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史學要論》到《歷史哲學教程》
——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初步發展

2021-09-26 03:43:24周勵恒
關鍵詞:理論歷史

周勵恒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李大釗的《史學要論》和翦伯贊的《歷史哲學教程》均屬于史學理論的范疇。史學理論既包含對歷史本體的理論認識(狹義的歷史理論),也包含對歷史學的理論總結(狹義的史學理論),借用西方歷史哲學的分類,前者帶有思辨的歷史哲學特點,后者具有分析的歷史哲學色彩?!妒穼W要論》出版于1924年;《歷史哲學教程》問世于1938年,并在次年再版。它們在內容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代表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初步發展階段的兩個里程碑,反映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從奠基到充實、從學理闡釋到參與社會改造的進展。

一 產生背景:傳播與運用

李大釗《史學要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時期誕生的。李大釗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先驅。李大釗在留學日本時就接觸了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后,他敏銳地意識到馬克思主義對建設自由、民主、富強的“青春中國”的重要意義,非常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中國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第一篇文獻。此后,他又相繼發表《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史觀》、《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等文章。李大釗是當時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研究最積極、最有成就的學者(1)除李大釗外,其他介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文章主要有:淵泉《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5期;李蔭清《唯物的歷史觀與科學的歷史》,《史地叢刊》(北京)1920年第1期;劉叔琴《唯物史觀在歷史哲學上的價值》,《東方雜志》1924年第21卷第1期;高一涵《唯物史觀的詳釋》,《北大社會科學季刊》1924年第2卷第4期。。

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李大釗綜合了馬克思《哲學的貧困》、《〈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以及《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中有關唯物史觀的論述,對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做出歸納:一是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筑及意識形態都要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動而變動;二是生產力與社會組織關系密切,社會組織隨著生產力的變動而變動,社會組織要與社會生產力相匹配。除了發表論文,自1920年至1925年,李大釗還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講授“唯物史觀研究”、“史學思想史”、“社會主義史”等課程,并在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等作過關于歷史哲學和史學概論方面的學術報告,其中以在國立北京大學史學系開設的“史學思想史”課程內容最為豐富。他以時間順序講授歐洲重要思想家波丹、魯雷、孟德斯鳩、維柯、馬克思及李凱爾特的史學思想,論述了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揭示了唯物史觀產生的學術背景及必然性,這些都為他寫作《史學要論》奠定了基礎。

李大釗對史學理論的構建主要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他說,“馬克思所以主張以經濟為中心考察社會的變革的原故,因為經濟關系能如自然科學發見因果律”,并非常感謝馬克思給了我們“一個整個的活潑潑的歷史的觀念”(2)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史學論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頁。。同時,他還注意采納其他國外史學思想的有益成分?!妒穼W要論》提到的西方思想家、史學家有30多位,這與李大釗開設“史學思想史”很有關系。對從中世紀奧古斯丁《上帝之城》、谷靈蒲《文化系統及歷史》,到啟蒙運動后的孔多塞、圣西門、孔德、維柯和19世紀的黑格爾、翁特,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西南學派的著作,《史學要論》都有精要的萃取和點評。在論述歷史學的系統、史學在科學中的位置、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史學的價值時,李大釗參考了日本內田銀藏、德國蘭普勒希特、英國弗林特、美國房龍等外國學者的相關理論,并做出了創造性的闡發(3)參見:周勵恒《一位中國共產黨創始人的史學觀——“文化經典與中國共產黨”之二》,《博覽群書》2021年第2期,第28-34頁。。

20世紀20年代,史學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反對封建舊史學,建立現代史學體系。李大釗從多個渠道吸收、豐富、完善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對歐洲近世以來有益于唯物史觀的進步思想和觀點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并運用它們來論述史學的基本問題,其思想資源顯得比較多元。

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撰著于抗戰初期,其唯物史觀的史學價值已受到廣泛的認可和運用。翦伯贊起初設想運用馬列主義寫出一部翔實的中國社會史,以反映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真實樣貌。由于日本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時局險惡,這個計劃無法完成。于是,他投入到發動群眾進行抗戰的宣傳工作中。為了引導青年科學地認識中國歷史,他參考已經完成的社會史初稿,撰寫了《歷史哲學教程》。因此,對于《歷史哲學教程》的寫作背景及目的,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歷經了持續多年的中國社會史大論戰,一是全民族抗戰的興起。

社會史論戰是大革命失敗后開始的,由中國社會性質的爭論所引發,涉及的問題很多,諸如中國農村社會的性質、中國歷史上有無奴隸社會、中國封建社會始于何時、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等等。即是說,它是因政治論爭而引起,帶有政治與學術緊密交織的特點。翦伯贊積極參加了社會史論戰。在北平和天津,他以《三民半月刊》、《豐臺旬刊》為陣地,發表了諸多論文,如《中國農村社會之本質及其歷史的發展階段之劃分》、《關于“亞細亞的生產方法”問題》、《關于“封建主義破滅論”之批判》等。

此外,翦伯贊與呂振羽合作,撰寫了《最近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1913-1932)》下冊(由呂振羽撰寫上冊),以及帶有批評性的史學理論文章,如《歷史科學中的觀念論及其批判》、《中國歷史科學與實驗主義》、《略論中國史研究》等。參與社會史論戰,使翦伯贊很快成長為一位舉足輕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社會史論戰表明,中國的歷史學者已經不再停留于理論接受階段,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歷史相結合,探討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并達到運用的新階段。

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帶有抗戰時期史學著作常見的救亡色彩。在《序》中,翦伯贊一方面指出民族抗戰的偉大意義,另一方面認為抗戰必須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并清除潛藏于抗戰陣營中的“悲觀主義”和“失敗主義”。他批判了當時流行的法西斯歷史哲學,如“暴力論”、“唯意識論”等。他從哲學的高度批判“隱藏在民族統一戰線理論與行動陣營中的‘悲觀主義’‘失敗主義’等等有害傾向”以及當時流行的“暴力論”、“唯意志論”等法西斯的歷史哲學。

社會史大論戰引發的問題,促使馬克思主義者做更高層次的理論工作。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激起了中華民族的全民抗戰,中國由此走向世界歷史的前臺。中華民族到底是衰亡還是復興,此刻到了關鍵節點?!稓v史哲學教程》正是翦伯贊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戰斗姿態,懷著必勝的信念,積極投身于民族救亡、民族復興偉大事業而做出的理論思考的結晶。它肩負著對唯物史觀正本清源、提供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專業理論以及宣傳抗戰、為中國抗戰指明方向的雙重使命。

二 二書之內容:史學理論與歷史理論

《史學要論》和《歷史哲學教程》在結構、內容方面各有自己的邏輯,下面通過表1來展示它們的內容。

表1 《史學要論》和《歷史哲學教程》的邏輯結構對比簡表

從表1不難看出,《史學要論》以“史學”為中心進行論述,包括歷史與歷史學的區別和聯系、歷史學的學科體系、歷史學的科學屬性、歷史學與相關學問的關系、歷史學的功用諸內容,由內到外,層層論述,結構嚴謹。它通過區分歷史與歷史學的不同,論述了歷史認識論及其特點。它指出歷史是人類生活的聯續,是人類生活的變遷,是有生命的東西。歷史是亙過去、現在、未來的整個的全人類生活。歷史一旦發生,就不可能有任何變動了,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卻是不斷變化的。史觀與關于歷史的知識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因此會不斷地發生變化。他說:“一切的歷史,不但不怕隨時改作,并且都要隨時改作。改作的歷史,比以前的必較近真。”(4)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史學論集》,第203頁?!妒穼W要論》主張歷史學在本質上是一門科學,它的系統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廣義的歷史學;第二層次為歷史哲學(應入哲學系統)、特殊歷史學、普通歷史學;第三層次是第二層的記述之部和理論之部。它從學科分類史的角度探討了歷史學在科學中的位置,揭示了歷史學的基礎性地位,最后以感情奔放的筆調充分肯定了歷史學對人生態度的積極影響?!妒穼W要論》雖然非常簡略,但格局宏大,涉及有關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

而《歷史哲學教程》第一部分緒論屬于狹義的史學理論范疇,即關于史學本身的理論,包括“歷史科學的任務”、“歷史科學之史的發展”、“歷史科學的階級性”;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論述歷史理論,涉及歷史發展的合法則性、歷史的關聯性、歷史的實踐性、歷史的適應性諸問題;第六部分是關于中國現實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歷史理論問題。《歷史哲學教程》的核心是“歷史”,論述歷史存在、歷史發展的原理和法則。其中,所謂的“歷史發展的合法則性”,就是指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它表現為歷史的一般性與特殊性之辯證的統一,歷史的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的發展。翦伯贊指出:“歷史發展的一般法則,雖然是一個最簡單的概念,卻包含著最復雜的現實內容。它是從幾千年來各民族具體的歷史發展中抽象出來的一般的法則”,“然而由于空間的地理環境等條件的歧異,也能給予以各自不同的特殊性”(5)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翦伯贊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頁。,歷史的一般法則與歷史的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因此,歷史的研究不僅是探求一般法則,而且是探求特殊形勢;不僅要從多樣性的具體歷史中抽象出其一般性,而且還要從其一般性中去認識其特殊性。所謂的“歷史的關聯性”,是指歷史要素的相互聯系,即“歷史之時間上的相續性,空間上的聯系性以及客觀條件與主觀創造之不可分裂性的問題”,而且這三個方面也是密切相關的,“在歷史之縱的發展中,同時也就包含著橫的發展,歷史之縱的發展與橫的發展之相互的統一,客觀條件與主觀創造之相互的作用與統一種種,構成具體歷史的客觀的全面”(6)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翦伯贊全集》第6卷,第76頁。。所謂的“歷史的實踐性”,是指歷史是過去全人類生活斗爭與其創造之實踐的成果。他認為,歷史在本質上是人的實踐活動,“歷史上所存在過的一切社會,不管古代的,封建的,以及近代資本主義的,都只能作為人類在其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生產及交換關系之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由人類預先設定了的一種‘絕對理性’之實現”(7)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翦伯贊全集》第6卷,第105頁。。所謂“歷史的適應性”,是指社會下層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的統一,也就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論述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相互關系問題。這些內容都屬于李大釗所列歷史學系統第二層次中的“歷史哲學”。最后,“關于中國社會形勢發展史問題”,既是對持續數年的社會史論戰的總結,也是本書論述歷史發展基本原理的歸宿和落腳點。也就是說,《歷史哲學教程》論述的主體是歷史本身的理論問題,這與李大釗以“史學”為中心迥然有別。

當然,李大釗《史學要論》論述史學,并不是完全不講歷史本體論,如在第一部分“什么是歷史”中,李大釗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論述歷史的運動,指出:“把人類橫著看就是社會,縱著看就是歷史。譬之建筑,社會亦有基址與上層:社會的基址,便是經濟的構造——即是經濟關系——馬克思稱之為物質的,或人類的社會的存在;社會的上層,便是法制,政治,宗教,倫理,哲學,藝術等,馬克思稱之為觀念的形態,或人類的意識?;酚辛俗儎?,上層亦跟著變動,去適應他們的基址?!鐣蠈?,全隨經濟的基址的變動而變動,故歷史非從經濟關系上說明不可。這是馬克思的歷史觀的大體?!?8)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史學論集》,第199頁。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論述歷史本體,也不是完全不涉及史學。它的緒論部分,以及正文中對神學、玄學、實驗主義的批判,對社會史大論戰出現的各家學說的批評,都屬于史學的范疇。但二書內容側重點不同,則是顯而易見的。

李大釗《史學要論》還帶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初期的粗放的特點,有些概念尚未定型,難以做到精確。如對唯物史觀的稱謂,李大釗說:“馬克思的歷史觀,普通稱為唯物史觀,又稱經濟的歷史觀?!痹诖饲鞍l表的《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中,他列舉了“唯物史觀”的四種表達“名稱”:(1)“歷史之唯物的概念”(The 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2)“歷史的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3)“歷史之經濟的解釋”(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4)“經濟的決定論”(Economic Determinism)。他認為,“比較起來,還是‘經濟史觀’一辭妥當些”(9)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史學論集》,第144頁。。在李大釗對唯物史觀的論述中,他反復說明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而對上層建筑、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極少論及。強調歷史發展變化的經濟的決定性作用是正確的,但把唯物史觀與經濟史觀等同,就有犯經濟決定論的機械主義錯誤之嫌。而這一點恰是社會史大論戰時期暴露出來的理論缺陷,是翦伯贊在《歷史哲學教程》中不斷批評的。《歷史哲學教程》中的第五章“歷史的適應性”,就是論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它不僅與《史學要論》一樣反對歷史唯心論,更是在此基礎上反對機械論,強調歷史發展的辯證法。很顯然,在歷史理論方面,《歷史哲學教程》比《史學要論》前進了一步。

在論證方式上,《史學要論》是在純學理的層面進行的由理論到理論的邏輯運用;而《歷史哲學教程》則是將理論和歷史緊密結合,或從歷史的角度說明理論,或從理論出發論證歷史,將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真正融入到歷史事實敘述中,用歷史學的范疇構建起歷史存在和發展的框架和模式。在唯物史觀與歷史學的結合上,《歷史哲學教程》也向前推進了。

在對歷史學功用的認識上,《史學要論》從史學陶煉人的科學素養和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進行立論,對其經世致用的作用反而忽略不談。這大概與現代史學建立初期批判封建史學強調歷史的鑒戒功能有關。而《歷史哲學教程》則強調了歷史學的社會作用,指出:“我們研究歷史,不是為了宣揚我們的祖先,而是為了啟示我們正在被壓抑中的活著的人類;不是為了說明歷史而研究歷史,反之,是為了改變歷史而研究歷史”(10)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翦伯贊全集》第6卷,第35頁。,這就在歷史學的科學性與致用性的統一方面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作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奠基之作,《史學要論》建立的史學理論框架更加宏觀,對古今中外有益的史學思想和史學理論表現出寬闊的胸襟、平等對待和積極吸納的態度,純學術著作的氣質比較濃重;《歷史哲學教程》表現出的戰斗個性和批判色彩比較強烈,抨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奉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強調歷史科學的階級性,服務于抗戰的著述宗旨非常明確?!妒穼W要論》在與國際學術接軌、逾越現實局限方面又是《歷史哲學教程》所不及的,具有超越時代的更強的生命力。

從學術關聯看,翦伯贊的《歷史哲學教程》與李大釗的《史學要論》,雖同屬于史學理論的范疇,但二者并沒有承繼關系?!稓v史哲學教程》沒有提到李大釗及其《史學要論》。然而,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縱向發展的角度看,二者又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稓v史哲學教程》在《史學要論》的框架內充實了歷史本體論、歷史研究法的內容,充分彰顯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積極參與改造中國社會的革命性、實踐性品格?!稓v史哲學教程》經社會史論戰孕育,由抗戰時局助產,它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三 二書之影響:在曲折中閃光

《史學要論》是商務印書館作為“百科小叢書”第51種出版的,代表了一種新的史學方向,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巴斫詠?,高等教育機關里的史學教授,幾無人不被唯物史觀的影響,而熱心創造一種社會的新生”(11)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史學論集》,第149頁。。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朱希祖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31周年的紀念文章中,把聘請李大釗、陳翰笙、李璜等到史學系講授唯物史觀的舉措視為北大史學系幾個重要的“可紀之事”之一(12)朱希祖《北京大學史學系過去之略史與將來之希望》,周文玖選編《朱希祖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頁。。

20世紀30年代,史學理論著作大量出版,書名有“史學概論”、“史學通論”、“史學概要”、“歷史學ABC”、“史之梯”等?!妒穼W要論》所創立的理論框架,多被這些著作所效法。李大釗給“歷史”、“歷史學”所下的定義,被廣泛引用。李大釗所論述的史學與相關學問的關系、史學對人生態度的影響,受到重視和參考。許多非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受《史學要論》的影響也很明顯。如何炳松在《歷史研究法》中將歷史區分為“人類過去的活動”和“人類過去活動的記載”(13)何炳松《歷史研究法》,劉寅生、房鑫亮編《何炳松文集》第2卷,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240頁。,顯然是借鑒了李大釗的觀點。何炳松的學生盧紹稷撰寫的《史學概要》引用了李大釗對史學的定義。鄭鶴聲為中央大學史學系編寫的《史學通論》,在“史學釋”中論述歷史理論和歷史研究法的區別時也借鑒了《史學要論》,引用了李大釗的一些說法。

1930年春,共產黨員楊伯愷在上海創辦辛墾書店。次年,該書店發行《二十世紀》雜志,以“科學”、“批判”、“綜合”的宗旨闡釋學術思想,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做出了重要貢獻。周紹張在《二十世紀》上發表了《論歷史學》,文中對歷史的定義、歷史的科學性以及歷史科學與歷史哲學關系的闡述,都運用了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所論述的觀點。此外,辛墾書店編譯人員劉靜白還出版了《何炳松歷史學批判》一書,將李大釗與何炳松進行對比,對李大釗的史學理論給予了稱贊和宣傳。他在該書《緒論》中說:“李守常倒底是新一世紀底人,而且又受過進步思想底熏陶,所以在各方面都表示出優越性來?!?14)劉靜白《緒論》,劉靜白《何炳松歷史學批判》,上海辛墾書店1933年版,第16-17頁。

李大釗1927年被北洋軍閥殺害以后,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他的著作被禁止出版(15)20世紀30年代,李大釗的部分著作由其親屬編輯,請魯迅作序,試圖出版,但沒有成功。魯迅的序《〈守常全集〉題記》一文寫于1933年5月29日,發表于1933年8月19日出版的《濤聲》第2卷第31期,其中寫道:“他的理論,在現在看起來,當然未必精當的……雖然如此,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币姡骸遏斞溉返谒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40頁。。這嚴重限制了他的史學理論的傳播。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史學陣營中,重視李大釗史學成果的學者并不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大釗的史學地位亦長期不彰。史學界真正對李大釗的史學理論給予重視,始于20世紀80年代。那時,史學理論、史學史研究再次走向正軌,《史學要論》的價值受到矚目。從80年代以來發表的眾多的史學理論文章、出版的史學理論著作到現今的“馬工程”教材,都對李大釗的史學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極其珍視并吸收《史學要論》中的學術觀點。“馬工程”教材《史學概論》(第2版)評論說:“1924年,李大釗出版了《史學要論》一書,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全面闡述了對史學的認識,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關于學科體系認識的奠基之作?!?16)《史學概論》編寫組《史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版,第77頁。

《歷史哲學教程》1938年甫一問世,就引起了轟動,在出版地長沙及其他分銷處很快售罄。第二年,翦伯贊在新知書店的要求下增加了一篇“再版代序”,再次出版,依然受到歡迎,學界對它更是好評如潮?!缎轮湛?、《上海周報》、《現實》等報刊多次刊登對它的評論。《上海周報》的一篇書評說,翦伯贊的著作具有深刻的戰斗性,揭露了某些假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家“穿上經濟唯物論和觀念論的外套,戴上深度的老光眼鏡,拼死地否定這一歷史真理,他們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之歷史的理解,只能局限于其自身所隸屬的階級意識的界限內,絲毫不能給與歷史以真實科學的認識”,這些御用歷史家的史學觀歪曲歷史事實,割裂歷史的全面性,忽視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稓v史哲學教程》傳達了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有正本清源的作用。通過這部著作,“我們可以深切了解作為階級斗爭的歷史的究竟”,“給與每個被壓迫勞動人們去接受歷史的領導指示”(17)子嬰《介紹〈歷史哲學教程〉》,《上海周報》1941年第3卷第17期,第454頁。。在寫作方法上,有評論者認為,《歷史哲學教程》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具體的中國歷史實際相結合,“在說明原理的時候,列舉了西洋史和中國史的例子,作反批判時候亦然,但好處不在‘列舉’而在說明得親切有味,干脆爽快,深具中國三昧”(18)方興《〈歷史哲學〉與〈歷史哲學教程〉》,《新知半月刊》1939年第3卷第4期,第32頁。。

《歷史哲學教程》所表現的戰斗豪情,使讀者精神振奮,特別是對進步人士和青年學生極具吸引力,很多人以先睹為快。然而,書中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闡釋卻引起了國民黨宣傳部門的恐慌。為了應對出版審查,盡管作者在“再版代序”中違心地把蔣介石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一并寫進了“偉大的民族革命領袖”之列,以收“障眼法”之效,但仍然遭到查禁。當時的湖南省政府秘書長潘公展下令,此書不準再版、翻印和銷售,現存的銷毀。盡管如此,《歷史哲學教程》1946、1947、1949年在上海、重慶、長春等地還是被多次重印,在國統區和解放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翦伯贊仍然重視史學理論建設,對歷史主義理論多有闡發,一定意義上修正和完善了《歷史哲學教程》中的某些偏頗觀點。侯外廬說:“翦伯贊同志一貫注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建設,尤其注重史學方法論的探討。他在抗戰初期所寫的《歷史哲學教程》,就是一本探討歷史理論和方法的專著?!?19)侯外廬《學習翦伯贊同志的求新求實精神》,北京大學歷史系編《翦伯贊學術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頁??杀氖?,當年為應付出版檢查,1939年再版本中所寫下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之下,在中國便出現了偉大的革命領袖蔣介石”一句,盡管在40年代的重印本中已被刪除,但到“文革”時還是被人翻出來作為一項“罪證”,使翦伯贊為此受到迫害。1990年1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經過翦伯贊學生施德福、張傳璽校勘的校訂本,《歷史哲學教程》方得普及,并被認為是最能反映翦伯贊學術貢獻的著作而入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中國史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

四 余論:一個有待完善的學術系譜

當今,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系譜中,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是第一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幾成定論。下面舉出的兩位代表性人物的論斷即可說明這一點。一位是周揚,一位是劉大年。周揚說:“翦伯贊同志,還有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侯外廬等同志,是我國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闡釋歷史的一批學者。他們是拓荒者、開路人?!?20)周揚《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翦伯贊紀念文集》編委會編《翦伯贊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6頁。劉大年說:“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派是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學上最富于革命性、開創性的革新派。他們的先賢是五六十年代人們所說的以郭沫若為首的‘五老’。翦伯贊與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侯外廬并為‘五老’之一。我曾說過,外廬去世,宣告了中國最早一代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者活動的終結?!?21)劉大年《革新派先賢祠中的一員》,《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第214頁。周揚是長期負責我國文教工作的中共中央宣傳部前副部長,劉大年是繼范文瀾之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多年協助郭沫若、范文瀾在科學院系統的行政工作。上引雖然是他們的個人觀點,卻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說“五大家”是第一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那么李大釗的地位應置于何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考察五大家與李大釗的關系。在五大家中,郭沫若比李大釗小3歲。郭沫若與李大釗一樣,有留學日本的背景,比李大釗晚去日本一年,他們都是最早在日本接觸的馬克思主義,接觸的環境和路徑非常相似。在郭沫若的著作中,似乎沒有提到李大釗。范文瀾比李大釗小4歲,1913年入北京大學預科,1914年至1917年在北京大學讀本科。李大釗到北京大學工作時,范文瀾已從北京大學畢業,并做過短期的蔡元培的私人秘書,與李大釗并不相識。范文瀾后來輾轉到天津南開中學、南開大學任教,于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正欲前往北京會見李大釗,但未及成行,李大釗即已被捕。1933年,范文瀾參加了李大釗的葬禮(22)范文瀾《李大釗同志永遠不死》,《新中華報》1941年4月27日,第6版。。1949年,范文瀾與王南合作發表《中國早期的唯物歷史科學家——李大釗同志》一文,文中表彰了李大釗的進步歷史觀以及史學功用觀。翦伯贊比李大釗小9歲,應該見過李大釗,但未必相識。1926年3月18日,李大釗領導的向段祺瑞政府示威請愿活動,翦伯贊也參加了。李大釗曾在天安門舉行的示威大會上發表講話,后來軍警開槍射殺請愿群眾,死傷數十人,是為“三一八”慘案。在這次事件中,李大釗受傷,遭到通緝,此后轉入地下活動;翦伯贊則是帽子被子彈打穿,所幸沒有擊中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翦伯贊對高等學校歷史教材建設付出了巨大精力。在1961年召開的全國文科教材會議上,翦伯贊被任命為歷史專業教材編審組組長。之后,他推薦吳澤擔任中國史學史近現代部分的主編,并親自組織了一次中國現代史學史的座談討論。他在座談會上闡述了寫史學史的必要性,認為寫現代史學史,要寫李大釗,因為他“寫了六篇史學文章”。田玨認為,寫現代史學史,“提人,郭老要提,范老也要提。郭老是第一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古代史的。范老、呂老是最早用馬克思主義寫通史的”(23)田玨《開風氣之先的史學家——懷念翦老》,北京大學歷史系編《翦伯贊學術紀念文集》,第167頁。。呂振羽比李大釗小11歲,他的著作談到李大釗的地方也很少,但他晚年在中共中央黨校講課,說到史學史時提及李大釗:“現在要寫史學史,北大和其他大學有一些年輕教師問我怎么寫?我說:馬克思主義的史學史,首先要寫李大釗同志,但自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文章以后,馬克思主義的史學,基本上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發展的?!?24)呂振羽《中國歷史講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頁。呂振羽對郭沫若、范文瀾是很尊重的,1962年,他在家鄉高校的座談中謙虛地說:“我還要聲明,我不是什么家,更不是什么權威。我沒有很好地搞過歷史研究,我是一面搞黨的工作,一面搞點歷史的。只有郭老(沫若)、范老(文瀾),他們才是專家,才是權威。”(25)呂振羽《談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呂振羽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71頁。侯外廬比李大釗小14歲,他與李大釗有直接的交往。侯外廬1924年在北京求學期間,經同鄉高君宇介紹,認識了李大釗。在學業和思想上,侯外廬受到李大釗的指導,還曾向李大釗借錢創辦進步刊物《下層》。侯外廬以后赴法留學,刻苦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翻譯《資本論》,李大釗的鼓勵是原因之一(26)參見:侯外廬《韌的追求》,張豈之主編《侯外廬著作與思想研究》第1卷,長春出版社2016年,第10-14頁。。

從上述五大家與李大釗的關系來看,除了侯外廬以學生的身份與李大釗有直接的接觸外,其他四位與李大釗并沒有交往。對李大釗的史學貢獻,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給予了肯定,翦、呂甚至從學科史的高度認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史首先要寫李大釗,但均語焉不詳,而把郭沫若之后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歷程看得更加重要。這就無意中把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作用淡化了,使李大釗與其后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脫了節。

李大釗的史學著述,在民國時期對五大家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五大家對李大釗的史學成就亦缺乏專門的研究。這是他們對李大釗史學地位重視不夠的主要原因。

改革開放前,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國近現代史學史沒有引起學科建設的應有重視,除了因為形勢的需要,開展了一些個案研究,對辛亥革命以后史學發展的系統認識比較薄弱。而在個案研究中,李大釗研究又沒有真正開展。這就導致了在相當長時間內,李大釗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學術系譜中的缺位。從學術史的角度對李大釗進行深入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誠如馬工程《史學概論》(第2版)所評論的一樣:“李大釗的史學觀以及他所提出的這一歷史學的學科體系,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的影響尤為突出。當時面世的一些史學概論教材,有的就是對《史學要論》的闡發?!?27)《史學概論》編寫組《史學概論》,第109頁。特別是隨著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深入,李大釗在中國現代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日益被發現。著名史學史專家白壽彝先生曾多次強調李大釗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作用,指出:“李大釗同志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第一個奠基人。他的《史學要論》,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并把它跟一些具體的史學工作相結合的著作,是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開辟道路的著作?!?28)白壽彝《中國史學史》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6頁。白壽彝先生的論斷,是從文本出發做出的,是建立在史學史縱向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的,與周揚、劉大年的論斷相比較,站位更高,更加嚴謹、準確。

史學理論關乎整個史學的發展方向。李大釗的史學理論著述,為中國史學開辟了新的道路,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定了理論基石。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系譜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李大釗都應被尊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創始人。

猜你喜歡
理論歷史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一级α片|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动漫h|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狠狠亚洲五月天| a级毛片免费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www.亚洲色图.com| 日韩欧美色综合| a欧美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日韩国产另类|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第四页|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在线国产资源|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成人午夜网址|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国产爽爽视频|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欧美激情伊人| a级免费视频|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8|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网站在线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天天综合网站|