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生,張雪峰,趙晨






摘 要:山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易發,給交通安全管理帶來較大的挑戰。結合秦嶺山區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中交通安全管理,分析了山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在道路條件和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針對性改善措施,在車流量持續增長的前提下,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治理措施
0 引言
山區高速公路的特殊地理條件及氣候因素導致交通事故易發,給交通安全管理帶來較大的挑戰,如何提升道路安全通行條件是公路運營管理人員不斷的思考的問題。本文闡述了西商高速山區段交通安全情況、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及交通安全的主要治理措施。
1 交通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人、路、環境和
管理等多個環節,通過對近年發生的交通事故進行對比分析,超速行駛、疲勞駕駛、操作不當、車輛故障等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僅通過交通事故分析,從道路的因素探討如何提升交通安全。
1.1 道路線形的影響
山區高速公路在縱坡較大的路段,往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主要是駕駛員超速行駛、疲勞駕駛導致發生事故,尤其是在下坡轉彎路段事故更容易發生,下面統計了近年位于下坡山區路段交通事故占比情況,如表1所示。
1.2 路面的影響
路面狀況也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路面因素有四個:(1)路面平整度;(2)路面病害;(3)路面抗滑性能;(4)路面拋灑物。其中抗滑性能是影響灞源段車輛通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路面抗滑性能是以路面和車輪之間的摩擦系數來表現的。摩擦系數與道路路面材料、路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干濕程度以及路面的完好程度相關。混凝土隧道路面長期重車碾壓、貨車制動噴淋、隧道汽車尾氣等影響致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車輛超速行駛時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發生,隧道段事故統計如表2。
2016年隧道路面進行了局部的微銑刨處治,抗滑性能顯著提升。由表2可見:路面抗滑性能提升后道路事故呈現下降趨勢。
1.3 環境因素影響
秦嶺山區較平原及丘陵地帶相比,不良氣候占全年天氣比重較大且天氣多變。夏季潮濕多雨,冬季長且降雪頻繁、降雪量大,雨、雪、冰、霧等惡劣天氣是影響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
1.3.1 雨季的影響
雨天對安全行車十分不利,機動車在高速行駛時,因輪胎與路面間的積水不能排除,水的壓力使車輪上浮,形成汽車在積水路面上滑行的現象,稱為“水滑”現象。在這種狀態下,輪胎和路面間附著力下降,制動距離一般增加兩倍左右,車速越高,摩擦系數越低,在車輛制動時,車輪很容易抱死,發生側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增加,使車輛失去控制,最終導致事故發生;同時雨天行車,能見度下降,駕駛員的視線受影響,可視距離縮短。歷年降雨天數統計和雨天事故數量如表3。
由表3可見:隨著降雨天數的增多,交通事故數量呈上升趨勢。
1.3.2 冬季對交通安全影響
冬季山區氣溫降低,最低達到-20℃,(1)貨車制動噴淋導致的結冰路面;(2)路面降雪形成的冰雪路面。冬季對山區高速公路通行產生較嚴重影響。
x'x'x'x'x'x'x'x
由表4可見:降雪天數越多、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越大,冬季一般從前一年的11月中旬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冬季的事故要高于其他季節。
2 交通安全理措施安全有間接關系
通過對交通事故多發路段的綜合分析,主要通過采用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持續治理易發事故路段,提升道路交通條件,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
2.1 完善交安設施
通過增設限速標志、施劃震蕩標線、增設區間限速等方式降低車輛行駛速度,降低在下坡發生事故風險;通過增設轉彎導向標、警告標志、聲光設施警示、提醒車輛駕駛人員提高注意力,降低車輛行駛彎道發生事故。
經過治理,下坡急彎路段事故數量自2013年度至下降至2019年度下降39起,同比下降73.13%,有效的提升了道路通行安全。
2.2 提升路面抗滑性能
隧道混凝土路面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隨著車輛荷載對路表構造的磨損而衰減,2016-2017年分別對隧道混凝土路面微銑刨處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通過微銑刨處治后,路面構造深度、橫向力系數、擺值三項抗滑關鍵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且大幅度提升,平整度合格率達100%,通過兩年的觀測抗滑指標衰減情況基本趨于穩定。路面銑刨后,隧道事故數量由2015年度的50起下降至2019度年的1起,同比下降98.72%。
2.3 完善排水設施
2016年至2017年,為消除路面積水對行車安全的影響,增設泄水孔、急流槽、標線開口、降低泄水孔標高、改造瀝青攔水帶等措施;通過對路基圓曲線段、緩和曲線段或“S”形曲線橫坡變化段積水采用碟形排水,瀝青攔水帶急流槽“八字形”開口進行改造,有效提高路面排水效率,降低雨季交通事故發生概率。
2.4 除雪保暢措施
秦嶺山區段高速公路沿線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冬季氣溫低,年均降雪十余次,冬季最低氣溫低至-20℃、最大積雪厚度80厘米,降雪早、雪量大、降雪頻繁,加之該路段橋隧比例高達96.5%,連續長縱坡路段38公里,冬季除雪工作任務重,降雪后橋梁、隧道洞口、長大縱坡路段冰雪不易融化,易發生交通事故。
同時冬季氣溫低、夜間貨車噴淋造成道路下坡路段路面
部結冰,對車輛通行造成潛在安全風險。
2.4.1 提升冬季除雪效率
(1)引進新材料。秉承創新、綠色、安全、暢通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應用“環保型新材料”,引進非氯植物基環保型融雪劑,具有融冰雪能力強;速率快、持續時間長、無腐蝕的特點;
(2)引進新設備。引進小型料斗撒布車、自主改裝液態融雪劑精噴灑車撒布車、研發使用路面自動液態融雪劑噴灑設備,提升除雪效率;
(3)改進除雪作業方式:
小到中雪情況下機械組合作業:按照高速滾刷車清理第一車道,兩臺除雪鏟車模擬清理第二、三車道作業,確保小到中雪時保障三個行車道全部暢通;
大到暴雪情況下機械組合作業:按照除雪鏟車+高速滾刷集中對第一車道進行循環清理直至路面暢通,高速滾刷同步灑布融雪液,保障大到暴雪時至少一個車道保持暢通。
2.4.2 治理路面噴淋結冰
為及時消除交通安全隱患,針對夜間貨車制動噴淋造成道路結冰現象,采取了三項措施:
(1)提高工作責任心和警惕性,加大低溫時段,長大縱坡、車輛噴淋嚴重路段的巡查頻率。(一是觀察路面是否濕滑,二是用手試路面是否結冰。);
(2)及時撒布融雪劑,預防或者消除貨車制動噴淋造成路面道路結冰;
(3)加強路面預警,通過臨時標志牌、電子情報板及時向司機發出預警信息。
3 總結
該路段自通車以來,為了保障管轄路段的交通安全,經過不斷探索和未雨綢繆,有效的改變了在交通安全條件中“路”的因素,在車流量持續增長的前提下,交通事故大幅下降,提升了高速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切實做到習總書對安全生產,要堅持防患于未然,做到“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始終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參考文獻:
[1]段廣云,徐正剛,沈振宇,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實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2.
[2]姜華平,陸春其,陳海泳,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