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敏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生,根據其實際情況安排學習任務,以此促進他們的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展。本文立足于此,結合統編版教材的閱讀文本內容,以中段為重點研究對象,分析了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圍繞如何借助“以學定教”構建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閱讀;以學定教;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083-02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mphasizes that teachers should follow the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al principl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and guid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specting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Their actual situation arranges learning tasks to promote their individualized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combined with the reading text content of the unified edition of the textbook,with the middle section as the key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reading teaching,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how to build an efficient Chinese reading class with the help of "teaching by learning"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eachers.
【Keywords】 Middle section of primary school;Chinese reading;Teaching by learning;Teaching research
所謂“以學定教”,實際上就是將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與需要視為教學起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活動、安排學習任務。在這一模式下,教的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的任務自然而然地可以高效完成。但是,觀察當前小學語文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情況,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問題,教師或者是根本不注意采取“以學定教”的方式方法,或者在實踐中并未找到更加合適的手段,導致教學效率與質量依舊無法提高。對此,教師必須重新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直面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之法。
1.當前小學中段年級閱讀課堂存在的問題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主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認識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中段的教師經常會直接將文本背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告訴給學生,使“灌輸”成為了教學的主要方式,使學生處在了“完全被動”的狀態當中。學生看似學到了知識,實則并未進行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不僅無法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甚至會因思考受限而阻礙思維發展,對學習產生“厭倦”或“抗拒”情緒,且能力和思想的深化都是浮于表面的、是不持久的,對其長遠發展無益。
再者,教師一般采取“大班制”的方法進行授課,較少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只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引導。這導致了一個問題出現,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安排的學習內容并不適合每一名同學,閱讀素質本就良好的同學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而能力本就遜色的同學會出現“掉隊”表現,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嚴重受阻。這也就意味著,從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當前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師,不僅應從“教案”中走出來,改變一味地參考“教案”進行機械性灌輸式教學的模式,還需要采取“彈性”培養機制,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更具針對性的指導方法。最終在真正的“以學定教”中提高閱讀教學與質量,在促進每一名同學的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使全員都獲得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2.“以學定教”理念下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預習中捕捉學情,設定目標
我們在前文中提及,小學教育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發現知識,使其完全參與到“學”的過程中來。因此,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考慮到中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自主學習能力,且形成了一定文化素養,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自主預習知識。這樣一來,通過預習,學生就可以對新知形成一定了解,并發現自身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不認識某一個字、無法理解某一個詞的意思、無法清晰把握中心思想等,進而將問題反饋給教師。將學生反饋回來的問題進行整合,教師就可以清晰地把握重難點,并針對他們提出的不同問題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向其布置識記生字、學習生詞、挖掘情感等對應的學習任務,指導他們對需要進行深度學習的內容展開深層次探究。如此,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用來破解難點,在更加適合自身需要的明確目標支持下,以教師的幫助為輔助,學生可以迅速走出困境,一邊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并建立起學習自信,一邊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