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香蕓,彭雁忠
(1.廣州醫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1436;2.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廣東 深圳 518036)
母乳是嬰幼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母乳中含有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多種營養素,不僅含量適中、比例適中、嬰兒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的多種抗感染因子對提高嬰兒的抗感染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母乳也是新生兒的重要抗氧化劑。母乳是嬰幼兒最安全、最科學的天然食品,喂養方式是影響嬰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貧血是兒科常見病,母乳是世衛組織倡導的喂養嬰幼兒的最佳方式。隨著生長發育的需要,不同時期添加的輔食是不同的。為了解嬰幼兒母乳喂養狀況,探討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兒健康的影響。比較貧血狀況,探索了不同方式喂養對嬰兒貧血狀況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12月嬰兒共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齡3個月至1歲,平均(0.54±0.11)歲。根據喂養方式不同分為:其中,母乳喂養有50例,混合喂養有24例,人工喂養26例。根據添加輔食情況,添加輔食有53例,未及時添加輔食有47例。
1.2 方法。取指尖血,用邁瑞BC-53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儀器配套試劑,做Hb測定:新生兒血紅蛋白<145 g/L,一個月~<90 g/L,4個月~6個月<100 g/L,判定出現貧血。6個月至6歲以下兒童血紅蛋白<110 g/L作為兒童貧血的標準。
1.3 觀察指標。比較不同喂養方式貧血情況以及添加輔食對貧血的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率實施Pearsonχ2統計,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 不同喂養方式的貧血狀況比較。所有嬰兒貧血一共14例。貧血狀況比較,母乳喂養<混合喂養<人工喂養,其中,母乳喂養有50例,貧血有1例,發生率是2.00%;混合喂養有24例,貧血5例,發生率20.83%,人工喂養26例,貧血8例,發生率30.76%,見表1。

表1 不同喂養方式的貧血狀況比較
2.2 添加輔食情況的貧血狀況比較。所有嬰兒貧血一共14例。從添加輔食和未及時添加輔食方面比較:添加輔食有53例,貧血4例,發生率7.55%;未及時添加輔食有47例,貧血有10例,發生率21.28%,見表2。

表2 不同喂養方式的貧血狀況比較
母乳喂養是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倡導的最佳喂養方式,對母嬰健康有積極影響。母乳喂養能促進嬰幼兒早期體重、身長和運動語言發育,對嬰幼兒認知功能和智力發育有持久而重要的影響,對嬰幼兒口腔發育有積極作用。這對預防兒童或成人肥胖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減少過敏性疾病。鑒于母乳喂養的諸多優勢和我國母乳喂養的現狀,有必要尋找有效可行的方法來提高母乳喂養率。
母乳是嬰幼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養是最適合嬰幼兒的喂養方式,對嬰幼兒早期生長發育有積極影響。母乳喂養在身體、運動、智力、認知發育等方面均優于其他喂養方式,具有其他喂養方式無法替代的諸多優勢,但目前我國的母乳喂養率并不盡如人意。因此,我們應該繼續大力推廣和推廣母乳喂養。
眾所周知,母乳是滿足嬰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最好食物,而母乳在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康媽媽需要為嬰兒提供6個月左右的“專屬”母乳喂養,半年后可適量添加補充食品,直至嬰兒2歲。母乳喂養不僅能為嬰兒提供健康、適宜的營養,還能為嬰兒提供許多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的重要物質,如脂肪酶、SIgA等。母乳喂養可以提供這些物質,直到嬰兒能夠自我合成。母乳營養豐富,嬰兒可以充分吸收。此外,母乳中含有適當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再加上富含酪蛋白、乳清蛋白等的母乳,有利于嬰兒吸收消化,從而為其生長發育提供更多營養。此外,還會發現母乳喂養的嬰兒很少對母乳過敏,但也有部分嬰兒對奶粉過敏。這是因為嬰兒出生后,與母親乳房接觸時,嬰兒會先接觸母親乳頭上的需氧細菌,然后才會吮吸母親的乳汁。這樣,在母乳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嬰兒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讓嬰兒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母乳,大大改善嬰兒不完善的免疫功能。同時,母乳喂養還可以增加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媽媽們通過護理可以對孩子有更多的關愛和關愛,孩子吮吸完媽媽的乳頭后會有更高的安全感,促進母子情感交流,逐步升華母子情感。母乳喂養還具有經濟效益的特點,母親哺乳幼兒,可以減少其他嬰兒喂養的消耗,也能幫助母親成功恢復自身健康。由于嬰兒的喂養時間不確定,沒有固定的進食時間和數量,母乳喂養完全符合嬰兒的喂養特點,可以隨時隨地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從而滿足嬰兒的喂養需求。而這是人工喂養所缺乏的。研究從嬰幼兒的病種調查可以看出,嬰幼兒易患的疾病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因此這兩種疾病的防治將是今后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母乳喂養嬰兒營養不良和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有利于嬰兒生長發育。因此大力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加強母乳喂養方式指導,開展母乳喂養是養嬰、降低發病率的重要環節之一,需要廣泛宣傳母乳喂養,提高母乳喂養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但目前關于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兒貧血情況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入組3個月齡至1歲嬰兒共100例,其中有母乳喂養、混合喂養、人工喂養三種方式,比較貧血狀況。結果顯示,貧血狀況比較,母乳喂養<混合喂養<人工喂養;從添加輔食和未及時添加輔食方面比較:添加輔食貧血狀況<未及時添加輔食。從結果可見,不同方式喂養對嬰兒貧血狀況影響存在差異,其中,貧血狀況比較,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貧血狀況更少。母乳喂養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喂養方式,但母乳喂養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母乳的分泌受到產后心理狀態、精神狀態、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產婦哺乳,從而降低母乳喂養的成功率[2]。產婦給奶前,應指導寶寶多吸奶,加速乳汁分泌,刺激乳房,起到增加乳汁分泌量的作用。在母乳喂養時,要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技巧,同時要加強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促進產婦樹立正確的喂養意識[3]。長期檢測母乳喂養時沒有任何補充食物,往往會因攝入不足導致低血糖和病理性體重下降,病情嚴重的喂母乳會出現脫水熱,對新生兒健康造成嚴重不利影響。配方奶粉的用量是根據嬰兒哺乳后的表現來確定的。如果母乳喂養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配方奶粉應該被視為一種“臨時過渡”[4]。在配方奶喂養過程中,它可以刺激母親的乳房,增加乳汁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提高了喂養成功率,可以有效降低蛋白質攝入不足和饑餓給新生兒帶來的潛在風險。有研究顯示,貧血的發生與年齡、喂養方式、輔食等因素有關。母乳是嬰幼兒的天然綠色食品,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和抗體[5]。適合兒童生長發育,4~6個月后,母乳中鐵含量不足,即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不足,如果不添加輔食,會造成缺血性貧血[6]。因此,現階段適當添加一些富鐵的補充食品,如蛋黃、肝泥、肉醬、魚醬等易吸收食物,有利于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也能提高嬰幼兒的智力水平。類似的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加重貧血。膳食中的維生素和鐵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動物肝臟、各種乳制品和富含類胡蘿卜素的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因此,應合理調整嬰幼兒飲食,降低貧血發生率。除此之外,嬰兒貧血的患病率與家庭因素有關。因此,應積極做好保健知識宣傳,提高家長育兒知識水平,倡導母乳喂養的同時合理添加輔食。
綜上所述,不同方式喂養對嬰兒貧血狀況影響存在差異,其中,貧血狀況比較,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貧血狀況更少。因此,提倡對嬰兒首選母乳喂養,并及時添加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