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摘要:在深入學習并領會新時代黨和國家教育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經驗,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從學生、家長、學校三方面入手,探索改善中學生親子關系問題的策略,以期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與父母、與社會和解的中學生,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關鍵詞:家校共育;德育;策略
前言
新課程標準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目標。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成功的教育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學校教育的結合。
一、家校應積極溝通以此形成共識
在開展家校德育時,高中教師應不斷優化溝通模式,需要與學生、家長處于平等地位,開展有效溝通。結合教育問題頻發的情況來看,最為主要的原因即教師、家長之間缺少溝通,且學生也不愿意與教師、家長傾訴。因此,想要顯著改善高中德育效果,學校應積極聯系學生家長,通過合作提高教育質量,使家長與學校一同努力,進而互幫互助、互相信任。同時,教師在聯系學生家長時,應思考怎樣拉近與學生間的關系,應還原教育的生活性,使學生發自內心接受德育。這其中,教師與家長需要探討為什么孩子會不服從管教?是因為價值觀不同還是教育方式不當?在此類話題的思考下,教師、家長會進行總結與反思,進而立足學生的思考角度,與學生保持統一戰線,充分拉近學生與教師、家長的距離,進而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有效改善德育效果。
二、借助互聯網技術豐富家校溝通形式
教師和家長在解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問題時,應注重與學生開展溝通的方式。具體而言,教師與家長不僅需要考慮語言交流形式,還需關注其他可以觸動學生內心的交流方法。對此,在落實高中德育時,無論是師生溝通還是與家長溝通,都需采取多元化的溝通方法,以此全面落實德育。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新的溝通橋梁,與學生和家長開展有效對話。這其中,教師可以借助微信與QQ設置群聊,并定期在群中發布德育文章,要求家長與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又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制作交流平臺,在網頁中設置私密話語箱或許愿池。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交流會,要求家長、教師、學生三方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將自己的意見記錄下來,由教師進行整理收納在成長記錄袋中。通過此種方式,使家長與學生高效參與到德育活動中,進而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及時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
三、創造良好的家校德育環境
在開展高中德育活動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此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加強學生道德素養奠定基礎。這其中,教師、家長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需要創設有效的德育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相關問題,并逐漸構建正確的道德體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構建教育情境時不要束縛學生的思想,應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發自內心接受教師的教育手段,以此穩定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加強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此外,在與家長溝通時,教師需幫助家長掌握溝通方式,使家長與教師通力合作,一同提高德育效果。
四、促進家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想要保證家校德育活動順利開展,教師需要著重改進家長與學生的溝通方式。為了增強家長對學生校內情況的了解,教師可以在每月開展一次家長會,要求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這其中,教師需要改善家長會模式,應積極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改變學生對家長會的刻板印象,進而拉近學生與教師、家長的距離。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家長開展“感恩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上臺發言,并互相說說對彼此的看法,通過此種方式活躍活動氣氛。這其中,某位學生勇敢走上講臺,說出了自己對父母的想法,認為父母在生活中過于干涉自己,也很少與自己溝通,在自己犯錯誤時第一時間就是批評與責備,導致自己逐漸不喜歡與父母溝通。在這名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后,家長也走向講臺,表示自己以后會改變教育方式,講臺下響起一片掌聲。由此可見,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極為重要。針對部分思想落后的家長而言,教師需要積極開展類似活動,給予學生和家長更多溝通的機會,在整體上提高班級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狀態與行為。
五、設置家長委員會并進一步拓展溝通渠道
想要進一步提高家校共育效果,使德育真正落實到學生心中,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溝通渠道,并設置家長委員會,充分調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這其中,家長在參與班級管理時,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以此開展針對性地輔導與幫助。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家長各表所長,為班級教育活動貢獻一份力量。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組織能力的家長,與教師一同管理班級事宜,如專門負責微信群、QQ群等,使家長與學校緊密結合。又如,教師可以定期聽取家長的想法并采納其中的合理建議,要求家長提出一些管理新方法,或為班級學生提供某些實踐機會。在集思廣益下,不斷豐富德育活動的開展形式。此外,學校也需積極拓展教育渠道,為教師與家長提供更多機會,如某高中院校制定的《家校通》周刊,可以定期幫助家長了解學校的最新動態,這對促進家長與學校的交流具有重要幫助,是順利落實德育活動的有效舉措。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德育中,通過開展家校共育模式、完善家校溝通渠道,可以進一步增強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家長與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而正確引導學生,避免學生產生不良問題。同時,在家校共育下,有助于改善部分家長陳舊落后的教育方法,使其與教師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教育效果。不僅如此,家校共育有效強化了校內教育模式,對全面落實德育具有重要幫助。因此,高中院校需要重視家校共育的開展,應制定完善的教育策略,與家長積極聯手,為全面提高高中生良好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馮娟.基于家校共育下的高中德育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29):190-191.
[2]任鴻雁.新課程標準下的家校共育問題及其改善策略[J].新課程,202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