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悅,林 音,祝雪花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杭州 310053
人口老齡化是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面臨的挑戰[1]。老年衰弱綜合征(senile debilitating syndrome)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儲備功能降低和多系統失調,從而使機體應激和保持內環境穩定的能力下降,對應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的一種臨床綜合征[2]。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各器官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老年衰弱綜合征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大量研究顯示,衰弱會增加老年人不良臨床結局和老年綜合征的發生風險,降低其自理能力,是嚴重影響老年人群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3-4]。針對老年衰弱綜合征治療,目前以營養和運動、綜合照護及公共衛生策略的方法進行干預,減少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非人為因素損傷可能,降低患者損傷風險,提高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國內發展前景良好但疾病宣傳、干預策略并不普及。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了解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目前的干預體驗,從而為完善和發展老年衰弱干預措施提供借鑒。
采用目的抽樣法,于2020年3月至4月選取浙江省金華市某社區臨床診斷為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進行訪談。納入標準:由FRAIL量表評估確診為老年衰弱綜合征[5];年齡≥60周歲;處于疾病穩定期;目前正在接受運動以及飲食干預;現能用普通話或近似普通話表達其觀點,了解本研究目的。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和認知、活動功能障礙者;因身體狀況無法配合完成研究。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訪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樣本量以資料信息飽和為標準,即受訪者的信息重復出現,資料分析時不再呈現新的主題。本研究共訪談10名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訪談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n=10)
1.2.1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深入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訪談進行全程錄音,觀察并記錄實地筆記,內容包括被訪者的表達方式、面部表情等,訪談地點位于患者家中,訪談時間大約持續30~40 min。訪談內容圍繞老年衰弱綜合征認知和干預感受進行,主要包括:您了解自身疾病嗎?您了解疾病治療的目的嗎(如運動和特殊飲食的目的)?談談您在被安排的鍛煉過程中的感受?這期間,讓您感到最困難的部分是什么?碰到困難如何解決?您最需要的幫助是什么?您認為飲食和運動干預對您來說有效嗎?如有效,體現在哪些方面?訪談過程中鼓勵被訪者用自己的語言發表看法,研究者只做適時的追問。
1.2.2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及時將訪談錄音逐字、逐句地進行轉錄,并記錄下受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及其所提供的個人基本資料。在訪談資料的分析過程中采用Colaizzi現象學資料7步分析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和主題進行重構,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理解和反思,使最終形成的主題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
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代表性,依據患者干預時間、家庭背景的不同來選擇研究個案。根據實際情況延長深入會談的時間;就同一問題可用不同的方式反復提問;研究過程中多次采用合眾法,將原始記錄資料及分類后所得結果進行核對,資料分類后,請受訪者核對是否與其原意相符,以提高準確度。
由于醫患比例不均衡,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及疾病相關知識宣教欠缺,導致患者疾病信息缺乏,部分患者表明以聽從醫生安排為主。N6:“醫生說讓吃蛋白質的,吃點豬蹄。我也不懂,天天吃豬蹄。”隨著患者年齡增長,疾病知識的理解度下降,對于醫生提出的膳食均衡無法理解和實踐,部分患者傳統觀念意識強,存在疾病認知誤區,認為老年人都會患有老年衰弱綜合征,治療是徒勞無功的。N1:“不懂,我腦子也不好使(記不住)。”N5:“我感覺年紀大了都會這樣,治療這段時間(對于疾病)沒啥大作用。”N2:“我知道,就是治療也是無用功。”N9:“我的病本來就是我(前半輩子)辛苦工作落下,要不是兒子要我治,我才不想白折騰自己(嘆氣)。”
2.2.1干預期長且經濟壓力大
部分患者表示干預期長成為家庭經濟負擔,主觀意識想要放棄治療。N6:“我高血壓要吃藥,去康復中心也要不少錢,兒子買房還在還貸。”N10:“效果有的,但是錢不夠花啊,我也沒什么退休金,況且老伴也在治病,我這個毛病這么久都沒好,治過就算了。”
2.2.2難以承受疾病轉變且缺乏子女關懷
部分患者表示疾病轉變讓自己無法適應,子女忙于工作賺錢,對老人關懷不足。N3:“我以前身體很健康。老了成為兒女的負擔,(兒女)有時候覺得我根本沒啥事就是折騰錢,以前總來看我,現在覺得我拖累啊(看向遠方)。”N8:“我也出不了門,費勁(指著腿),也不知道能不能好,和以前真的不能比了。孩子回家也是玩手機多,溝通很少。”訪談過程中也發現多名患者對于老年衰弱綜合征表現出壓抑的情緒和悲觀的心態。
2.3.1鍛煉缺乏連續性
疾病治療期間,部分患者表示鍛煉缺乏連續性意識,與疾病重視度不足和治愈的信心不足有很大關系。N3:“最難的就是天天鍛煉,剛開始還能堅持,感覺效果不是很明顯,就不做(鍛煉)了”。N4:“身體沒前幾年好了,動不動就沒力氣。(治療)根本沒必要,還不如躺在床上。現在比之前還沒力氣,鍛煉更加吃力,不想去鍛煉。這個病聽人家說死不了,不是腫瘤。”
2.3.2鍛煉缺乏自主性
部分患者言語中表現出鍛煉自主性不足,靠家人督促才有所鍛煉。同時患者對于老年衰弱綜合征干預的認可度尚佳,但是低于內心的期待值。N6:“還好我有老伴監督著,不然我也沒啥動力。”N8:“我兒子下班回家會帶我出去鍛煉,平時就在家里,讓我動也不想動。”
部分患者存在未嚴格遵守醫囑飲食,飲食調理存在較大難度。N2:“我有糖尿病,不能吃甜的。現在又得按照醫生說的吃,根本記不住。糖尿病我就覺得沒啥,又不會影響什么。”N3:“叫我吃的營養均衡,一輩子都沒吃過的東西哪里吃得下去。”N4:“年紀大了,我兒子買的補品吃吃就好了,勞累病。”
訪談中發現,部分患者對衰弱綜合征認知不足甚至存在誤區。提示醫護人員應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將疾病專業知識轉化為簡單易懂的語言或是宣傳冊形式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鍛煉以及合理飲食,使其正確認識老年衰弱綜合征及進行干預治療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醫護人員可適時告知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增加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針對老年群體,在臨床工作中,可引用量表等簡便、實用、經濟的方式進行老年衰弱綜合征普查,同時加大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宣傳力度,讓老年人了解衰弱綜合征的危害和預防知識。
3.2.1提供心理援助及增加社會保障力度
訪談過程中發現多名患者對于老年衰弱綜合征持有壓抑的情緒和悲觀的心態。患者良好的情緒對于疾病恢復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對于患者情緒的關注以及照護是干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關懷體現在言語鼓勵和行為支持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過程中應不斷給予激勵和贊美,讓患者感受到主觀努力的效果,將被動行為轉化成積極主動的行為,加強自我肯定,增強患者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能力[6]。醫護人員可通過網絡,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實現線上的連續性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病情咨詢和心理宣泄的渠道,解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同時也可開展線下交流活動,建立社區老年患者交流團隊,以團體干預的模式來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積極面對疾病困擾。老年患者情緒上的壓力很大一部分在于經濟壓力,改革養老機制是面對老齡化趨勢的有效措施,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可增加養老相關保障支持力度,適度發展社會供養體系,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3.2.2提供針對性鍛煉指導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老年人失能程度的不斷加深[7],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治療的持續性以及飲食指導的需求逐年增加,提供群體性醫療專業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體育活動被認為是預防失能最有研究價值和前景的干預措施[8],通過訪談發現,患者對于鍛煉往往缺乏自主性和連續性,認為體育鍛煉對于疾病的恢復作用甚小。因此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治療及訓練,包括肌肉訓練、自我照顧及起居能力的訓練等。每月為患者評估衰弱恢復情況,鼓勵患者堅持鍛煉,提高患者自信心,樹立正確的鍛煉觀念。
3.2.3建立營養健康管理制度
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多存在其他合并疾病,因此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尤為重要。因為年齡層次的特殊性和學習的難度較大,飲食宣教對象建議以照顧者為主,宣教內容在家庭日常飲食基礎上結合營養食譜以及患者口味,由專業人員提供準確、便利的飲食指導。同時,可建立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管理與照護制度,逐步將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納入居民健康檔案,實現無縫對接與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