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
腦卒中后便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病癥,是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比較多見的并發癥之一[1]。在現階段臨床研究中,對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沒有做出統一解釋。據相關數據顯示,該病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為30%~60%,患者發病后會表現出比較嚴重的臨床癥狀及障礙,所以需要及時針對誘發病因作出分析,然后實施對癥治療[2-4]。按照中醫辨證觀念來看,腦卒中后便秘發生主要與腸道實熱、腸道氣滯、肺脾氣虛及脾腎陽虛四種證型相關,且患者發病后會表現出一系列的臨床癥狀,所以需要就誘發病因作出科學的評價[5,6]。本研究選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70 例腦卒中后便秘患者作為便秘組,同期選取70 例腦卒中后未發生便秘的患者作為非便秘組。分析腦卒中后便秘的中醫證型及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70 例腦卒中后便秘患者作為便秘組,同期選取70 例腦卒中后未發生便秘的患者作為非便秘組。參與研究患者均已經被證實為腦卒中患者,且患者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標準》中有關腦卒中的納入標準;剔除患有其他疾病及溝通交流障礙的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中醫證型辨證分析,并且做好相關數據記錄和匯總。統計患者不同證型的例數,做好相關數據的記錄和管理。主要從腸道實熱、腸道氣滯、肺脾氣虛及脾腎陽虛四種證型記錄為主,同時在患者便秘發生因素對比分析過程中,應該以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為主,做好影響因素的統計和評價,以便于能夠為患者提供幫助。中醫辨證:腸道實熱:大便干結,患者舌苔發黃,腹部有脹感,小便短赤,滑脈。腸道氣滯:大便不暢,干結或不干,腹部脹痛,有腸鳴癥狀,患者鈉食減少,舌苔薄膩,脈象弦滑。肺脾氣虛:大便不硬,但排便困難,有盜汗、便后乏力等癥狀,同時患者四肢不溫,舌苔淡白。脾腎陽虛:大便不硬,但排便困難,腹部冷痛,同時患者四肢不溫,舌苔淡白。便秘判定標準:以羅馬Ⅲ標準為主,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①>1/4 的排便需要屏氣,有明顯的排便困難癥狀;②>1/4 的排便為硬塊或者是顆粒狀;③>1/4 的排便有不盡感;④>1/4 的排便有肛門阻礙感;⑤>1/4的排便需要人工協助。
1.3 觀察指標 ①中醫證型,主要從腸道實熱、腸道氣滯、肺脾氣虛及脾腎陽虛四種證型辨證著手。②單因素分析,主要以性別、年齡、卒中類型及發病部位四方面進行統計。③Logistic 回歸分析,主要從性別、年齡、卒中類型、發病部位及常數項等分析著手,做好相關統計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型比較 便秘組患者中醫辨證中,腸道實熱患者30 例,腸道氣滯患者20 例,肺脾氣虛患者10 例,脾腎陽虛患者10 例。非便秘組患者中醫辨證中,腸道實熱患者25 例,腸道氣滯患者30 例,肺脾氣虛患者10 例,脾腎陽虛患者5 例。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腦卒中后便秘的單因素分析 便秘組男性占比58.57%、年齡≥60 歲占比67.14%、出血性占比57.17%高于非便秘組的40.00%、45.71%、35.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的發病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腦卒中后便秘的單因素分析 (n)
2.3 腦卒中后便秘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卒中類型為腦卒中后便秘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腦卒中后便秘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腦卒中作為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病在現有臨床研究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7]。一般情況下,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便秘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8]。當患者出現便秘后會對其自身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如果不能及時采取處置措施,對患者自身健康造成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9]。通過相關研究分析發現,以中醫辨證為患者實施分型,能夠了解患者疾病患病情況,并且能夠對患者便秘的發生情況作出評價,所以能夠得到患者認可[10]。就目前中醫學發展中對于腦卒中后便秘患者的分型來看,主要分為腸道實熱、腸道氣滯、肺脾氣虛及脾腎陽虛四種證型,并且在各個證型分析過程中發現,不同證型的臨床表現是有所不同的,對患者便秘的影響也是有所差異的。所以需要對患者便秘誘發因素做出評價,隨后實施對癥治療[11-15]。
在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影響腦卒中后便秘的因素較多,多數患者在發病之后會表現出比較顯著的臨床癥狀,所以會對患者自身健康造成一定影響。首先,在患者中醫證型分析中得出,便秘組患者中醫辨證中,腸道實熱患者30 例,腸道氣滯患者20 例,肺脾氣虛患者10 例,脾腎陽虛患者10 例。非便秘組患者中醫辨證中,腸道實熱患者25 例,腸道氣滯患者30 例,肺脾氣虛患者10 例,脾腎陽虛患者5 例。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在腦卒中后便秘單因素分析中得出,便秘組男性占比58.57%、年齡≥60 歲占比67.14%、出血性占比57.17%高于非便秘組的40.00%、45.71%、35.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的發病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在腦卒中后便秘Logistic 回歸分析中得出,性別、年齡、卒中類型為腦卒中后便秘的影響因素 (P<0.05)。
綜上所述,性別、年齡、卒中類型為腦卒中后便秘的影響因素,與患者的證型以及發病部位不相關,需結合臨床給予患者對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