎樣選擇,我都支持,無條件支持。”從小到大,小唐都能從母親那兒得到支持。父親不一樣,毫不猶豫地支持兒子出國。父親說:“我大學畢業那年,本來有個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但因為你爺爺突然生了重病,我不得不選擇了放棄,這成了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和傷痛。現在你有這個機會了,我們也有能力供你,當然是出國深造。”父親還說,“我們有點閑錢,拿去換成美元。在我看來,現在是水到渠成,不用考慮,不要猶豫,當然選擇出國留學。”
聽了這么多的建議,每個人說得都有道理,而選擇哪一條路,都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小唐該如何選擇呢?
他最終做出了選擇:工作。對他的選擇,有人搖頭,有人嘆息,有人無奈,有人不解,還有人生氣。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就算你選擇工作,是不是該選一個大公司,收入高的公司?他在拿到了幾家公司的offer后,卻放棄了大公司,而選擇了一家小科技公司。他為什么作出這個選擇。他說,去大公司,在很多人看來,面子好看,收入也可能不錯,但你永遠只是流水線上的一個小螺絲釘。這家公司雖然小一點,收入也少一點,但是,他們承諾會給他一個有自主權的職位,為他配置一個小團隊,他可以帶著這個小團隊,進行自主研發。他說:“我從上大學那天開始,就決心將來自主創業,今天的選擇,就是邁出的第一步。”
小唐的選擇,沒有對錯。別人的建議,只是別人根據他們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經歷、條件和愿景作出的選擇,給出的建議,那可能會讓你成為別人眼中更好的自己。而要成為真正更好的自己,你得基于你的人生,作出自己的選擇。別人的建議,永遠只是參考,我們應該明白,你的建議是你的,但我的生活是我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