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時代的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次資源,是國家振興、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為此,我們始終把教師素質提升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下面我重點闡述一下區縣教師素質提高的觀點。
一、精準把脈 掌握師情
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狀況,教育發展不平衡,同一地區,城鎮和鄉村教育發展也不均衡,現在不是辦學條件不均衡,主要是地域和師資的不均衡。所以作為教育業務主管部門首先要了解區縣中小學教師人數,包括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數,城內中小學、農村中小學教師數及教師年齡結構等,不論是什么情況的地域,教師都需要繼續教育,都需要提高。業務部門要通過實地調研、網上問卷等形式了解教師的需求,采取訂單式、按需施訓的方式開展好教師培訓。
二、精準施策 注重實效
必須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并結合區縣實際,制定了《XXX區縣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規劃》,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化、針對性強的教師素質提升研培活動。
(一)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弘揚高尚師德
一是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二是開展“X好”教師評選活動,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造就一支專業化教師隊伍
1.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引領教育教學改革。要以科研為先導,本著“問題即課題”原則開展課題研究,指導教育教學。一是要定期舉辦骨干教師科研培訓班,讓這些骨干教師成為教育科研工作的行家里手,帶動本校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從而提高全縣教師隊伍的科研素養;二是開展課題研究,開展“大小課題同步、長短周期結合”的方式,既要研究國家、省、市確定的長周期規劃課題,又要研究區縣級短周期的小課題,區縣級小課題目的就是針對課堂教學當中發現的問題,采取短平快的小課題立項制,當年立項,當年結題,周期短見效快,參研教師人數又多。
2.提升教師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決定著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的程度,因此,必須牢牢抓住這一環節,做好研培工作提高教師的能力和水平。
(1)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培訓。區縣一定要充分利用國培、省培提高教師素質。這是免費的午餐,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更多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學習培訓。
(2)利用寒暑假開學前組織教師培訓。開學前組織教師培訓,可以使教師提前收心,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思考新學期的打算,如何學習和工作等,培訓方式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結合,骨干和全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做到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體,以點帶面。新學期區縣就應以貫徹“五項管理”要求為重點,以構建“有效課堂”為目標,搞好“雙線”(線上線下)和“雙師”(骨干教師和全體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要充分利用釘釘群等全國知名網絡平臺搞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全員培訓,讓所有教師認識五項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見方向、以小見責任、以小見情懷”的重要意義和熟知“五項管理”內容和要求;要通過骨干教師線下培訓引領全縣教師踐行“五項管理”,使五項管理要求落實落靠,從而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體形式比如專家講座、名師課堂、班主任培訓等線上和線下均可,只要能達到培訓目的就行。
(3)開展名師“送教下鄉”培訓。組織教研員和名師深入到中小學校送教下鄉,采取隨機定學校、聽推門課、課例研磨、名師示范、互動交流、優質課展示交流的方式進行研培指導,這樣做是真送教,真解決問題。
(4)進行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新教師必須進行崗前培訓,扶上馬要送一程。這是使新教師打好底、起好步、練好功的前提。可以采取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名師示范課引領、學員成果展示、教研員現場點評等方式進行培訓,訓后可以組織學科教研員和名師進行訓后跟蹤。
(5)對青年教師系統化培養。每年可以開展“師徒結對子”培養青年教師活動。采取名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的方式培養指導青年教師,要求青年教師定期走進名師的課堂去學習,名師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去指導,相信他們很快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
(6)指導校本研修,提高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質量。一定要堅持教師素質提高要以學校為主體以上級研培活動為輔的原則,抓好教師素質提高工作。各校可以結合落實“五項管理”和“信息技術2.0應用”方面開展校本培訓。區縣可定期將中小學校本研修的做法好要及時進行推廣,通過“示范引領”互通有無,達到共同進步。
(7)以教研活動為載體,為骨干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提高教師的素質。比如:開展中小學教師線上優秀課例評選、教師專業技能基本功比賽、線上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動員區縣中小學校、幼兒園教師積極參加活動,可以分學段分學科進行評選,條件可以參照省市標準,評選成績納入中小學教師及校長考核。
(8)提供理論指導,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時間,因此,區縣研培人員必須加強理論研究指導教育教學.一是編輯學習資料,由校長牽頭編寫了教師能力提升方面的書籍,共教師學習提高;二是辦好校刊、網站。
3.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1}1號)要對全國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其目的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能力,適應新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做合格的新時代教師。各區縣研培部門一定要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開展培訓工作。召開啟動會要求局長做動員講話,區縣中小學校長、有關領導及骨干教師參加會議。
分層培訓。一是骨干培訓,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指導者和骨干教師三個團隊進行培訓;二是全員培訓要一個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