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琴
結腸癌是發生于患者結腸黏膜組織的惡性腫瘤,隨著年齡升高,患者的發病率越高,病死率越高,患者預后質量越低[1]。針對結腸癌患者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對病變組織行局部切除,以根治疾病,改善患者病情發展,而對于老年患者來說,患者機體耐受力較低,麻醉藥物對患者機體的影響較大,術后患者恢復時間較慢,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導致患者預后質量不理想。研究發現,近幾年臨床常以腹腔鏡手術作為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其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同時在患者術中調整麻醉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結腸癌患者在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中應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老年結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76 例,按照手術麻醉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5 例;年齡60~84 歲,平均年齡(69.34±4.98)歲;觀察組,男24 例,女14 例;年齡61~85 歲,平均年齡(70.28±4.9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符合結腸癌的臨床診斷標準,且年齡≥60 歲;②患者滿足手術治療指征,治療依從性較高。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合并有心、肝、腎臟功能障礙;②患者合并有其他器官惡性腫瘤;③患者對麻醉藥物禁忌;④患者手術前有肺功能障礙或肺部疾病史。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同期由同一醫師進行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治療,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并確定無手術禁忌證和麻醉藥不耐受情況。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麻醉,患者行常規麻醉誘導后,以面罩式吸入麻醉,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2)3 μg/ml,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2 μg/ml,給予麻醉維持,將呼吸機參數設置為潮氣量8 ml/kg,呼吸比1∶2,呼吸頻率16 次/min,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為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七氟醚(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156)持續性麻醉,控制七氟醚濃度在2%左右,以保持患者麻醉深度。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 包括清醒時間、氣管導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
1.4.2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包括MVV、FEV1、SpO2。
1.4.3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態 術前、術后采用SAS 評分、SDS 評分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越低,焦慮及抑郁情緒越輕。
1.4.4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躁動、心律失常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氣管導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MVV、FEV1、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的MVV、FEV1、Sp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手術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手術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結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之一,多發于中老年患者,且發生率逐年升高,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分析結腸癌疾病發病因素主要包括飲食習慣、年齡、肥胖、胃腸道疾病等,而對于老年結腸癌患者,常伴隨有腸梗阻、腹痛癥狀,臨床需采用手術治療措施,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給予結腸癌根治術,以改善患者預后質量[4,5]。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在臨床應用范圍較廣,在老年結腸癌手術治療中,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降低手術對老年患者機體的刺激,但在建立氣腹的過程中仍有一些刺激,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對其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更明顯,術后患者容易出現呼吸質量下降、脫管時間延長等情況,影響患者術后機體康復,因此,如何降低患者手術刺激,改善患者預后質量,是老年結腸癌疾病治療的重要內容[6]。
對于老年結腸癌患者術后常出現的肺功能指標損害、呼吸質量下降,分析其原因顯示:①由于腹腔鏡手術治療需在患者腹部建立氣腹注入二氧化碳,容易對患者機體的循環和呼吸系統造成影響,且手術治療時間越長,患者術后機體生活質量越低。②麻醉藥物使用不當:在麻醉藥物使用中,劑量使用不當會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造成較大影響,導致患者蘇醒時間較長,脫管時間明顯延長,從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③插管時間過長:在手術治療中,常給予呼吸機插管,以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的呼吸質量,待患者術后完全清醒后給予拔管,自主呼吸,而老年患者機體退行性病變,蘇醒時間較長,呼吸質量不理想,導致術后拔管時間明顯延長,肺部炎癥明顯,導致肺功能障礙[6]。因此,在患者手術治療期間,需要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同時選擇麻醉起效快、蘇醒快的麻醉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蘇醒質量。臨床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常采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作為麻醉藥物,其中丙泊酚是一種常見的超短效靜脈麻醉藥,具有起效快、作用強、蘇醒快、作用時間短等特點;瑞芬太尼是一種芬太尼類μ 型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消除快、無藥物殘留的麻醉特點。采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靜脈注射,能夠快速達到麻醉效果,但同時不易掌握患者麻醉深度,過量吸入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抑制、心動過緩等情況,嚴重者出現窒息情況,影響其生命健康。而七氟醚是臨床常見的吸入性麻醉維持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濃度與氧氣聯合使用,可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在臨床使用中發現,七氟醚在吸入中能夠通過控制吸入濃度來控制麻醉深度,對降低患者麻醉使用劑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7]。
本次研究結果主要從臨床指標、肺功能指標、心理狀態、不良反應等方面分析麻醉藥物的應用價值:臨床指標是指患者術后清醒指標、脫管指標以及住院指標,指標越小說明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更高,預后質量越高[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為:采用七氟醚藥物吸入能夠有效減少患者麻醉藥物使用劑量,降低患者機體血流影響,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明顯縮短,預后質量更佳。肺功能指標是指從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進行比較,術后肺功能指標變化量越小,說明對患者機體損害情況越低,治療安全性越高。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MVV、FEV1、SpO2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七氟醚麻醉能夠避免出現氣道阻塞、缺氧情況,降低對肺功能的損害。心理狀態是分析患者麻醉藥物選擇與患者應激反應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七氟醚麻醉能夠有效調控患者術后應激反應,降低其交感反應,以改善患者術后病情發展[9,10]。不良反應是反映患者麻醉安全性的主要內容,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顯示,七氟醚麻醉能降低藥物的敏感性,還能保證后期七氟醚的有效吸入,所以在麻醉過程中不良反應較少。此外,本次研究結果中也發現,采用七氟醚藥物麻醉后,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也體現了七氟醚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
七氟醚本身對氣管刺激性較小,麻醉誘導和覺醒平穩而迅速,麻醉深度容易調節,且呼吸頻率隨麻醉誘導而增加,通氣量減少,停止吸入后基本上通過呼吸迅速排泄,停止吸入后肺胞內濃度迅速降低,對肺功能影響較小,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藥物作用更顯著,能減小手術麻醉的風險及難度[11,12]。加上腹腔鏡手術時間較短,多數情況下需要患者在術后快速蘇醒,因此選擇七氟醚作為主要的麻醉藥物,其應用價值較高。本研究針對腹腔鏡手術麻醉藥物的使用過程,得出以下分析和總結:①七氟醚作為一種新型吸入性麻醉藥物,具有對血流動力學參數干擾較小,不良反應不明顯,麻醉起效快,患者蘇醒快等優勢,可切實保證腹腔鏡手術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低流量七氟醚不會對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影響,因此對患者肺功能影響較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并減少了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③在建立氣腹時,需要控制充入二氧化碳的速度,盡可能減小對患者的損傷;④在給予患者麻醉藥物時,一定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指標和體征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處理,以此幫助患者平穩順利地度過手術[13,14]。
綜上所述,老年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期間應用七氟醚麻醉效果顯著,對患者肺功能損害較小,臨床應用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