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麗
教育學家內爾·諾丁斯曾提出過:“幸福和教育是密切關聯的,幸福應該是教育的目的,而一種好的教育就應該極大地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
大慶市讓北第二小學的教育理念是“讓幸福陽光灑滿校園”,進行“雙導雙腦”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打造幸福課堂,實踐幸福作業。我校在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背景下,優化傳統的作業模式,引導學生成為幸福作業的主人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合作的教育新模式,充分彰顯新時代新個性,協助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感受幸福、發現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
我校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以“樂教樂學”為實施主線,以“班級微信公眾號”為激勵平臺,實踐訓練型、競賽型、拓展型、互動型等作業形式,大力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構建語文幸福作業的新模式,努力改變原有教育背景下學生的作業缺乏互動性、作業模式單一性、作業反饋單向性、作業監督延時性等問題,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一、幸福作業實施主線——“樂教樂學”人人通平臺
讓北二小“樂教樂學”人人通平臺接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包含教師、學生、家長等個人空間,學校、班級等機構空間。
1.利用“樂教樂學” 人人通平臺,豐富語文作業的類別和形式
“古有吾日三省吾身,今有每日四問學業”,這是我校語文學習作業開展的主題活動“每日四問”的宣傳語。
“每日四問”包括:
“今天我讀書了嗎”——鼓勵學生每天閱讀課外書籍半小時以上。
“今天我背誦了嗎”——引導學生吟誦中華經典詩詞。
“今天我預習(復習)了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今天我練筆了嗎”——激發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通過設計“每日四問”的活動作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通過拍攝圖片、錄制視頻,豐富了作業的類別和形式,全方位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極大地改變了以往作業的單一性、機械性,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利用“樂教樂學” 人人通平臺,加強師生家長的交流互動
“樂教樂學”平臺集教學工具、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等7個方面近20個應用于一身。教師常用學習/通知功能,可以發布各種類型的作業,比如課后練習中可以快速布置電子試題、英語可以發布課本跟讀,系統自動評分;多媒體作業支持學生上傳視頻、音頻、照片等多形式提交;也可以發布微課、翻轉課堂作業。通過作業完成方式的優化,作業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社會生活中產生交流和互動,改變了以往作業缺乏互動,枯燥乏味的現象,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3.利用“樂教樂學” 人人通平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樂教樂學” 人人通平臺中的班級空間,學生可以在這里簽到,相冊中有老師發布的優秀作業展示、學生的學習、生活展示等等。
師生、家長都可以在班級空間點贊、留言,構建學生的專屬朋友圈。學生在這種充滿挑戰與激勵的作業中不斷進行互動體驗、競賽探索和實踐感受,促進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整體發展與提升。
二、幸福作業激勵平臺——班級微信公眾號
讓北二小三年三班的學生擁有一筆獨特的心靈財富—— “我愛三班 最美星光” 公眾號。時至今日,公眾號已經創建近三年的時間,發布近700篇文章,包含圖片近7000千張,音頻、視頻1500余條,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高效率地激勵學生發展特長、展講知識、思維導圖展示、閱讀名著、關注世界的濃厚興趣,展示學生每一天的進步與成長。
“我愛三班 最美星光” 公眾號以“樂教樂學”為基礎,將學生作業進行精選細化,整理歸類,全面展示,努力建成學生成長的伙伴,學習的助手,交流的平臺,展示的舞臺,激勵學生的基礎教育、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得以全面發展,圖文并茂,將學生的成長、蛻變有聲有色地展現在同學、家長和社會外界面前。
1.訓練型作業
(1)進行展講訓練,爭相“侃侃而談”
2019年春季學期開始,學校各學科教師開始摸索、嘗試,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堅持不懈地引領學生開創“有聲有色,繪讀繪寫”的小學時光。學生展講的訓練分層次、有梯度。
每課開設一個全班專輯——《“雙導雙腦”教學模式實踐專輯》。學生將繪制的導學圖和思維導圖,展講學習收獲的視頻上傳樂教樂學中,由老師制定專輯進行示范引領。
每人開設一個個人專輯——《侃侃而談》,學生定期整理自己的思維導圖和展講視頻進行展示,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2)表達訓練,爭當“故事大王”
教師引導學生先自主閱讀,再搜集自己喜歡的故事,爭做“故事大王”。學生將講故事視頻分享到“樂教樂學”平臺上,同學點贊評論、互相學習,作品由教師編輯制作后在公眾號上發布,在言語表達實踐中提高自身能力,激發表達興趣。
(3)觀察訓練,爭做“寫作星達人”
教師鼓勵學生在實踐探究和觀察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寫話內容,讓學生表達更加自由,在實踐中,提升觀察能力,激活寫話靈感。教師大力挖掘寫作能力強的學生開設《寫作星達人》《璇筆生花》等寫作展示專輯。
(4)閱讀訓練,爭當“好書推薦官”
學生借助“閱讀存折”,記錄閱讀書目,將所讀書籍的數量記錄在冊。學生爭當“好書推薦官”,在班級讀書會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交流分享,介紹寫作背景,展講推薦理由。
2.競賽型作業
(1)書寫競賽,培養習慣——“筆墨點點 幸福綿綿”硬筆書法大賽
利用樂教樂學平臺展示每日優秀的書寫作業,成立書法小組,以身邊的榜樣帶動全班學生“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在此基礎上組織“筆墨點點 幸福綿綿”硬筆書法大賽,激發學生規范書寫的熱情。
(2)誦讀訓練——“聲聲入耳”朗讀大賽
教師潛心研究朗讀方法,從低年級開始用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定期舉行“聲聲入耳”朗讀大賽,以賽促練,使學生的朗讀從“讀流利”到“會思考”、從“帶表情”到“有感情”,逐步提高朗讀水平。
(3)詩詞競賽,品讀經典——《少年說詩詞》《經典詠流傳》
班級“詩詞大會”活動緊緊圍繞《少年說詩詞》《經典詠流傳》而展開?!渡倌暾f詩詞》中學生自主選擇詩詞,繪制思維導圖,有序有據進行展講互動?!督浀湓伭鱾鳌分?,每一首詩詞的背誦展示,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既突破空間的局限,又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詩詞積累的好平臺。
(4)閱讀競賽,激發興趣——中華名著誦讀
早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自主開辟了誦讀《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論語》的誦讀作業專輯。在經典誦讀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傳世名著無盡的魅力。
3.拓展型作業
(1)社會拓展——關注“抗疫”“建黨百年”社會熱點
教師結合社會熱點,設計了圍繞“抗疫”“建黨百年”為主題的拓展作業——組織學生在云端以歌曲、繪畫、健身操、三句半的形式致敬逆行者,在公眾號里展示學生在這段非常時光的獨特精彩。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組織“紅領巾心向黨 我為祖國點個贊”“賀百年華誕 繪紅色經典”等活動,通過“國士無雙 國之脊梁——緬懷袁爺爺”“E路同行 有你有我”爭做大慶好網民等活動,表達拳拳愛國之心,濃濃家國情懷。
(2)生活拓展——勞動教育系列, 特長展示系列
為積極踐行“幸福是靠雙手創造出來的”理念,教師發動班級學生積極參與“非常時光 獨特精彩”的活動。學生在家通過自己動手實踐,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磨煉意志,爭當新時代“勞動小能手”。演講專輯“小小演說家》、特長展示專輯《閃亮新星秀》、小夢溪的演唱專輯“童音嘹亮》、小軒羽的舞蹈專輯“霓裳羽衣》等都深受同學們歡迎!
4.互動型作業
(1)節日互動
春節有“中華生肖說——思維導圖話豬年”“巧手繪掛歷,福鼠喜迎春》,清明有“思維導圖繪清明”,端午節有“端午就要與‘粽不同”,五一有“思維導圖繪五一”,母親節有“護蛋大行動 用心悟恩情”,父親節有“小手牽大手”,六一有“同心戰疫,有你有我,繽紛童年,有聲有色”等活動,滿滿的儀式感,濃濃的正能量!
(2)師生互動
通過騰訊會議室、希沃平臺、微信班級群,師生線上交流,引導學生基于時事新聞,共話疫情下的中國速度、中國溫度和中國風度,感受濃濃的家國情懷。教師先后組織了《聽我說謝謝你》《云開學典禮》《教有方、學有策,家校攜手共抗疫》云端家長會、《童心明志、好學力行》云端主題班會、《清明祭英烈》云端主題隊會。
(3)生生互動類
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線上、線下有趣的語文游戲,如 “口語交際”“句子大亂燉”等,學生共同參與,既能借助有趣的形式鞏固知識,又能加深同學之間的愉快交流的氛圍。在簡單快樂的游戲驅使下,學生獲得靈感,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弊尡倍〗處熢凇半p導雙腦”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借助幸福作業打開融合共生的教育新世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實現自我突破,真正去幫助學生學習與成長。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