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炯佳
摘 要:美術在塑造學生品格、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以及開發心智潛能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美術教師當班主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美融入到課堂中,在欣賞美、理解美的過程中,達到啟發智力和德行的效果,將美術本身特有的啟發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小學美術教師應怎樣做好這項工作呢?本文對其展開了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師;班主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3-0161-02
【Abstract】A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aping students' character,cultivating students' healthy aesthetic taste and developing their mental potential,while art teachers as class teachers,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is to integrate beauty into the classroom,in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ng beauty and understanding beauty,in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ng beauty and understanding beauty. So,in the class teacher work,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thought to it.
【Keywords】Primary school;Art teacher;Head teacher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其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深入分析當前的學校管理工作可以發現,班主任“缺位”是一個普遍現象,教師做班主任的熱情不高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在我國,班主任大多數由語、數、英學科的教師擔任,個別存在化學、政治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情況,對于音、體、美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但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師往往承擔著沉重的工作任務,根本無暇顧及過多的班主任工作,加之班主任付出高、風險高,從而也就導致很多主課教師不愿承擔班主任的責任。在這種環境下,要是讓美術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工作,那么他們應該怎么做呢?
1.發揮學科優勢,以美建班
與語、數、英等一些主課教師相比,美術教師在班主任工作上會存在一定的劣勢,但只要在班集體建設中將美術學科的優勢重視起來,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也能探索出建班育人的有效途徑。
就小學階段而言,繪畫是美術課的主要內容,在此,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繪畫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探索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臨摹畫作的過程中,了解色彩搭配、線條組織的同時,深深感受到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感悟人生真諦。而且,畫畫作為一種藝術實踐,完整的作品是要在平心靜氣、一絲不茍下完成的,這樣就可以對學生嚴謹、認真的態度進行培養。以美建班就是抓住美術和班主任工作的契合點,在日常教學中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欣賞名畫,激發愛國情
美術欣賞課具有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心靈的意義,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不僅要做好基本技法的講授,更要將班會活動充分利用起來,以班會為契機,引導學生對名畫佳作進行欣賞,通過美術作品品讀歷史,對現在和未來進行進一步的思索。例如:油畫家董希文的著作《開國大典》就記錄了一段非常厚重的歷史,在此,美術教師就可以抓住國慶節的契機,向學生介紹油畫中開國元勛,講解開國慶典以及萬民歡騰的鮮活畫面。實際上,學生了解作品背后歷史的過程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人們愛國的心都是相通的,只要有關歷史題材的畫作充分利用起來,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加深記憶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2)品讀名人故事,優化道德品質
每一幅經典佳作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個非比尋常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多得的素材。例如:北京奧運會時五個“福娃”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這五個“福娃”形象利用起來,向學生講解五個福娃的由來以及背后的文化意義,在此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師韓美林先生,他是一位命運多舛的藝術家,“文革”時期的苦難經歷以及他樂觀的態度為其積累了一本厚厚的書,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當聽完韓美林大師的故事后,學生獲得了諸多的感慨,不僅對“福娃”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學會了如何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不斷進取,有利于實現其道德品質的提升。
(3)精設練習,促進心靈發展
要想實現學生感恩品格的全面提升,美術教師還可以將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布置創意作業。例如:在教師節上,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制作賀卡,送給師長,在此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書畫技能和感人的心融合在一起,在感恩卡上充分體現出來,利用豐富多彩的顏料和字跡向師長表達自己的祝福和感恩;此外,在以“成長、發展”為主題的班會活動上,也可以發動學生為父母制作親情卡,當父母收到親情卡后紛紛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提到孩子和自己在情感上出現了一定的疏遠現象,甚至還有極少數的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基于這種情況,為了增加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還可以在美術課上為學生布置這樣的練習,如:回家仔細觀察父母,掌握父母輪廓,然后將他們勞作中的狀態畫出來。這樣的選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非常貼合,多數學生都能認真完成,雖然學生刻畫過程中的筆法稍顯稚嫩,但完全可以體現出他們的心聲。在后續的作品展示課上,一名學生提到:“我慢慢長大了,與父母的交流逐漸變少,這次在為父母畫肖像的過程中,我發現媽媽臉上爬上了幾條細紋,爸爸的頭發也有了白絲,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我而辛苦的工作,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答我的父母。”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溫暖,可以說,這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對學生心靈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