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芳
摘要:實驗是實施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形式,因為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準,教師有效借助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概念與原理,進而在挖掘學生能力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的策略,旨在為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探究思維? ?實驗教學? ?高中化學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實現對教學實驗、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的革新。同時,教師要嘗試將新的元素融入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呈現探究情境,使學生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從而逐步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獲得思維的全面發展。
一、做好演示實驗,激發探究興趣
好奇心是學生展開探究的動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興趣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又是學生活動的動力機制。從一定角度來說,實驗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演示實驗,并借助演示實驗讓學生產生操作的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實驗活動內容“化學能轉化成電能”時,教師可以借助實驗藥品和實驗儀器,初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即讓學生了解鋅板、銅板、硫酸溶液、燒杯、電流計、導線。其次,教師可以用一個燒杯盛入0.1摩爾每升的硫酸溶液,觀察其與鋅、銅產生反應,從而引發學生思考這種實踐活動將會產生怎樣的實驗現象,以此逐步喚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在學生提出各種假設后,教師再呈現實驗現象,即除在鋅板上有氣泡產生之外,在電流計中可以看到指針發生偏轉。這時,教師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產生如此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再次走入探索之境,進一步產生探究欲望。最后,教師可呈現實驗二,讓學生觀察鋅板上的氣泡,促進學生對電化學反應產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電化學反應的興趣。
二、重視自主操作,培養探究意識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自主操作,讓學生獨立探究化學問題,并在動手實踐中解決各種類型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以此讓學生親自參與,經歷探究過程,進而深刻理解這些知識。
首先,教師可以基于課本上的探究素材,引領學生展開實驗探究,以此培養學生主動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長。
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本課教學主題,開放性地設置與實驗操作相關任務,讓學生在新型材料的引領下產生探究興趣和探究意識,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實驗活動“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時,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自主操作意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片呈現粗鹽中的雜質,如氯化鈣、氯化鎂、硫酸鈉等物質,并以此引發學生提出猜想:“要想去除這些雜質需采用何種方式?”從而讓學生想到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由此,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幫助邊區的貧困家庭制出精制的食用鹽。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高漲,通過查詢資料等方式了解硫酸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的去除方法,即需要分別加入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鈣溶液,然后將生成的硫酸鋇、氫氧化鎂、碳酸鈣沉淀過濾,再將過濾的濾液經過蒸發結晶,如此就能夠去除雜質,得到精鹽。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猜想,并結合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操作,以完成鹽溶液雜質的判斷,并且運用除雜質的沉淀法去除雜質。
最后,為了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要將雜質去除環節全權交由學生,當學生發現粗鹽中出現沉淀時,自己選擇清除沉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經歷探究過程,從而了解沉淀的去除方法,過濾蒸發結晶,進而使學生逐步養成探究意識。
三、借助內容拓展,培養探究能力
在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實驗材料,革新實驗流程,以便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逐步形成探究能力。首先,在探究時,教師必須結合探究的主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探究內容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以推動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實驗材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而實現學生在材料選擇過程中的探究化;再次,在實驗操作之時,教師不要過多地限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獲得成長;最后,在呈現實驗結果時,教師要讓學生形成探究思維,并提出探究化的結論,讓學生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經歷探究過程。
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實驗活動“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必須借助內容的拓展,優化學生的探究過程。
第一,在實驗操作前,教師要優化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產生發散性的思考,教師要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各因素提出猜想,以此為學生提出假設,為設計實驗、探究實驗打下基礎。
第二,教師呈現實驗材料,讓學生對實驗設計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金屬鈉和金屬鎂與水發生反應呈現實驗現象,以引領學生在經歷反應速度快慢后,選擇自己喜歡的金屬化合物和其他物質,探討其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如有的學生提到溫度可能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有的學生認為催化劑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因素,還有學生提出溶液的濃度會使化學反應速率受到影響。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不設限制地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點提出探索,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逐漸形成探究思維。
第三,在呈現結論環節時,教師切勿以正確與否論英雄,而是要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并且得出有效結論。當學生的結論錯誤時,教師可通過詢問其他學生是否結果相同,引發學生對自己的結論產生懷疑,并再次進行探究,以此讓探究實驗真正實效化。
四、借助實驗設計,提升探究能力
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的是驗證性實驗,若是教師一味地模仿,按照書本中的設計方案完成,學生只能接受事先已知的結論,阻礙了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將書上的實驗稍加改造,為學生呈現探究實驗,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觀察和實踐實驗,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師可以改變實驗裝置,或改變某一實驗操作環節。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安排精心,并基于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探討自己存在的問題,引領學生形成自己的實驗設計,以合作或獨立的方式完成實驗操作,以彌補傳統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推動學生探究思維的再次發展。
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實驗活動“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的主題為探討乙醇、乙酸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教師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應該改變以往驗證的形式,讓學生實現問題提出、實驗設計、實驗結論、呈現并重復操作等過程的探究。首先,教師可以拿出試管,往試管中加入少量溶液,然后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觀察,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此讓學生感受溶液的顏色和氣味,引領學生猜一猜這種溶液是什么物質,以此設置懸念,逐步讓學生對乙醇這種物質產生探究興趣。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探討乙醇還存在哪些特征,讓學生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提出實驗問題和實驗設計。在教師的不設限下,有的學生提出可以通過向蒸發皿中滴入少量乙醇,點燃后觀察其火焰顏色,以了解乙醇燃燒時的現象。除此之外,有的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開展了探究性實驗,將乙醇溶液滴加到高錳酸鉀溶液中,并觀察溶液的顏色。
五、結語
簡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滿足新形勢下的新需求。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采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0(14).
[2]李斐.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高考,2020(30).
[3]趙崇立.探索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
[4]魏瑩瑩.論如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
[5]金玲.淺談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
[6]申鴻雁.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才智,202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