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靖
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各個階段教師都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當中,高中地理教師也不例外。教師除教授學生知識概念和實踐技能之外,還應著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鑒于此,教師應潛心探索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將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納入教學重任中。高中地理課程理論性較強,教師應著重圍繞地理概念教學展開研究,在滿足核心素養培養需求的同時,優化概念教學效果。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概念教學
在課程改革力度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應及時接納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多樣的教學方式、構建新穎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其中“概念教學”這一理念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青睞。為提高概念教學質量,高中地理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內容、細致觀察每位學生,從而構建符合學生發展規律、認知層次、學習近況的地理課堂。另外教師還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貫徹落實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著重體現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主體性,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參與地理概念教學的積極性和活躍度,致力于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本文以教師教學經歷為切入點,基于地理核心素養提出優化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由于高中地理課程具有較強的人文性、理論性、生活性,為此,教師應在講授基礎概念的同時,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地理素養。首先向學生灌輸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比如觀看雨后彩虹的出現與變化時會用到地理知識;在河邊散步觀察河流流向時也需要借助地理知識;通過太陽的位置來大致推斷時間段時也需要用到地理知識,高中地理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然后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情境,適當引進生活化元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講解與四季交替相關的地理概念時,教師應先向學生講解導致四季變換的主要因素為:太陽投射到地球上的光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一直隨著時間的改變,而在地區南北回歸線之間反復運動。然后向學生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就是北半球處于夏季之時,同樣,隨著直射點到達南半球,南半球也會變為夏天。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根據一年內氣溫的變化來探索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并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或詢問家長來弄清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具體時間和判定原理,使得學生在掌握基礎概念、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能夠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靈活運用地理地圖拓展學生的地理思維
一般而言,地理課堂多是以地圖上的知識和概念為基礎展開的,若課堂上不向學生展示地圖,會大大降低地理課堂的教學意義。為此,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應積極充分發揮地圖的輔助作用,其中可以圍繞地圖上的某一點來引入教材主題,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深刻認知地圖,進而有效提高他們的讀圖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圖活動,先給學生制定合理的目標范圍,引導學生根據地圖來探索一條能夠達到目的地的路線圖。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對路線中出現的標示進行分辨和識別,并及時查找資料來解決疑惑的地方。比如學生需要了解地圖中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含義,不同標志代表的內容,從而全面識圖,提升自己的遷移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依托于多媒體技術增強增課堂的趣味性
為充分優化概念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進到地理課堂中,借此來將抽象化概念變得生動形象起來,使得學生獲得視聽雙重享受,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深化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層次。
以教師講解浩瀚宇宙為例,教師應先給學生講述地球在浩瀚銀河中所處的位置,然后自然地引入天體系統和河外星系等基本概念,使得學生能夠把握太陽、地球以及月亮之間的位置關系。若是有學生表示在此之前未了解與此相關的知識,或是認為以上概念比較抽象難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與概念知識相關的視頻或圖片,比如教師向學生播放《太陽系的奇跡》《宇宙時空之旅》等紀錄片,或者可以展示星空圖片,使得學生在獲得視聽雙重享受的同時,能夠內化較為抽象的概念。
另外,教師在向學生講述與大氣環流相關概念時,若教師無法詳細、系統地講授動態化的環流圖,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動態化的大氣環流現象,為學生創造極具趣味性的教學環境,并使其直觀地感受氣流變化,完成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教學任務。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趨勢,高中教師除去教授學生基礎概念和實踐技能之外,還需要著重關注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基于核心素養下探索優化概念教學效果的有效鵝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芬.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之綜合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3).
[2]崔向峰.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學生核心素養養成之我見[J].東西南北:教育,2020(3):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