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惠
摘 要:《3-6歲兒童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特別強調了:“應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工作,協同提高家庭和幼兒園的育兒、育人能力,舉全社會之力培養身心健康成長的孩子”。但是,縱觀當前社會幼兒教育具體情況,家長缺乏相關意識、不夠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等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幼兒的健康成長,且在農村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本文便由此出發,圍繞“幼兒園應如何通過親子教育沙龍活動向幼兒家長傳遞科學的教學理念”展開了分析,提出了打造專業教師隊伍、充分準備、加強溝通等策略,希望為幼兒教育以及幼兒的成長提供積極幫助。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親子教育沙龍;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037-02
【Abstract】The "Guide to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from 3-6 Years Old" specifically emphasiz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parenting and nurturing abilities of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and use the power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cultivate children who grow u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However,looking a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society,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parents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family education for their children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and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is,and analyzes "how kindergartens should convey scientific teaching concepts to parents of children through parent-child education salon activities",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teacher team,fully preparing,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Provide active help for the growth of the company.
【Keywords】Rural area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arent-child education salon;Practical exploration
0-6歲是兒童孩子成長和發展自身性格、能力的關鍵期,而他們在這一階段的成長情況,不僅與幼兒園教學有關,還與家長們的教育和陪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國家在近些年來越來越重視對于家庭教育工作,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曾明確提出了一個觀點,即:“自2019年起,家長們也要接受教育”。這也就意味著,幼兒園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并通過各種活動向家長們傳遞先進的育兒理念和科學的育兒方法,親子教育沙龍活動由此得到了農村幼兒園的重視。
1. 當前社會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阻礙及影響分析
(1)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導致“問題家庭”出現
現今社會之所以會出現家庭教育不充分導致幼兒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問題,與幼兒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兒觀念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系。用當今社會最常見的一句話來說:“父母也是第一次成為父母”,大多數農村幼兒家長都沒有學習過系統的育兒知識與家庭教育知識,他們甚至并不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尚未認識到0-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品質以及各項基本學習與生活能力的黃金六年,自然也不會將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
(2)父母缺乏科學的教育指導,導致“問題孩子”出現
再者,就是在方式方法方面的問題。無論對任何事情來說都是一樣,即使具備了正確的行事理念,若沒有正確的方法指導,也終將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現如今,雖然一些家長形成了“應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工作當中”的意識,但他們依舊會沿用老一輩“批評式教育”“嚴厲教育”等方法教育孩子,顯而易見,這已經不適合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自我意識強烈的孩子們,極易打擊他們的成長自信,使其在之后的生活中出現自卑、叛逆心理,乃至厭學、抑郁等表現,擴大“問題孩子”群體范圍。
2.農村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教育工作前提與意義
通過上述對于農村幼兒教育阻礙的分析,再次證明了一個問題——讓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并掌握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在有效的家庭教育中成長,是社會與學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開展親子教育工作的前提和目的。那么,以“親子教育沙龍”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活動究竟有何突出意義呢?具體如下:
(1)促進家長參與,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組織親子教育沙龍活動,能夠拉近家長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當中。相較于傳統模式下在家庭中要么過于嚴肅、要么過于自由的親子相處和交流,在活動的制約下,圍繞“如何完成任務”“如何做游戲”展開交流,他們之間的溝通會更加和諧。如此,循序漸進地找到“最優交流模式”,家長更能理解孩子們需要在怎樣的交流中成長,就能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語言和情緒,使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更加和諧。毫無疑問,這對0-6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