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萍,羅 楚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廣東518106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及缺乏鍛煉、過度煙酒消費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人體免疫力低下,內分泌失調,腸胃菌群失調、胃腸出血、膽囊發炎以及慢性肝病的病人逐漸增多。肝膽胃腸疾病病人在長期用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應及時選擇手術治療。由于肝膽胃腸系統的特殊性,病人在手術過程易受不良影響,術后易發生并發癥等情況,造成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護理難度增大,安全管理較為復雜。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對于病人手術效果以及術后康復都極為重要。如何選擇和構建行之有效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確保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護理質量,保證圍術期護理安全管理,對于病人全過程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3]。護理質量敏感指標主要用于定量評價和檢測影響病人治療結果的護理服務、護理質量、后期管理等多個程序和流程質量的系列標準,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數據反映和評價護理質量和安全性的可靠指標。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為防止護理事故發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原因、尋根溯源、及時解決問題,就必須建立起以數據管理和科學建設為基礎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體系[4]。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護理模式建立能夠使管理者借助某一個敏感指標的變化了解病人整體情況的改變,做到“見微知著,以點帶面”,實現科學規范的護理質量管理,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增強病人護理滿意度。目前,我院關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應用于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的研究較少[5]。本研究探討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護理模式在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肝膽胃腸手術的200例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接受肝膽胃腸手術者;②處于清醒狀態且能夠正常溝通交流者。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②肝膽胃腸疾病治療藥物過敏者[6-7]。將2019年1月—2019年10月的100例病人作為對照組,2019年11月—2020年7月的100例病人作為觀察組。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1.2.1 對照組
采用圍術期常規護理模式,術前與病人溝通說明手術相關注意事項,術中配合醫生確保手術順利完成。術后遵醫囑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護理模式。
1.2.2.1 成立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管理小組
小組成員主要包括科室主任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2名或3名。有序劃分責任和分工,搜集和整理關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研究成果。
1.2.2.2 建立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護理模式
查閱PubMed、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百度搜索引擎等,并結合臨床經驗搜集、總結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相關內容[8]。結合醫院手術病人圍術期護理辦法、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常規護理指標和重點觀察內容,匯總關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的重點內容,經過篩選、提煉,初步形成可行性較高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29項[9-10]。通過臨床實踐應用及咨詢2名省內專家,結合臨床護理試用反饋情況及專家意見,對初步篩選的29項指標進行修改和審核,并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研究小組研討會上分析論證,最終確定了3項一級指標、8項二級指標以及18項三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
1.2.2.3 應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
①確定應用和指導手冊:根據已確定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及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關鍵護理內容制定圍術期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應用和指導手冊,內容包括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護理模式對本研究的關鍵意義以及其本身價值、指標的含義、指標評價標準、評價辦法以及計算方法。合理安排科室護士和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對全體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并對其進行答疑和考核[11-12]。②確定關鍵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和擬重點關注內容:對我院以往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結合具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護士意見的基礎上,確定關鍵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即優先整改和重點關注項目,共計6項,包括護理操作整體規范達標率、藥物使用合格率、圍術期健康知識知曉率、肝膽胃腸功能康復訓練執行率、壓瘡發生率以及術后回訪率。③實施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應用和指導手冊完成自身工作。定期抽查工作情況,將抽查結果與績效相關聯,促使護理人員規范自身操作。加強對病人的健康知識教育,依據病人認知水平制定系統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幫助病人認識到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術中配合要點。除口頭講述外,護理人員還可播放手術相關視頻,幫助病人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術后進行隨訪,了解病人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病人臥床休養期間,定期幫助病人翻身,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揉,改善血液循環,避免發生壓瘡。同時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鼓勵病人盡早下床活動。積極疏導病人情緒,鼓勵病人建立康復信心,從而積極投入到康復訓練中。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同時注意保護病人安全,避免發生意外。告知病人用藥注意事項。對病人進行高質量化圍術期安全管理,應用PDCA循環管理法對護理過程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和整改,將問題內容納入護士月度考核計劃和重點關注列表[13-15]。由成立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管理小組監督執行。
①關鍵護理質量敏感指標。 統計兩組出院時護理操作整體規范達標率、藥物使用合格率、圍術期健康知識知曉率、肝膽胃腸功能康復訓練執行率、壓瘡發生率以及術后回訪率。②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兩組住期間傷口感染、藥物外滲、肺部感染、吻合口瘺、惡心、嘔吐等發生情況[16]。③護理滿意度。在兩組病人出院時采用自制肝膽胃腸手術圍術期病人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問卷包括護理質量、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效果、自我感覺狀況等5個方面。問卷總分100分,得分≥90分為非常滿意,75~<90分為滿意,得分<75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7]。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關鍵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比較 單位:例(%)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單位:例(%)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單位:例(%)
護理質量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高低對于病人治療效果、預后和治療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體系的建立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性,增強護理管理效能,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盡快確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從而達到護理預期目標,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確保各項指標正常化,提高病人治療和護理滿意度,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保持醫院良好形象,提升醫院及科室整體護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有助于強化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理念,有利于護理人員了解護理過程中關鍵護理步驟和內容。護理過程中針對關鍵敏感指標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價不是追究特定人員的責任,而是通過問題去發現原因,避免問題的再次發生,而這一過程能夠極大程度上強化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安全管理理念,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服務意識[18]。同時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及問題發現和解決的能力,在護理人員中樹立質量管理理念,使護理人員從心態上重視敏感指標,重視相關指標數據的發現和記錄,在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的同時,也提升了護理質量。
醫療過程中很多問題和意外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由于細節的不重視和不完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強調護理過程中的細節,以小見大,及時規避問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滿意度。病人滿意度是評判護理過程和護理結果的關鍵指標,是醫療服務的關鍵內容。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升,主要原因可能是應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對病人情況進行檢測和分析,及時幫助病人解決問題,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薄弱和缺陷環節并加以整改,最大程度上滿足了病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了病人護理滿意度。
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對病人護理情況進行檢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整改方向,通過PDCA循環管理方法對護理進行持續性的檢測和改進,為護理質量持續提升提供正確方向,有效防控風險事件發生,保障和提高醫療護理過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綜合搜集數據,契合護理現況,不斷發現問題并指出問題改進方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在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幫助護理人員找到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關鍵缺陷和高頻問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及圍術期安全管理效能,提高病人整體護理滿意度,深化安全護理的內涵。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在肝膽胃腸手術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顯著提高病人圍術期安全管理質量,有效降低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病人整體護理滿意度,強化病人手術治療效果。由于本研究對象樣本量和樣本選取地的局限性,研究結果難以反映全面情況,但是本研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為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模式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