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輝
作業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科學習的基本活動形式之一,不論是生物學基本概念的形成、知識的獲得、方法與技能的訓練,還是對學生個性的表現、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環節。作業設計的優劣,不僅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品質的養成。
新課標的出臺拉開了課改的序幕,育人標準從“生物科學素養”轉變為“生物核心素養”,重點強調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內容。新課標的確立和實施,必然會催生新的教學策略,而生物作業作為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其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在進行優化作業改革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在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多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訓練的作業,減少對知識的直白記憶、重復練習等傳統作業模式的使用;(2)做到傳統作業和創新性作業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要更重視對知識的理解、教材的活用、注重與現實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的應用技能型作業;(3)要能引入學生思考、少而精、重視實踐體驗、體現知識內在聯系、邏輯思維訓練的作業;(4)從重視概念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生命觀念、提高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入手進行優化作業設計,發揮其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筆者在擔任初二下學期生物學科教學工作期間,曾向學生布置了一項題目為“構建生物概念圖”的創新性寒假作業。作業要求:(1)內容上以學習過的四本生物教材為依托,設計一份“生物概念圖”,從重要概念向一般概念分級擴展,適當精選事例,充實生物學概念;(2)方式上以一張八開紙為載體,自己設置框架結構 、自行設計版面;(3)時間上限時一周,完成后在釘釘軟件上打卡進行作業上傳。以下是我從中選取的兩份具有代表性的作業:
圖1是優等生作業的代表,能清晰完整地呈現書中的重要概念,并建立完整準確的知識網絡;設計合理,版面美觀大方,語言文字表達準確,對所學知識有較高概括、歸納、分析和整理。圖2是中等生作業的代表,能列出生物教材中常見的一般概念,但有些概念歸納不完整;版面沒有修飾設計;知識片面、松散、零碎,沒有建立知識框架,生物的生命觀念沒有建立起來;概括歸納能力較差。
另外還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上交作業,其原因包括學習內在驅動力不足、學習習慣懶散、主動性較差、不感興趣,等等。通過這次作業完成情況的反饋分析,筆者能夠對學生的學情一目了然,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上有針對性和側重性。在這一過程中,作業很好地發揮了為一線教學服務的功能。
對于這類創新性的作業實踐 ,筆者也進行了反思:(1)此項作業的設計和布置,適合在綜合復習中應用,必須是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設計和布置;(2)作業要求要符合大多數學生學習水平,才最為合適。作業要求要清晰明確,使學生易理解、易操作;(3)允許學生查閱資料,必要時教師提供相應指導;(4)對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5)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閱讀時間,保障作業順利完成。
■ 見習編輯/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