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義
摘要:物理作業是物理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更是提高物理成績的有效途徑,線上物理教學時作業設計更應該注重有效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學生做物理作業的過程就是構建物理知識的過程,通過做作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由于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監管到學生的聽課狀態,因此,教師要優化作業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改革創新,尊重學生差異,提倡作業多層次、多樣化,利用更多現實、有趣、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線上學習效果。
一、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激發學習熱情
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首先要把握趣味性的原則,結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帶著疑問,充滿好奇地進行作業探究活動。
例: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教師設計作業教材99頁第二題:“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放在玻璃瓶的一側,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筆,如果把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你會看到什么有趣的現象?”學生在家自己動手做一做,把你看到的現象分享給你的家人,并對家人解釋其中的原因。
例:學習“摩擦力”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學生動手的趣味作業“筷子提米”:在玻璃杯里裝上大半杯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間,將米壓緊,然后提筷子,但玻璃杯和米并不能被提起來,如果往杯內加少量的水,過一會兒,發現筷子能將米和杯子提起來。教師鼓勵學生動手實驗,并把成功的照片發到釘釘群里,給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實踐的欲望,使學生樂于完成作業。
二、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性,拓展學生思維
線上教學時作業不僅包括書面作業,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實踐、收集資料、閱讀預習以及整理知識點等作業,注意作業形式多樣性,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學習“萬有引力”時,可以引導學生收集萬有引力的發現對人類的歷史發展具有怎樣意義及應用,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收集的內容進行評比,看誰了解的知識多,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萬有引力的重要性。再如,每學完一章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知識的歸納整理作業,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本章的知識點整理到A4紙上, 然后再把它上傳到釘釘群里,教師可以從中選出一些知識點完整而又精美的圖片,第二天上課前展示給大家,欣賞圖片的過程激發了學生之間思維火花,促進了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關注作業內容的層次性,張揚學生個性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次布置作業,使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線上教學時作業的選擇應少而精,具有代表性,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能。作業設計要有梯度,有層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對于優等生,作業設計應在掌握基本知識基礎上,著重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布置一些提高性作業,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倡導學生一題多解,鼓勵學生挑戰自我。
例:一個體積是30cm3鋁球,質量27g,這個鋁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鋁的密度?籽=2.7g/cm3)
解:方法一: ?籽球=m/v=27g/30cm3? =0.9g/cm3
?籽球< ?籽鋁? ∴這個鋁球是空心
方法二:? v鋁=m/?籽=27g/2.7g/cm3? =10cm3
v鋁 ? ? ? 方法三:? m球=?籽v=2.7g/cm3? ×30cm3? =81g m球>m鋁? ?∴這個鋁球是空心 學生在運用一種方法完成一道習題后,可以再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并且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好,哪一種方法更簡潔、更合理等。通過不同角度的解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知識的活化,從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重視作業設計的探究性,培養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作業設計理念中,習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作業設計的側重點在于解題技巧,忽視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某些規律,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尤其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學生能夠自己完成的探究實驗。例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前,鼓勵學生預習教材,利用身邊的器材完成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對實驗現象所說明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等。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加深他們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解。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物理教師要樹立新型的物理作業觀,用心挖掘教材,精心設計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拓展學生思維,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地提高線上物理教學質量。 ■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