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要:結合詞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實際使用,特別是各類詞語的句法特征和篇章功能,深入探討英漢詞匯的異同。
關鍵詞:英漢詞匯;對應;對比
詞匯研究是語言研究的關鍵。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首先接觸到的是詞匯。一個人學習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會下意識地把兩種語言的詞匯進行比較。英語沒有字的單位。按詞計算,英語詞匯以最保守的估計,已經達到50萬。比較權威的收詞約 60萬。漢語詞匯和英語詞匯的總量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統(tǒng)計,但英語詞匯量遠遠高于漢語是無疑的?,F代漢語詞典收詞56000條。為什么英漢詞匯量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如果要表達的事物和概念基本相當,為什么會多出這么多詞匯呢?這就是我們進行英漢詞匯學習和對比研究的重要課題。用現代語言理論,包括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英語和漢語的構詞原理、內部結構、語義關系、詞語理解等進行共時和歷時的對比,通過對比發(fā)現并掌握英語和漢語詞匯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英漢詞匯和文化方面的知識,解決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水平。
詞匯對應,是指一種語言里的某個詞匯和另一個語言里的某個詞匯其語義恰好正好對應,且引申意義,使用范圍也基本一致,英漢詞匯中完全對應的詞主要集中在科技工具等詞匯上。如:microscope顯微鏡,physics物理學。英漢詞匯中這種完全對應的詞是少數,絕大多數是部分對應。除了部分對應外,主要是詞匯空缺,詞匯沖突等。
一、對應詞語的空缺
狹義上說,詞語空缺是指一種語言中存在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語義對應的詞,或雖有相應的表達,但沒有詞化。這種詞匯空缺現象是非常普遍的語言現象。如“父母的孩子”,漢語用“兄、弟、姐、妹”四個詞來區(qū)分這一概念。而英語只用brother或sister兩個詞。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之一是地理生活環(huán)境對詞語的構成有很大的影響。英國是個島國,四面環(huán)水,出門靠船。在與惡劣多變的海洋環(huán)境抗爭中創(chuàng)造了很多與海洋或航海有關的習語成語。而中國是一個內陸國家,由于兩國地理文化的顯著差異,這種單方面形成的idiom在漢語中很難找到完全對應的習語:all at sea不知所措
再如,英語用fish比喻很多,漢語就空缺了。英語drink like a fish,漢語只能用“牛飲”對應。英語說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how to swim.漢語只能用“班門弄斧”來表達。牛在以耕田為主的農業(yè)國中非常重要,因此,漢語中有很多與牛有關的詞語:牛脾氣、對牛彈琴等。但英國是個游牧民族,與馬有關的詞匯也很多:a dead horse(徒勞無益的事),as strong as a horse(強壯如牛)
二、對應詞語的不同內涵
由于文化、宗教和價值觀念的不同,表示同一概念的詞往往會有完全不同的內涵和聯想意義?!肮佟敝刚畽C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而英語中的official / officer與漢語的“官”在內涵上有很大的差異,這兩個詞主要指受雇于公眾或某一團體或企業(yè)服務、在某一地區(qū)或部門擔任負責的人、不一定是政府任命的。如:英語中l(wèi)ibrary officer,bank officer等,如翻譯成“圖書館官員”、“銀行官員”就不正確。應翻譯成:“圖書管理員”、“銀行職員”更確切。
有些動物詞匯,英漢所引起的聯想意義有很大的不同。如:漢文化中的“龍”是皇室和權威的象征?!巴映升垺?、“龍鳳呈祥”、“龍的傳人”都是褒義的。但是,在英語中dragon是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兇暴的龐然怪物,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邪惡化身?!皝喼匏男↓垺睉紤]譯為:Four Tigers,而不宜譯為:Four Dragons。歐美人對狗的認識和中國人也不盡相同。狗是人類的忠實的朋友,與狗相關的詞語都帶有褒義。如 Love me,love my dog,a lucky dog。而漢語中,對狗大多數是貶義,如:狼心狗肺、狗急跳墻、狐朋狗友、喪家之犬等。
三、對應詞語的差異分析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在概念化中凸現不同的側面。如:彩虹rainbow,雞皮疙瘩goose flesh、goose skin,紅綠燈traffic light,值得注意的是,有時英漢詞語的表達正好相反。如:紅茶black tea,溫泉 hot spring,油漆未干 wet paint,膚淺 skin deep
其次,語言是思維和認知的結果。思維和認知方式的不同,概念化的表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小心地滑caution、wet floor,乘客止步(閑人免入) crew only、staff only。在教學中,我們要防止“假朋友”,即英語中的false friends,專指兩種語言中語義結構相同,但詞義并不相同的詞。如:sweet water 淡水,an old daughter 最小的女兒
有些成語帶有濃厚的民族情緒和民族偏見,這些成語也許有典故或歷史根源,例如:to take French leave不辭而別,to get one’s Dutch up發(fā)火,in Dutch處境困難,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go Dutch AA制。
漢語和英語中有些詞從字面上分析似乎對等,但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因此我們要辯清詞義。如:heavy表重量時和漢語的“重”的意義也有所不同?!斑@個書包有多重?” 不能翻譯成:How heavy is the schoolbag?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How much does the schoolbag weigh? 因此,是用heavy還是用weigh,不僅要了解同義詞的細微差異,還要根據上下文和搭配、語體、語用等因素來確定。
綜上所述,只有通過長期的閱讀和觀察同義詞的使用,才能較好地掌握它們。而只閱讀字典,尤其是英漢詞典幫助不會很大。
參考文獻:
[1]王文斌.關于“十三五”期間的外國語言學及外語教育教學研究[J].外語學刊,2021.(02).
[2]李雪陽.英漢語詞匯歧義對比分析[J].英語廣場 ,2020.11.
[3]王娟娟.國內近十年三語習得研究述評[J].外語教育,20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