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慧
摘要:在目前的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項關鍵的教學任務,而通過小學語文的知識我們能夠了解到,小學語文的課文知識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以及育人的基本準則,因此加強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德育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小學教學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內容,課文知識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道德標準都對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培養,因此落實好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有機融合是目前小學教學當中的一個關鍵的工作。教師應該積極的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能夠相互貫通,既滿足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實現了德育教學的基本目的,為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在當前實行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一)實行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文知識的內容有著一定的哲理,同時也是我國悠久文化的一種體現,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自身人格的塑造以及品質的塑造。因此,深入進行兩者的融合教學可以極大程度上保證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實現了語文知識教學與學生德育培養的共生,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實行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融合的必要性研究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之下,教育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而通過近些年的實際表現來看,這種教育模式完全不適用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就變得十分的重要。在這種背景之下,就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讓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感悟其中存在著道德品質,同時也可以利用課文當中的勵志故事來指導學生進行自身的品質塑造,加強學生的素質培養,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二、實行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對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當中所蘊含的哲理以及實際的德育內容事實上是十分龐大的。同時,其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對祖國的贊美以及對相關英雄人物的歌頌,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進行融合,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就應該深入的挖掘語文課程當中的知識,加強德育內容的挖掘,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來獲得德育的培養。例如,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深入的挖掘放文章內容,將五壯士跳崖時的實際情感以及背后的歷史意義向學生進行講解,同時也要讓學生應該時刻具備著為祖國的發展奉獻的一種精神,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精神素養,很好地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小學語文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與實際的生活都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聯系,加強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僅可以提升實際的語文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極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德育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更好地展現。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環保的問題,加強自身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定期舉辦語文活動
舉辦語文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的融合。因為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活動主要指的是演講比賽以及書畫比賽等等,而演講比賽則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于演講內容的共鳴感,更好地體會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實現自身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國慶節這一節日設立一個演講比賽,讓學生自行的書寫演講文章內容之后,在演講比賽中充分的表達出自身對于祖國的愛慕之意,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教育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針對德育教學與語文教學融合這一基礎教學要求來制定有力的教學措施,加強兩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實現德育教學與語文知識教學的共生,讓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同時也讓德育品質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其語文的整體學習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叢星星.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03):20-21.
[2]黃惠燕.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0(58):17-18.
[3]李健民.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與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20):225.
[4]譚改順.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J].東西南北,2020(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