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一直是重中之重。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面對各產業結構的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要,需要結合鄉村振興服務和高職院校具體情況,調整其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方向和具體策略。本文將根據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策略,以供其管理工作參照。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高職院校; 服務型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137-002
為了解決“三農”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相應的各個地區的產業結構也會進行調整,創建新的產業鏈,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高職院校作為提供各個產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其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也要緊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出滿足各行業發展的專業人才[1]。在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據各產業中企業生產實踐過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操能力,而學生管理模式也要發生變化,本文將對此問題展開探究,提出一些科學合理的策略。
一、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特點
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是一種新型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其主要是以“以生為本,服務育人”為理念,以服務學生成才為目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制定完善的服務體系和全面的服務內容,建立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將教育、管理和服務融合為一體。這種管理模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育理念人本化
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其主要是服務學生,在管理中做好學生的服務員和代言人,以便更好地發展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這種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服務于學生。
(二)教育形式滲透性
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主導思想是服務學生,故其是將服務滲透到對學生的教學、教育和生活管理之中,而工作人員則需要從以往被動的管理轉換為主動去服務學生,并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服務方式進行管理,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習中感到愉悅和多方面的關懷,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服務方式多樣化
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然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由于學生的需求比較多樣化,因此,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也比較靈活,通常會以多種服務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咨詢方式、引導方式、鼓勵方式等,也會多種方式融合使用。此外,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點也比較多,通常是教學樓、圖書館、宿舍等學生聚集較多的區域,以便于走進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習,有效幫助解決學生的問題。
(四)服務內容系統化
針對學生各種各樣的需求,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職能需要進行不斷地調整,其中會涉及到很多領域項目和內容,而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內容也在此過程中日趨完善,將教育、管理、服務和發展相結合,需要規范服務內容,這使其服務內容呈現出系統化的特征。
(五)服務隊伍專業化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階段,為了滿足其教育需要,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開展勢在必行,而相應的學生工作者不僅要具備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還要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有效保證學生管理工作健康運行,因此,其服務隊伍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我國高職院校可以借鑒國外一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先和企業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成立產教融合基地,這樣一來,學校就可以從企業中學到一些實踐經驗[2]。然而在一些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常常會過于遷就企業,通常會為了提高學生的工作實踐能力,在課程設計中減少了文化課程或思想政治課程,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無法滿足鄉鎮振興戰略要求,其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專業基礎不牢固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均會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在服務模式上呈現出前松后緊的情況。這就是指學生從緊張的中學生活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之后,缺乏對其學習和未來發展的引導,導致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將來用于什么樣的工作崗位,緊張的學習節奏會一下子放緩,就會感到不適應。另一方面,一些高職院校在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學生學習的監督不夠嚴格,而高職院校很多專業需要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訓練實踐能力,但學校前期服務學生時不嚴格管理,會導致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不投入,加上一些學生本身底子不好,主動性較差,導致在實踐訓練時很難達到要求,影響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學習效果不佳
目前,無論是高職院校自身,還是學生,抑或企業,都認為高職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其過分強調技能的重要性,導致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視不夠。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這種服務型學生管理理念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術兼具的復合型人才,而這種觀念下的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會缺乏專業知識或非專業理論知識的支撐,導致其在未來職業道路上無法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和相應技能[3]。此外,一些非專業知識對學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其管理工作中一般對學生要求較松,導致其缺乏一些必要性的非專業知識,影響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三)與新興技術結合不夠
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和新興的先進技術具有很好的融合性,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理念未隨之進步等因素,仍然采用傳統的工作方式來服務學生,其服務內容也比較陳舊單一,導致其工作效率較低[4]。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新興技術已經進入到企業生產和運行中,而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卻未引進先進的新興技術,這在快速發展的當代是不合理時宜的,其服務內容可能會在學生進入社會之后被淘汰掉,導致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較低,不利于其可持續發展。此外,長期使用陳舊單一的工作模式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模式,受學生工作者的管理模式影響,學生會缺乏自主創新意識,使其在專業學習中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
三、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方針,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高職院校的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其專業設置,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時俱進,選擇科學合理的服務方式和內容,以避免出現人才不足或專業人才過剩的情況。在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高職院校要針對自身情況,不斷創新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提高服務隊伍水平,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具體管理策略如下。
(一)理論與實踐并重
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高職院校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尤其是一些涉農專業的教育,需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作用,以解決鄉村發展中的各種問題。高職院校在開展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時,首先要立足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下其經濟體制的變化和發展方向,豐富服務內容和方式,通過教學改革來保證人才培養效果[5]。其次,要調整好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可以在理論課后適當地增加實踐課程,讓學生能夠將前面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其學習效果。再次,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城鄉結合、鄉村綠色發展策略的探究,并了解當前鄉村農業生產的新技術和新業態,然后在開展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時,讓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使學生對鄉村振興和鄉村發展具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學習中能夠將學習體系與鄉村振興人力資源結合到一起。最后,對于鄉村的一些貧困生,高職院校在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幫扶工作,以服務鄉村為導向來服務學生,從而達到教育扶貧的目的。
(二)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在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其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包含能力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因此,單單通過課堂教學來服務學生很難達到該教學目的。為此,首先學生工作者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開展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自身要具有較高水平的知識技能,在實踐活動或者理論教學中,要融入職業素養、道德素養等元素,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根據自己設置的專業類型,再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下該專業的發展前景,了解其對未來專業人才的發展需要,進行專業教學改革,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選擇多樣化的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通過案例分析、模擬訓練、角色扮演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服務于學生,并利用一些新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能夠處于現代化企業文化氛圍內進行專業學習,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提高校企融合度,促進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適應和發展。
(三)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
現代是處于互聯網時代,學生能夠通過很多渠道獲得信息,但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鑒別信息、判斷學習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部署,其作為我國重大工程,每個人都有職責和義務參與其中。在高職院校中服務社會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為了社會發展,其需要提供具備高水平和專業素養的人才。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國國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入形勢與政策教育,結合國際形勢、我國外交政策等時政熱點,豐富其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內容,讓學生能夠關注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而服務學生,為鄉村振興培養出一批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中的優勢。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其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而高職院校目前的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并不滿足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的需要,存在著各個方面的問題,針對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服務型學生管理模式和工作內容的改革創新,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完善教學體系和內容,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崗位要求,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課題:吉林省高教協會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高職院校‘服務+管理型學生管理工作應用研究”結題
參考文獻:
[1]潘春紅.鄉村振興戰略中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04):205-206
[2]熊焰,李向陽.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5(02):5-9
[3]何博.地方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370(10):89-91
[4]盧曉慧,吳海紅.地方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8,589(20):7-7
[5]聞萬春,陸姍姍.論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院校的服務屬性與動力機制優化[J]職業教育研究,2020,000(10):19-24
作者簡介:龔潤華,1986年1月生,男,漢族,吉林省通化市人,本科,學士,任職吉林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