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敏
【摘要】目的:探討急救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腦出血護理,觀察組使用急救護理。結果:觀察組的腦部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瘡和尿路感染發生率為3.33%(1/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4/3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前,兩組的上肢FAM 評分、Barthel評分和下肢FAM評分無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更高(P<0.05);護理前,兩組的生理職能、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功能經比較,未見顯著性的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功能評分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更高(P<0.05)。結論 急救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作用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急救護理;腦出血;日常生活能力;肢體功能活動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85-02
腦出血屬于機體神經系統的多發病及常見病,其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的血管發生破裂出血,其特點為病死率高、起病急驟及致殘率高,易出現并發癥[1]。腦出血的發病一般比較突然,起病非常急驟,病情嚴重的腦出血患者甚至會喪失意識,使其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常見疾病主要包括腦淀粉樣血管病、原發或繼發性高血壓、動脈瘤、白血病、腦動脈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顱內血管畸形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2]。腦出血的致死率高達40%~60%,其中大約有40%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發生在腦出血發病后的48 h之內[3]。本研究對急救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3~82歲,平均(63.49±13.72)歲;出血量24~50 mL,平均(39.42±2.65)mL;腦部出血的位置:小腦13例、腦室4例、腦干13例。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3~82歲,平均(64.16±12.47)歲;出血量24~50 mL,平均(39.87±2.48)mL;腦部出血的位置:小腦14例、腦室4例、腦干12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腦出血護理,嚴格制動,向家屬仔細地詢問腦出血患者的病史,保持呼吸道通暢,馬上進行吸氧,快速地建立靜脈通道,詳細地記錄腦出血患者的24 h出入水量,遵醫囑采取脫水、降顱壓和利尿等對癥干預。
觀察組使用急救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監測病情:熟練掌握意識障礙的分級標準,通過采取交談、呼喚、對光反射以及適當痛覺刺激等方法,準確地評估腦出血患者的意識障礙嚴重程度,而且密切觀察腦出血的進展狀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進行性加重,馬上報告主管醫師,做好各項的搶救準備。對腦出血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動態監測,特別需要注意體溫升高、持續性高血壓以及呼吸不規則等預后不良指征。嚴密監測腦出血患者的雙側瞳孔是否出現等圓和等大的情況,且觀察瞳孔的對光反射情況;②急性期護理:腦出血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特別是在腦出血發病的48 h內,需要抬高頭部。采取亞低溫治療儀或者冰塊冷敷,以使顱溫得到有效的降低,防止發生大腦再出血。將腦出血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防止異物和分泌物堵塞氣道,意識障礙嚴重的腦出血患者需要在其口內置入口咽通氣管,防止舌后墜以及意外咬傷的發生,必要時給予氣管切開術治療。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腦部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瘡和尿路感染發生率;采取日常生活能力(Barthe1)指數和肢體功能活動功能(FAM)評分評估腦出血患者的預后情況;比較兩組的生理職能、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功能等SF-36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以_ x±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c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腦部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瘡和尿路感染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腦部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瘡和尿路感染發生率為3.33%(1/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4/3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表1。
2.2兩組上肢FAM評分、Barthel評分和下肢FAM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的上肢FAM評分、Barthel 評分和下肢FAM評分無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上述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更高(P<0.05),詳見表2。
2.3兩組SF-36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的生理職能、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功能經比較,未見顯著性的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功能評分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更高(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腦出血也被稱作腦溢血,是非外傷性、原發性腦實質內部血管出現破裂而造成出血,主要見于腦葉(20%~50%)以及基底核區(40%~50%),大多數患者的發病是由于腦內小動脈發生破裂和動脈硬化而導致,主要的發病人群為中老年患者[4-6]。腦出血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危重癥疾病,大部分的腦出血患者都會發生肢體偏癱、精神神經異常和言語功能障礙等不良癥狀,給患者的心理帶來抑郁、恐懼、焦慮及認知紊亂等,這不但增加了家屬的經濟負擔,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7-8]。
腦出血患者的黃金治療時間是在發病后的6 h之內,如果腦出血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則會由于顱內壓升高形成腦疝或者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導致窒息,嚴重者會引起死亡,因而,急救護理對挽救腦出血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意識障礙的分級標準,準確評估腦出血患者的意識障礙嚴重程度,認真監測腦出血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和瞳孔的改變情況。在發病后的48 h內,腦出血患者要臥床休息,將頭部偏向一側,避免異物和分泌物堵塞腦出血患者的氣道,有效降低顱溫,告訴腦出血患者禁止用力排便,一旦出現腦疝的先兆癥狀,需要做好手術準備。本研究表明急救護理能降低腦出血患者的腦部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褥瘡和尿路感染發生率。護理后,兩組的上肢 FAM評分、Barthel 評分和下肢FAM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更高(P<0.05);表明急救護理能明顯改善腦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體功能活動功能。護理后,兩組的生理職能、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功能評分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更高(P<0.05),表明急救護理能明顯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急救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作用顯著,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小兵, 王金萍. 早期活動對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3): 83-84.
[2] 劉紅巖, 于雪. 延續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院后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3): 261-262.
[3] 張波, 溫權, 甘元華, 等. 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與微創鉆孔引流聯合尿激酶溶解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顱內壓影響的對比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24(9): 59-62.
[4] 樊旭輝, 楊波, 楊明明, 等. 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高危因素與感染預防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9): 2009-2011.
[5] 張亞軍, 閆曉丹, 劉偉林. 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9): 151.
[6] 焦麗娜, 薛苗苗, 吳建衡. 綜合護理對微創腦出血手術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4): 69-71.
[7] 吳金鳳, 劉娜.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雙足與保健, 2018, 27(3): 128, 130.
[8] 張英華, 陳曉晶, 張慧娟. 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分析[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2):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