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勤玲,劉幸清,王雪蓮
(1.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麻醉科,廣東 佛山 528000;2.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婦產科,廣東 佛山 528000)
剖宮產屬于臨床常見分娩方式之一,但術后產婦常存在巨大疼痛,易對產婦生理健康及心肺功能產生一定影響,故為減輕產婦疼痛感,可對產婦開展鎮痛干預[1],其中硬膜外自控鎮痛屬于有效鎮痛方式之一,主要是指術后保留硬膜外導管連接鎮痛泵,從而確保患者持續無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鎮痛副作用[2-3],但剖宮產后的疼痛易使產婦出現尿潴留等并發癥,從而對其產后恢復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給產婦身心健康亦帶來了一定傷害,故除給予有效鎮痛外,還需對其加強心理疏導干預等措施。支持性心理護理屬于常用心理疏導模式之一[4],我院對剖宮產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產婦實施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取得了較佳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84例剖宮產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產婦分為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觀察組42例產婦年齡為23~41歲,平均(31.16±4.37)歲,初產婦、經產婦分別為26(61.90%)、16(38.10%)例;孕周為37~41周,平均(39.00±1.01)周。對照組42例產婦年齡為23~41歲,平均(29.78±4.65)歲,初產婦、經產婦分別為25(59.52%)、17(40.48%)例;孕周為37~41周,平均(38.97±0.99)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指征者;②≧18歲者;③單胎妊娠者;④臨床資料信息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多胎妊娠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藥物過敏史者;④精神障礙者;⑤嚴重心肝腎疾病者。
1.2 方法。對照組42例產婦應用常規護理,對產婦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遵醫囑對其實施鎮痛治療,告知其自控鎮痛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加強巡視,定期消毒手術切口及穿刺部位,以免出現術后感染,同時,加強固定導管,以免導管脫落,定期檢查導管連接情況,以免出現導管堵塞等問題。觀察組42例產婦除開展常規護理(同對照組)外,還應用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具體為:①支持性心理護理:由于疼痛等因素,產婦在產后常伴有不同程度心理問題,故在對產婦開展鎮痛治療時,護理人員應主動和產婦交流,傾聽其心聲,并告知其不良心理易增加疼痛不耐性,教會其調節不良心態的方法,多關心產婦,讓其充分感受到人文關懷。同時,注意引導家屬參與至心理支持工作中,此外,可引導產婦觀看一些新生兒護理視頻或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以轉移其注意力。②行為干預:在產婦鎮痛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定期詢問其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問題,若存在上述問題,及時報告醫師,并協助其作出對癥處理,待拔除尿管后,建議產婦多飲水,告知其感覺有尿意時,可自主下床排尿,若無尿意,可通過熱敷膀胱、沖洗會陰部、聽水流聲等方法來促使尿意產生,對于長時間未排尿者,可使用開塞露刺激腸壁,以促使產婦排尿,避免尿潴留。同時,囑咐其做好會陰護理,以免出現尿路感染。此外,告知產婦應經常變換姿勢,每2 h翻身一次,以免形成壓瘡。此外,對于初次生產者,可多向其講授新生兒護理知識及技巧,向其介紹母乳喂養的優勢,積極回答產婦疑問,并給予其飲食建議,另外,多讓產婦和新生兒接觸,以激發產婦母性光環,使其盡快適應母親角色。
1.3 評估指標。對比兩組產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焦慮評分[5]:分別于產婦護理前、護理后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計分制為0~4分,總共14個項目)對患者焦慮心境、害怕、緊張、失眠、認知功能、感覺系統癥狀、植物神經系統癥狀等進行評定,其中<7分、7~14分、15~21分、>21分分別表示無焦慮、可能存在焦慮、肯定存在焦慮、存在嚴重焦慮,評分越高,則焦慮程度越嚴重。抑郁評分[6]:分別于產婦護理前、護理后選擇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10個項目)對產婦心境、樂趣、抑郁、恐懼、失眠、哭泣、應付能力等進行評估,計分制為0~3分,總分≧10分,提示存在產后抑郁,總分越高,則產后抑郁程度越嚴重。護理質量評分[7]:選擇自制問卷(總分100分)對護理內容(50分)、工作態度(20分)、護理結果(30分)進行評分,評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高。疼痛評分[8]:指導患者使用數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進行主觀疼痛評估,即使用數字0~10代替文字來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3分、4~7、8~10分別表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其中10分表示劇痛,分數越高,則痛感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統計學軟件為SPSS 12.0,以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對比兩組產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觀察組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s)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s)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2 13.19±2.34 10.31±2.10 8.33±1.37 6.29±1.07觀察組 42 13.12±2.07 8.31±1.24 8.21±0.98 4.12±0.71 t - 0.1480 5.3137 0.4579 10.9682 P - 0.8827 0.0001 0.6482 0.0001
2.2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疼痛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s)

表2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質量評分 疼痛評分對照組 42 77.45±1.82 5.24±1.19觀察組 42 85.48±1.74 2.14±0.32 t-20.6147 16.303 P-0.001 0.0001
2.3 對比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2.38%)低于對照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3。

表3 對比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n,%)
剖宮產產婦術后常需承受巨大的疼痛,而疼痛易對其生理和心理上產生極大不適感,故需對其開展鎮痛干預。有研究證實[9],術后良好的鎮痛效果是改善產婦焦慮、抑郁情緒的關鍵,目前,公認最佳的鎮痛方法為硬膜外自控鎮痛,但上述鎮痛方式易導致產婦出現頭暈頭痛、尿潴留等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婦不適感,故有必要施行護理干預[10-11]。
本研究對剖宮產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產婦實施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取得了較佳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經支持性心理護理干預后,產婦能有效意識到不良心態的不利影響,并能自主使用多種方法調節心態,同時,有助于讓產婦體會到來自護理人員及家屬的關懷,增加其順利度過產褥期的信心。此外,對產婦開展行為干預有助于減輕硬膜外自控鎮痛造成的不良反應,對減少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具有良好促進作用,護理質量更佳。研究發現[12-13],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不僅豐富了護理服務內容,還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互動性,對增進護患感情及增加好評度具有積極意義。
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提示對產婦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有助于減輕其焦慮及抑郁情緒,從而使其以較好的心態度過產后恢復期。同時,數據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更高,且并發癥發生率(2.38%)低于對照組(16.67%),亦提示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有助于減少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產婦疼痛耐受性,對減輕其主觀疼痛感具有積極意義,護理質量明顯更佳。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產婦實施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行為干預有助于改善其焦慮及抑郁情緒,并有助于減少尿潴留等并發癥,護理質量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