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麗莎,趙海龍

摘 要:全面分析了城市商業圈交通擁堵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商業圈交通擁堵優化策略,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濰坊市新華路佳樂家商圈的交通組織及交通管理中。
關鍵詞:商業圈;交通擁堵;優化策略;交通組織
0 引言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擁堵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在中心城區區域性交通擁堵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交通樞紐為主的“站圈”,商業密集區為主的“商圈”,醫療結構為主的“醫圈”,車流、人流、物流比較集中,交通通行壓力超出了道路實際通行能力。商業圈是人民生活活動的重要區域,也是城市交通擁堵的重點區域,解決“商圈”交通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剖析交通擁堵原因著手,提出了一系列的交通優化策略。
1 商圈區域交通擁堵原因分析
1.1 交通需求快速增長
城市不斷向外擴張,而城市居民出行活動半徑較小,增長幅度低,未隨城市的發展建設向外擴散。小汽車的擁有量快速增加,在機動化進程上,汽車保有量級數增長。小汽車的使用頻率仍居高不下,居民對小汽車的依賴越來越強,小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加大了交通壓力。
1.2 道路網結構不完善
路網級配不合理。城區均質方格路網的結構問題較多,道路體系級配失調,向上缺少快速干道構建骨架,向下層次的次干路少,支路嚴重不足。由于快速路體系缺失,次干路、支路供應嚴重不足,內部循環難以打通,路網運轉效率低下,跨組團聯系通道難以支撐長距離出行,內部道路的車速也難以進一步提升。
1.3 停車供需失衡
備案泊位供給遠遠不足,總停車泊位缺口量較高,公共停車場建設嚴重滯后,缺少獨立的公共停車場,既有公共開放停車設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大量停車需求只能通過非法停車等途徑解決,嚴重影響道路通行和居民出行安全。
1.4 公共交通難以適應需求
受私家車、公共自行車等方式沖擊,公交優先性不足,難以參與競爭,公交不能有效分擔出行需求。線網布局的不合理和線路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制約公交服務的提升。公交占用非機動車道上落客,而公交停靠位置又經常被路邊停車占用,導致公交車在行車道??可下淇停糠址菣C動車受公交??坑绊懀@行到機動車道,交通秩序混亂,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1.5 慢行交通秩序混亂
非機動車道劃線不連續,道路上無劃線,且非機動車道被路邊停車、公交停靠、出租車上落客等占用,缺少連續性,非機動車經常需要繞行至機動車道,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僅為劃線隔離,機非干擾較大。行人過街設施設置不合理,且未設置信號燈,高峰時段行人過街量較大,行人與機動車沖突嚴重,干擾機動車流的連續通行。
1.6 交通管理不到位
現狀城區交通管理還停留在交通工程管理階段,僅關注對路段和路口的處理,系統性疏堵措施并未形成。干路優先通過能力沒有得到充分保障,支路路網密度和連通度不足,許多背街小巷受封閉小區影響成為內部道路,無法參與城市路網組織。
2 商圈區域交通優化策略
2.1 完善道路網系統
建議利用現有道路空間,打通周邊支路,形成完整的指路王,并結合商圈內部道路設置成單向的微循環系統。同時將商圈的出入口設在支路上,降低進出車輛對城市路網的交通影響。遠期考慮,加大快速路建設,形成主、次、支道路級配比合理的路網結構。
2.2 停車組織管理策略
商圈按照建筑面積按照要求配建足量停車位,因停車位不足造成的車輛入口占用市政道路排隊,給道路正常通行造成較大影響。針對此現象,建議適當增加停車供給,并通過設置合理的停車收費標準來提高車位利用率。增加停車誘導設施,禁止車輛占用虞河路道路空間排隊。在商圈選址合適位置,建設立體停車樓,增加車位供給。在保障停車位充足的前提下,還要優化商圈內部交通組織,合理引導交通流,對停車場進行便捷有效的使用。
2.3 公共交通優化策略
空間上的優先,設置公交專用道和公交快速系統建立公共交通多層級系統,滿足不同交通需求。商圈周邊公交線路較為密集,站點布設多,往往存在站點設置長度不足,導致多輛公交同時進站時形成排隊,影響道路通行。公交占用非機動車道上落客,而公交??课恢糜纸洺1宦愤呁\囌加茫瑢е鹿卉囋谛熊嚨劳?可下淇?,而部分非機動車受公交停靠影響,繞行到機動車道,交通秩序混亂,存在極大安全隱患。采用“小站點密布局”的方式,解決公交車集中??吭斐山煌〒矶聠栴}。
2.4 慢行交通優化策略
在交通發展的同時,應注重慢行出行者的出行體驗,即突出街道的價值,利用建筑退界和道路公共空間整合,服務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整合等精細化設計,促進道路交通空間向公共活動空間轉變,實現交通元素與城市空間、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將單一的交通與多元的公共設施結合,形成多元化的開放街道,并通過增強公共場所,提升城市魅力和激發經濟活力,提高交通整體出行的服務質量,提升交通運輸的服務品質,適應城市品質提升的要求。
2.5 交通組織優化策略
在核心地區與主要道路上,內部的交通壓力需要進一步緩解,應建立單行系統,充分挖掘路網空間,增加地區整體的通行能力。通過渠化交叉口,增加節點通行能力;劃定限行區域,緩解內部交通壓力等,都能有效提升路網通暢度。
3 新華路佳樂家商圈案例分析
3.1 現狀問題分析
(1)佳樂家三個機動車進出口分別在新華路占用非機動車道設樁用于進停車場車輛排隊致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通行;(2)因機動車排隊與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通行,導致公交車無法進站而占用中間機動車道上下客,單向三機動車道僅剩一條車道供機動車通行;(3)人行過街與機動車沖突嚴重,嚴重影響新華路的道路通行能力;(4)人行橫道、公交站點、機動車進出口相隔太近導致相互干擾。
3.2 優化改善措施
(1)建立地下非機動車專用停車場或將非機動車停車場遷至院內,改造門前廣場,進出地下停車場車輛在廣場排隊;(2)建設新華路過街行人設施,減少行人與車輛沖突;(3)建設立體停車庫,滿足停車需求;(4)強化交通管理,新華路(東風東街-勝利東街段)路測一律禁止停車;建立停車誘導系統,將車輛引導至附近公共停車場;加強執法力度,提高非現場執法水平,重點針對路邊停車、占用公交港灣等。
4 結語
解決城市商圈交通擁堵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商圈特點提出了一系列優化策略,力求有效改善交通狀況。結合新華路佳樂家商圈,對研究成果進行運用。
參考文獻:
[1]鄭斌斌.逆行影響下的非機動車交通流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7.
[2]李濤.城市中小學門前道路交通擁堵對策研究[J].山東交通科技,2020(5):117-119+122.
[3]李量.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綜合交通改善方案的研究——以四川南充市核心城區交通改善為例[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2):8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