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杰
中圖分類號:G823.3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59-02
摘 ?要 ?本文將文獻當中的數據資料和技術內容進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來我國與外國田徑跳遠運動員成績之間的部分差異,并且對收集的國內外運動員的成績差異進行了比較,最終確定了影響差異出現的因素之一是起跳踏板的精準度不夠導致的騰起加速度和騰起角度這兩個關鍵點出現了變化。這一變化導致跳遠起跳后影響了人體在空中的飛行,使得運動員過早落池。所以,在今后的專項訓練中,我國運動員應在提升速度的同時注意踏板的精準度,以此來提高騰起的垂直速度和騰起角度。
關鍵詞 ?跳遠 ?助跑 ?起跳 ?踏板精準度
平地助跑的技術、踏板起跳的技術、空中滑行移動時動作變化的技術以及最大限度減少距離損失的著地技術共同構成跳遠的技術。跑動和起跳技術對跳遠成績的影響很大,起跳角度和起跳速度在其中起到決定性影響。其中,升力的初始速度是起跳時的水平速度與跳躍時由水平速度轉換成的垂直速度之和。因此,加速的速度是極其重要的,并且是提升初始速度的來源。
一、助跑技術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跳遠助跑距離現狀
全世界優秀的跳遠運動員的助跑長度為50m,國內的選手基本能追趕上國際水平。在助跑距離方面,我國的跳遠運動員能夠根據他們自身跑百米時最大速度的發生點來選擇他們最合適的助跑距離。
(二)國內外跳遠助跑速度現狀
速度對跳遠成績的影響占70%,由此深刻說明了助跑速度的重要性。我國優秀運動員的最高100米速度可達10.50秒左右,已經達到世界優秀水平。但在跑動中最后的階段起跳的腳踏上板的速度,數據說明兩者之間還是相當不一致,說明中外運動員在跑動中最后的階段的上板速度這一技術領域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跳遠運動員的在實行助跑動加速時速度利用率達到97%與外國運動員利用率92%~94%相比起來略高一籌。我國國家隊跳遠運動員的垂直向上的速度和起跳后的角度數據均小于國外運動員,導致我國運動員在起跑技術銜接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導致我國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在成績上存在差距。運動員為了找到自己的最快速度,發揮自己最好的跟進伸展能力,需要發現自己的身體功能狀況、發展狀況和跳躍的技術特征,這可以充分減少助跑過程中水平速度的損失程度。
(三)跳遠倒2步、最后階段質心高度變化和最后階段上板時的速度的技術特點
重心下降的最后幾步跳遠過程中,國家隊的優秀跳遠運動員和國外的優秀跳遠運動員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技術特點。第一,在倒數第二步時重心下移的現象是我國優秀男子田徑跳遠選手的共同問題,最大下落距離為8厘米。第二,國內田徑運動員的重心在倒數第二個步驟中不會改變很多。相比之下,美國優秀運動員在倒數第一步下降6厘米,在倒數第二個步驟中繼續下降到3厘米。重心下降太快,很容易失去控制,這二者是影響成績的關鍵。
中、大、小是傳統理論認為的最佳步長。但根據現今的步長情況,尚無定論。國內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長范圍進行參考,分別為兩步之間相差10~15厘米、10~20厘米、約30~40厘米和70厘米。對8米以上跳遠運動員的研究表明,高水平運動員的步幅差距在3.40%~17.70%之間。這個值不是恒定的,隨著成績的提高會增加。最后10米的平均速度外國選手為10.91米,國內選手為10.53米。與國內跳遠選手最后10米的平均速度相比,如果最后10米的速度逐漸變慢,那么在跳板上的速度就會大大降低,最終會影響跳遠的成績。像鮑威爾和劉易斯這樣的優秀運動員在最后10米跑得非常快。在跑動的最后10m時,速度達到頂點,跑動的最后第1步的平均速度為11.08m/s,他們的跑步節奏呈現出越來越快的趨勢。世界上或者是我們國家的運動員在跳遠比賽中取得佳績的關鍵因素就是提速。
二、起跳技術的研究現狀
(一)中外運動員騰起時跳角現狀
我國運動員“跳角”平均值為18.64°,國外優秀運動員的“跳角”平均值為21.19°,相比之下我國運動員小了2.55°。雖然這個數據差值看上去不大,但在跳遠成績上卻會構成很大的影響。波波夫的研究表明要接近8.50~8.60m,“騰起角”為19°~20°。也有相關的書籍資料也說明,優秀運動員的“騰起角”大多在18°~24°之間。我國運動員的騰起角度明顯處于低標準,這也是成績與國外運動員有差異的原因。
(二)中外精英運動員起跳時三個角度的對比
腳踏上起跳板的角度即著地角,這是腳的踝關節這一點與身體重心點連線和水平地面之間的角度。國內8米往上的運動員腳踏板的平均角度相比起國外跳遠運動員踏板平均角度相差7°之余,看得出來有著明顯的差距。蹬離角是指運動員著地的瞬間,運動員的重心與踝關節的延伸和向前方向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它能表達出跳躍踏板時機的好壞程度和反映了跳躍過程中的速度轉換。運動員蹬離地面時的角度越大,說明該運動員的起跳腳著地緩沖這一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就越短。運動員踏板的爆發力越強,其騰空步的姿勢伸展就會更加舒暢,良好的爆發起跳能夠輕易獲得合適的跳遠的垂直速度和騰起時的角度。一個好的跳遠運動員的適當角度數值應該在75°左右,從數據資料上能明顯看出國內選手小于這一個角度。起跳扇面角是指腳著地時身體重心與踝關節之間的線,以及運動員離地時身體重心與踝關節延伸之間的夾角。起跳期間扇面角度的大小由踏板角度和蹬離板角度決定。如果運動員的扇面角度過大,則意味著運動員的踏板伸展距離較長,這也會延長起跳時間。我國在這一領域有許多研究,如李劍英等學者通過對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階段運動學參數的研究,找到了我國運動員扇角過大的原因,即可能是因為起飛時間緩慢,下肢的特殊力量較弱。有數據證明,扇角的角度越大,運動員在起飛過程中身體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距離就越大。當起飛時間固定時,在垂直方向上獲得的速度越小,起飛效果越不理想。研究表明,理想的起跳扇角度應在28°~43°之間,并且會隨著運動員能力的提高而減小。目前,我國優秀運動員的平均起跳扇角度為49.8°,超出了最佳角度,與優秀運動員的39.5°有較大差異。
(三)起跳階段起跳腿與擺動腿的相關角度
當跳遠起跳腳著地的瞬間,我們從助跑階段轉換為起跳階段,此時上體的角度為90°~107°,應該保持正直或者略稍微后仰,小腿與地面之間的角度呈65°左右,膝關節進行彎曲的角度為175°~178°。此時還未進入著地緩沖這一階段,只是起跳腿落地的瞬間。優秀運動員在起跳時最大限度的緩沖角度為138°~145°是膝關節與地面垂直連線的角度,并且隨著跳遠技術訓練的水平提升和踏板起跳銜接技術的完善,著地緩沖時最大緩沖角度有增加的趨勢。從國外優秀運動員的起跳技術分析中能看出,起跳腿髖關節角度的理想值為踏板時刻165°,離板時為165°和210°。不僅如此,起跳的瞬間擺動腿應積極向上擺動,擺動到與水平平行的位置為最佳。優秀運動員擺動腿擺動后與起跳腿的夾角為106°~114°,如此更有利于獲得更大的騰起初速度。
(四)跳遠助跑與起跳技術對成績影響的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詢10篇有關跳遠跑動和起跳技術對成績影響的文獻,獲取相關信息并積累知識,然后將所有文獻的相關知識引用到文獻綜述中,并且在文獻綜述當中對所選文獻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得出論述結果,為本篇文獻綜述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比分析法。通過查詢有關跳遠運動中助跑和起跳技術的文獻資料,對比文獻資料我國內運動員同國外運動員之間的差異性,分別從踏板精度、助跑距離、助跑節奏等相關跳遠技術,根據最終跳遠成績來進行數據對比,最終分析并且得出中外運動員之間的差異性體現在哪些地方。
(五)跳遠起跳技術對運動員成績影響的結果及探討
跑步速度對跳遠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增高0.05s速度時,運動員跳遠成績則能提高近5厘米。然而國內外運動員的跑步速度差異并不明顯,雖然國外精英運動員的最高速度高于國內精英運動員,但國外精英運動員的速度利用率只有92%~94%,國內運動員97%,因此差異不大。實際上,造成差異的因素是由于加速度過快,踏板精度降低,對踏板精度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運動員在提高加速速度的同時也應保持自己的踏板精度,并具有良好的踏板精度。只有這樣,才能在運行和起飛之間有良好的聯系,最終的踏板水平速度和初始速度可以使收起角度接近最佳。助跑產生的水平踏板速度和成績的好壞也是存在顯著相關的,運動員踏板技術水平發展得很快,隨之而來的是跳遠成績越好。世界頂級跳遠運動員的平均踏板速度為每秒10.78米,而我國跳遠運動員的平均踏板速度為每秒10.25米。兩者之間的差異為0.53 m/s,這是顯而易見的。世界上最好的跳遠運動員的平均初始速度是9.71米/秒,我國運動員的平均初速度為9.53m/s,兩者相差0.18m/s,差距不算很大。從跳遠的垂直發展速度來看,目前世界一流優秀跳遠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3.65m/s,我國運動員的平均垂直速度為3.08m/s,兩者相差0.57m/s。此時,差異非常明顯。我國運動員的平均“騰起角”為18.64°,國外優秀運動員的平均“騰起角”為21.19°,差異也十分大。
三、結論與建議
從目前的跳遠技術情況來看,國內外運動員跳遠成績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踏板精度不足。國外運動員的最高速度利用率低于國內運動員,也符合專家推薦的最佳速度利用率。如果助跑速度太快,則難以控制好踏板的精度。
2.國內外運動員上升角度和垂直速度的差異,主要是由于起跑后三步的質心變化不同。外國選手可以在起跳的瞬間,將身體的質心從正常狀態降低10%,使得水平速度轉換為垂直速度,并跳出更好的角度。而國內球員的質心從正常到下降的趨勢主要是靠倒數第3步直接下降很大,導致起飛不足,身體平衡性下降很大。
參考文獻:
[1]王春文.關于跳遠助跑速度對成績影響的研究[J].田徑,2019(07):4-5.
[2]劉平,苑廷剛,程泓人,等.跳遠項目運動技術研究文獻綜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05):31-33+36.
[3]張健,席繁宏.影響跳遠起跳速度的因素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3,32(06):56-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